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观影笔记之唐玄宗的爱好及其小名
《长安十二时辰》看到30多集之后,时辰逐渐来到了丑时。
丑正十分就要燃太上玄元大灯,这是本剧的高潮部分,龙波一伙复仇者联盟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最后的阙勒霍多的安排工作。所以到了这里基本上就分成了两条线。
其中一条就是玄宗和太真姐姐出场了,当着各国使节大宴群臣。按照玄宗的说法,这次上元节要处理一下家事,所以没有给龙武军陈玄礼配太多兵的权力,总的来说,表面上看起来一派祥和节日气氛浓郁,但政治斗争彤云密布,太子党和右相党即将进入最高潮。
果然两队人在玄宗面前掐了起来,起了废太子之意的玄宗一时也在权衡利弊。这个时候为救情郎的谭棋找到了太真说情。杨贵妃称呼玄宗为四郎,缓和了剑拔弩张的气氛:
太真这个角色演员曾经在《甄嬛传》出演过玉娆,而甄嬛传的男主角就是“四郎”雍正。
这写年以来,有关雍正的清宫宫斗剧很多,四爷和四郎都被叫滥了,所以太真姐称呼李隆基为四郎的时候,确实有点恶俗。
唐玄宗李隆基不是没有小名,笔者在前文中提到,他排行老三,其实小名是“三郎”。
在志怪类笔记《酉阳杂俎》中,笔者找到这么一段:
玄宗又尝召术士罗公远与不空同祈雨,互手交功力。上俱召问之,不空曰:「臣昨焚白檀香龙。」上令左右掬庭水嗅之,果有檀香气。又与罗公远同在便殿,罗时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师如意。」殿上花石莹滑,遂激一曰击至其前,罗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因举手示罗如意。
唐玄宗让两个会法术的大师比拼内力,这俩都算他的“老师”,不空和尚直接称呼玄宗为三郎,这个称呼可不是一般人能叫的,除了杨玉环,也差不多就是这些宫廷国师了。
这个罗公远可不是一般人,他曾经教给玄宗隐身术,唐玄宗学了95%,就差5%没有学会,差一点全身都可以隐,罗公远可以说留了一手:
玄宗学隐形于罗公远,或衣带、或巾脚不能隐。上诘之,公远极言曰:“陛下未能脱屣天下,而以道为戏,若尽臣术,必怀玺入人家,将困于鱼服也。”玄宗怒,慢骂之。公远遂走入殿柱中,极疏上失。上愈怒,令易柱破之。
玄宗怒,谩骂之这六个字写得很传神了。
《酉阳杂俎》中有一段介绍玄宗和肃宗关系的,很微妙。这明显是肃宗即位后编出来的故事。李亨即位后,,面临着的“不孝”的舆论压力,以及他如何把当年的恐惧还给玄宗,这个有时间可以具体写写。
上清珠,肃宗为儿时,常为玄宗所器。每坐于前,熟视其貌,谓武惠妃曰:“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因命取上清玉珠,以绛纱裹之,系于颈。是开元中宾国所贡,光明洁白,可照一室,视之,则仙人玉女、云鹤降节之形摇动于其中。及即位,宝库中往往有神光。异日掌库者具以事告,帝曰:“岂非上清珠耶?”遂令出之,绛纱犹在,因流泣遍示近臣曰:“此我为儿时,明皇所赐也。”
另外,他还骂李白一副穷酸相,这个给高力士脱靴故事增添了异样的味道。
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亡万乘之尊,因命纳屦,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