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摇滚乐和架子鼓拯救的艋舺古惑仔:萧敬腾是如何成长为流行音乐王者段?
如果要列举现在华语流行乐坛的中流砥柱代表,我一定会将萧敬腾作为首选。
因为从2007年正式出道至今,萧敬腾已经发行了相关音乐专辑18张,单曲近60首,不仅包揽了26首歌的词曲创作,还有全球超过120场的演唱会和Live,光拿奖就拿过75个之多……
不管是民间媒体还是如人民日报、CCTV等官方媒体对有关萧敬腾的报道,几乎不见有什么负面评价。
可见,萧敬腾在音乐领域里获得的成绩与记录,在“后周杰伦时代”中,无论搁在哪一位流行乐坛歌手身上,都绝对是非常了不起的职业生涯成就。
这位还荣获了台湾第53届十佳杰出青年的音乐勇士,并不是那种一来就“怀揣音乐梦想最后成功”的样子。
曾经的萧敬腾是一位“标准”的不良问题少年,最后成就了他现在闪耀星途的人生,却是同样被社会不太待见的“反叛的摇滚乐”和他人生中学习的第一个乐器——架子鼓。
曾经有一部轰动一时的电影,台湾票房比同期的《阿凡达》还高。这部叫《艋舺》的电影几乎接近真实的还原了艋舺当时的社会状况。
电影《艋舺》海报 《艋舺》讲述的是80年代的事:混乱、草根、底层,生猛的江湖里,龙蛇混杂,帮派与角头的刀枪棍棒满天飞。
电影几乎还原了那时候这个地方的部分真实样子。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状态大概会是什么样的呢?
后来,艋舺正式更名为万华区。
而萧敬腾出生与成长,就是在80年代的台湾万华区。
萧敬腾的爷爷是福建泉州人,后来去台湾谋生并安了家,那时候全家在台湾唯一的收入全靠萧奶奶在街头摆摊。
萧敬腾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开出租车养活一大家人,除了这辆车,萧家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家庭条件特别不好。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萧敬腾说:“小时候的我,没有靠山,没有人帮助,看不到任何前景和未来,除了一条命,什么都没有,连包袱都没有,所以就特别的乱来。”
萧敬腾与爸爸妈妈在一起 萧敬腾的青春和《艋舺》里的少年们一样:不爱读书、上课逃课、打架斗殴是常事。小学三年级开始抽烟,一天三包烟,还偷他爸爸的烟抽。
曾经他还因为与同学发生口角直接将对方凑到屙血,但在那个时候,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
小学六年级时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可以说直接改变了后来萧敬腾的人生,但在当时并没有直接反映出来。
那一年,他在家翻出一张哥哥听的音乐专辑CD,他不知道那是什么,直接放来听,第一首歌,就把老萧给彻底震惊了!
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那张专辑是 Bon Jovi乐队《Crush》,而老萧无意中听到的专辑中的第一首歌,就是人尽皆知的《It's My Life》。
摇滚乐的种子,从此在他的心里深深埋下。
听完专辑后,他告诉妈妈,说自己想学音乐,但妈妈告诉他,家里的情况太难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可以拿出钱让他去学音乐。
后来上初中了,萧敬腾想学音乐的“初心”依然没变,萧妈妈想尽办法,把他和二哥送到了离家很近走路就可以到的琴行学音乐。
哥哥学吉他,他学架子鼓。
学鼓的时候,萧敬腾像疯了一样,他将自己所有青春期的迷茫、愤怒、挫折全部宣泄在了架子鼓上,因为有鼓教室的钥匙,白天他练完还不够,晚上偷偷溜进教室通宵练习,天亮直接去学校上课,几乎每一天的时间都耗在了音乐与架子鼓上。
三个月后,家里无法再负担起他和哥哥学乐器的学费,加上他的性格依然逆反暴力和“社会”,还在琴行和自己老师各种顶嘴吵架,于是他学音乐的道路就这么暂时停止了。
离开音乐,老萧仿佛忘记了自己喜欢音乐这件事,很快又回到了打架斗殴如家常便饭的混乱生活,直到发生了一件直接转折了他人生的事——在学校,他怀疑有个同学向老师告状他抽烟的事,于是集结了五六个人对这个同学进行群殴,当场就把对方打晕在地。
萧敬腾“一伙”被警察抓了起来,晕倒的同学也被送往医院抢救。
医生说,这个同学脑袋中有一块血块,如果扩散的话就会有生命危险,事情已经严重到差点把对方给直接活活打死。 那年,萧敬腾才14岁。
童年萧敬腾 听了医生的话,萧敬腾特别紧张,他害怕会因此坐牢。
家人从希望他能够顺利读完书到希望他不要给社会添麻烦,对他的态度从希望变为了绝望。
因为这件事,他第一次好好的想了想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后来已经在音乐上成名的萧敬腾,提到这件事时他说:“难道我们的人生一定要走到这一步才愿意停下来去好好思考自己未来的路吗?不要走到无路可走、无路可选、无路可退的时候,我们才去好好思考,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从不良少年到架子鼓老师 这件事后,萧敬腾从少年法庭出来,并没有去监狱,而是被强制要求去了青少年辅导组。
在辅导组的两年,是他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和转折。曾经,他以为整个世界就艋舺区那么大,直到在辅导组遇到了他的辅导员。
少年萧敬腾 和大家熟悉的少管所不同的是,少年辅导组的辅导员对萧敬腾的教育并不是刻意让他去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者坏习惯、不良思想等。
而是给了他最重要的东西:陪伴。
刚去青少年辅导组的时候,辅导员默默的陪着他,比如他抽烟的时候,也在一旁陪着他,不过不是陪他一起抽烟,而是用一种陪伴的心情看他做抽烟这件事,然后问他:“烟有什么好抽的呢?抽烟是什么味道的?”
在这之后,萧敬腾彻底戒掉了烟直到现在。
后来在2009-2016年间,他还成为了教育部反毒代言人、世界和平妇女会台湾总会的禁烟大使。
那时候,辅导员还问他:“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事?” 他思考了很久,鼓起勇气对他的督导说:“我想学音乐,我很爱打鼓”。
辅导员说:“那为什么你不把自己打架的力气用在音乐上?”
辅导中心是没有架子鼓的。于是辅导员们就一起向上级领导和单位打报告申请经费,钱到了后立马给他买了一套架子鼓,让他每天自己打鼓的同时,也让他义务的教社区的人打架子鼓。
他的学生里面,最大的年纪70多岁,最小的4岁,还有很多的大学生,而他那时才15岁。
他用自己的能力,教会了很多人打架子鼓,还成了台北小有名气的架子鼓老师,他的心境也在一点点的发生变化。
持续两年的架子鼓“教学”生涯,辅导组帮他申请了台北市“善心人士”的申报,他也获得了大家的肯定,连续两次都被评为了“善心人士”。
萧敬腾说,因为音乐,当时觉得自己特别有成就感,但后来才知道其实是辅导组的老师们在帮助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给他创造一个机会,让社会、让大家知道他是有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萧敬腾小时候上学时并不是“故意”不爱读书,而是因为他有阅读障碍症。但那时他并没有这个概念,只是苦恼过自己为什么看不懂教科书上的字。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失败者,但却从架子鼓中找到了成就感。从那时开始,只要碰到乐器我都会去学,很开心。如果不是因为音乐,我可能现在都还不认识几个字”。
从青少年辅导组出来后,萧敬腾不再是一坨社会的烂泥,他将自己的精力与热爱都放在了架子鼓上。
但他还不满足于此,后来又自学了钢琴、吉他和萨克斯,以及声乐。
他还与小时候一起学吉他的二哥萧百诚,拉着几个朋友组了个叫做“Diapason”的摇滚乐队,担任主唱。
Diapason以翻唱Bon Jovi(邦乔维)、大先生(Mr.Big)和Skid Row为主,老萧带着乐队在台北各地争取演出机会,由摇滚乐开始,从此开启了自己人生的音乐之路。
在和哥哥搞乐队期间,他还和哥哥一起写歌,他人生中的第一首原创,就是哥哥萧百诚(十九笔)作词,他作曲完成的,然后他将这首歌的取名为:《海芋恋》。
虽然是流行曲风,但架构却是满满的Blues Rock啊!弹贝斯的朋友还可以玩玩这首歌的副歌贝斯,相当有意思的编配。
那时候他已经凭着自己努力考上了学校,但心里依然憧憬的是音乐。
为了想获得更多登台唱歌的机会,也想通过这个挣得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萧敬腾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有驻唱的店推荐自己,从板桥桃园西门町到阳明山淡水,哪里有机会他就去哪里,敲开对方的大门,然后鼓起勇气说: “我想在这里唱歌。”
最后,终于有一家叫做“天秤座”的西餐厅第一次收留了他,每晚收入200块。
除了西餐厅,他也接了其他很多场子,但都不在一个地方。
于是,作为学生,他白天上学,晚上骑着野狼125摩托车,背着电子琴和歌谱穿梭在台北各个地区,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他以前场子的同事说:“有次外面下着很大的雨,看着萧敬腾背着琴,给琴套上雨衣,自己冒雨在夜里骑着摩托车赶往下一个驻场的地方,在音乐道路上,他真的很坚持。”
那年他才17岁。他是所有场子里最年轻的驻唱歌手。
两年唱流行歌为主的驻场生涯,给了他除摇滚乐之外更多的演唱经验。
2007年,台湾著名的歌唱类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正在进行第一届的比赛。
这一届节目也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因为同时为后来的流行乐坛带来了三位猛将:林宥嘉、杨宗纬、萧敬腾。
这一年,20岁的萧敬腾本想报名参加第二届比赛,但却阴差阳错被主办方安排参加正在进行中的第一届的踢馆比赛。
然后在第二轮的挑战中,以满分的优势直接PK掉了杨宗纬。
然后在第三轮中,杨宗纬再以实力淘汰掉萧敬腾,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名次,但萧敬腾却因为节目的超过收视率而大火。
萧敬腾说自己唱歌最长的时间是12小时,其实这个12小时,正是他刚参加完节目回到驻场餐厅,发现被一大堆想听他唱歌的歌迷围得水泄不通,他没有说自己的疲惫,而是为了这一群线下的歌迷,连唱了12个小时。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节目后萧敬腾不断接受到各种电视节目的邀请,只要他去,节目收视率就一定爆增,火到刚刚闹完主唱风波的信乐团也邀请他去担任主唱,火到张惠妹邀请他在自己的专辑中献唱。
张惠妹《STAR》专辑中和萧敬腾合唱的那首《一眼瞬间》号称“史上最难唱的男女对唱歌曲”,发行后这首歌就登上了排行榜榜首,并且这首歌还拿下了2007年MTV电视台的“百大发烧金曲冠军”。
直到这个时候,萧敬腾也没有发行过唱片,但是他那年的出现太火了, 参加完“超级星光大道”的比赛几个月后,华纳唱片公司就直接找到萧敬腾,与他签了四年约,并且找来五月天的阿信、F.I.R.的阿沁、苏打绿的吴青峰、曹格等一线音乐人共同给他打造了首张同名专辑(也收录了《海芋恋》等其他几首他的原创),在网络下载时代已经来临的2007,萧敬腾的实体专辑推出后依然拿下了各大销售排行榜的总冠军。
从不良少年,到华语乐坛中坚力量,萧敬腾的音乐传奇之路就此开启。 谁曾想到,他曾经是一位被摇滚乐和架子鼓拯救回来的浪子。
在流行乐坛成名后,萧敬腾依然没有放下心中的摇滚梦,于是便有了后来大家都知道的——狮子合唱团。
很多人不理解作为已经成名的单体流行明星萧敬腾,为什么会组建一支摇滚乐团。我想,如果你在了解了他年少时的那些经历后,也许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他说,从正式出道的第一天起,他就反复对自己说:一定要做自己,一定不要被商业的东西带跑偏。
很多人都这么想,但难得的最后还有机会把初心留下来。
其实他在流行乐坛的“从业”历程,一定有很多事情,很多工作是他不想去做但不得不去做的,而这些又会让他与自己的摇滚初心之间无法很好的平衡。
他也有自己的内心挣扎。这个挣扎,直到他成立了自己的摇滚乐队——狮子合唱团,才让他整个人又因为摇滚豁然。
有时候他需要做一个大家眼中的那个就像娱乐先生一样的萧敬腾,为了让自己和音乐都能生存,他需要去顺应时代。
但是狮子合唱团,则是他的初心,就像他10多岁和哥哥一起搞摇滚乐队一样,写自己的歌,唱着Rock,纯粹又直接。
不管是萧敬腾也好,还是他率领的狮子合唱团也好,其实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让自己和自己音乐的这两个未来,都能拥有更长远的道路。
曾经他在接受 Marie claire 专访时,被问到是否可以给现在一些“迷途”中的孩子们一些建议时,萧敬腾想了很久很久,然后这么回答说: 所有事情的决定都是自己做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责怪别人。就像市场不喜欢布鲁斯,但是这并妨碍萧敬腾把它灌进到了流行曲风里。所有事情的成功也都是需要自己长期努力获得的,永远都不要想着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不劳而获。
除了赞美萧敬腾那众所皆知的好歌声时,除了那个被戏称的外号“雨神”,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在流量到底的一水儿“华语音乐明星”中,他确实是最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