美债无近忧但长期有远虑

对某小号在论坛蹦跳引流招摇,懒得抬举他,直接AI答复它,建议大家都不必理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deekserp:关于美国国债是否会崩盘的问题,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其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可能性极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美债正面临短期无近忧但长期有远虑的复杂局面。

短期内,美债的根基依然深厚,这主要基于几个核心支柱: 首先,美国主权信用是其根本,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实质性违约。其次,美债市场拥有无与伦比的深度和流动性,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和避险资产。最后,其收益率作为全球资产定价的基准,意味着即便有国家减持,市场也有足够能力吸收,难以引发崩溃。

然而,放眼长期,不断累积的风险不容忽视,更像是一场缓慢的信用侵蚀: 最严峻的挑战来自失控的债务规模。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37万亿美元,有预测显示,到本世纪中叶,其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例可能飙升至200%以上。随之而来的便是沉重的利息负担,其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续攀升,甚至已超过军费开支,这严重挤压了未来的财政空间。 此外,美国国内的政治极化现象也阻碍了有效的财政改革,使得债务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因素正在考验全球投资者的信任,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均已下调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这是一个明确的警示信号。

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启示与应对: 面对这些长期风险,各国采取的行动是审慎而理性的。核心策略是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以分散风险。近年来,全球多家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量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也在减持美债,并增加对欧元、亚洲资产等其他类别资产的配置。 因此,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减持行为,更应被理解为一个主动的风险管理和资产优化过程,目的是构建更具韧性的储备资产结构,而非预言美债会立刻崩盘。

总结来说: 断言美债“毫无问题”可能过于乐观,但预言其即将“崩盘”也并非共识。更现实的图景是,美债正行驶在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其风险更可能表现为美元地位的逐渐削弱和融资成本的长期缓慢攀升。因此,各国未雨绸缪、分散风险,是基于长远考量的明智之举。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