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受伤的总是龙?
文章来源丨南京先锋书店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暑期档,拯救了内地电影票房的,竟然是一部动画片。
《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已破10亿,超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晋票房冠军。谁也不知道《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限在哪儿。
电影里重述了哪吒传统的神话故事,颠覆了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和动画片《哪吒传奇》的哪吒形象。带有一丝魔性的哪吒和高冷俊美的敖丙,形成鲜明的反差,构成角色的十足张力。
哪吒和敖丙的关系被重新阐述,敖丙不再是原先突出哪吒反叛形象的次要人物,而代之以灵珠和魔丸的宿命故事。混元珠分为灵珠和魔丸,原本应该灵珠投胎的哪吒被注入了魔丸,遭受三年之后的天劫。而灵珠则被一心想立功的申公豹带去龙宫,这就是日后的敖丙,成为被囚禁于深海的龙族的希望。
微博网友@娱乐指南说: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龙族谁看了不说惨呢?明明是上古时期为天界镇压了妖兽成不了仙就算了,里面百姓都认为他们也是被天庭镇压的妖族,毫无自由龙宫堪比牢笼 ,就这样还死命守护看守妖兽没有作乱,敖丙也是美强惨的典型了!和哪吒一样饱受偏见!
不禁想问一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龙?
突破命运和家庭悲剧的哪吒,已经被不断讨论。而敖丙为代表的龙族命运,却鲜被重视。本是帮助天庭降妖除魔的功臣,却全族被困于大海炼狱,毫无自由可言。龙的形象,作为原始图腾,向来就位于中国文化体系的核心。帝王以“龙”自居,真龙天子、龙袍等元素作为皇权的象征。
中国对于龙的崇拜,最早是源于原始部落的图腾,那个时候龙并不隶属于水性,也不是常年待在水下。当人类走出洪荒时代,龙的地位可能就真的没有那么高了。四海龙王就是唐代之后逐渐形成的,玉帝只会指派龙王一些降雨或者掌管大海的任务。就算古代皇帝总说自己是真龙天子,但是各地用来供奉龙的镇龙井其实也并不多。
神话是原始民对自然界的想象,人按照自身形象构建出的天神才拥有真正的权威。在中国的传统神话中,龙往往以小人物的角色出现。最早的应龙即使是斩杀了蚩尤,仍然被神仙作为交通工具。白龙马的真身是龙宫太子,不过是充当唐僧的坐骑。所谓的龙王,也完全是天宫的下属。就算下雨,也要玉帝批准下令才下雨的。在《西游记》里,一次违背,就要被斩首。
在西方的龙,也往往是残暴力量的象征。屠龙的战士,代表着正义,攻入恶龙盘踞的城堡,取回村子的财宝。在《权利的游戏》里,龙妈的三条龙卓耿、雷戈、韦塞里昂是龙妈的杀器,为了防止出去伤人,还被龙妈关起来。最后,龙的命运也不算太好,死的死,伤的伤。
在同属东方的动画片《千与千寻》里,龙则是“温柔而愚蠢”(钱婆婆语)。白龙因琥珀川河流被掩埋而无家可归,成为汤婆婆唯命是从的弟子,在一次偷盗中受伤,最后在千寻的帮助下才找回真正的自己。
或许,作为可上天入地全能的龙族,也只是人类拿来叙说自己故事的宏大史诗背景吧。上天入地的哪吒,因为反叛的性格和可爱的形象被许多人喜爱。而敖丙,真的就只有哪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