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大国担当
1)曾几何时,气候变化问题一度成了美西方国家的一门“显学”。在一些西方人看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不仅具有道义上的优越性,甚至具有了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内在正确且不容辩驳。
2)但是,时至今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西方做得到底如何呢?
3)先看美国,2017年6月,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开始不到半年,他就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到2020年11月4日,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结束前,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至此,美国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唯一退出该协定的缔约方。
4)虽然拜登上台后,美国再次加入《巴黎协定》,但是,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开始的第一天,他就再次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第二次退出《巴黎协定》。
5)特朗普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否认气候变化问题科学性的代表性人物。他“二进宫”后,不仅退出了《巴黎协定》,还宣布美国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鼓励扩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同时,他将“能源资源”重新定义为“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地热能和水电”,明确排除了风能和太阳能。他上任后,已经停止批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并撤销了电动汽车“强制令”,取消了电动汽车购置税减免,并废除了拜登执政时期推出的促进美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多项政策。我们可以说,自从美国有了特朗普总统,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倒车可谓是开得“风生水起”,甚至可以说是“风驰电掣”。
6)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特朗普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再次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暴论”。他称气候变化是“最大骗局”,并妄言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共识是“愚蠢之人”编造的。他还再次“秀”了他的智商下限,宣称可再生能源“又贵又糟糕”,因为“风不会一直吹”。很明显,特朗普身边的人根本没有告诉他,现在,在解决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不稳定方面,全世界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不过,就算是特朗普身边的人知道有这么回事儿,他们也不可能逆着特朗普的意思去“犯龙颜”。最搞笑的是,特朗普还拿中国说事儿,宣称中国制造了很多风力发电机组,但是,中国自己却不用,只是出口到其他国家。他的这条“暴论”一出,连很多美国媒体都受不了了,它们纷纷出来辟谣,说光是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就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46.28GW,根本不存在特朗普说的那种情况。堂堂一个大国的总统,竟然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舞台上信口开河。从这里你就知道,今天的美国,政治品质都堕落到哪个地步了。
7)特朗普为什么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毫无顾忌地“开倒车”?首先,这说明特朗普政府就是一个基于民粹主义的极右翼政府,它具有很多极右翼政府反智、反科学等共同的特征。对于特朗普这样的煽动家、野心家来说,科学是什么并不重要,如果否认科学可以满足他支持者的需求,他会毫不犹豫地否认科学。在特朗普这样的民粹主义者看来,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更多选票的政治算计。其次,特朗普这么做也再次凸显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性——大量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资本家,迫切需要特朗普政府放松对这些化石能源的开采限制,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赚得盆满钵满;同时,美国落后的汽车产业也不用考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拼命追赶中国,而是继续榨取燃油车最后一点市场价值。特朗普在竞选第二个总统任期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口号——“宝贝儿,挖呀挖”,这就是为了报答那些支持他的化石能源产业的资本家。当然,美国全然不顾应对气候变化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再次大规模开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化石能源,在短期内确实可以让这些行业“焕发第二春”,甚至还可以创造部分就业,但是,从长远看,这不仅会让美国进一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被中国甩在身后,也会让美国因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国际社会变成“众矢之的”。
8)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当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坏小子”,但是,欧盟的表现呢?会好太多吗?也不一定。由于欧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中国的强大竞争压力,欧盟不仅出台了高关税等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盟市场;同时,欧盟今年还把原本提出的到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目标推迟到了2040年。此外,欧盟原本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45%,但是,早在2022年,欧盟就因为觉得达到这一目标无望,从而将这一目标降低到了40%。即便是这些“缩水”后的目标,我看欧盟大概率也难以达到。
9)反观中国,我们是怎么做的?2025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9月2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0)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2010年丁仲礼院士在接受柴静采访时讲的那段话。15年前,面对柴静咄咄逼人的“质问”,丁院士斩钉截铁地说:“我在这里给你预测,西方的这些国家就是放空炮的,你以为他们会真减排吗?咱们走着瞧。中国是正儿八经要做的,因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说了要算数。”15年后,回头看,丁院士的铁口直断,不仅准确预测了美西方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倒车”的行为,也准确预测了中国人认真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的举措。我不得不说,院士就是院士,院士的智慧和远见,绝对不是自以为是“理想主义者”的柴静等人所能比拟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承诺的减排责任都在扎扎实实履行,很多目标都提前几年完成了。前段时间,一些西方媒体还报道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已经达到了历史顶点,这比中国此前承诺的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整整提前了五年。
共产党人,不来虚的,说到做到。
最后,补充一点感想,我这几年在全国各地跑,发现了一个看似普通但是细想起来却很惊人的事实——从北京周边到太行山深处,从陕北黄土高原到新疆大漠边缘,中国全国各地的绿化情况都在大幅好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14亿多中国人是“两山理论”的实践者,也是“两山理论”的受益者。
我在文末放两张南京明孝陵周遭环境的百年对比图,大家可以看看,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在植树造林、在改善环境方面做出了多大的进步。很多人可能误以为,在古代,因为没有什么工业化污染,环境可能会比现在好,但是,一个反直觉的结论是,中国现在的环境可能至少是几百年来、上千年来最好的时刻。古代由于帝王大兴土木,加上战争破坏、民众滥砍滥伐等原因,中国很多地区森林覆盖率都是不断下降的。这种趋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扭转,尤其是在过去十几年,中国全国各地的绿化情况取得了根本性好转。
这是我让豆包给我整理的明孝陵百年时空对比图,大家看了有什么感想?
今天,整体来说,可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面临的自然环境最好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治理水患、植树造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面临的自然环境。而且,随着高速公路、铁路、高铁,以及邮政、物流和通信网络无前例地大规模建设,中华民族生存的每一寸土地,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联系都要紧密、沟通都要便捷。我个人认为,新中国所做的事情,从增强和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融合方面来说,比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的意义都要大得多。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