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高效率产业的拉动效应和无序去产能的危害
【本文由“美国霸权必将被打倒”推荐,来自《中国是否已经过了上升期?》评论区,标题为美国霸权必将被打倒添加】
聊聊高效率产业的拉动效应和无序去产能的危害。前者关系到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的上限,后者影响产业经济安全。前者相当于进攻,后者相当于防守。
一、创造、选择、扩张高效率产业
就业-有效劳动就业-高劳动生产率就业-高就业率,是经济的产出端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就业率、就业有效劳动率上限最多100%,这里不讨论。但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目前还看不到止境。
人们的生活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取决于产出供应。关键在于就业率、劳动有效率、劳动生产率。不就业或者就业了劳动无效,那产出就是0,对社会财富影响就是负,因为只要活着就要消费。
而劳动生产率并不是一个平均数,各种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它事实上不一样,这就意味着不同产业选择对社会劳动生产率高低有很大影响。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就在于它们创造、选择了那些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选择了那些乘数效应强烈的产业,并不是发达国家所有的产业都有特别高的劳动生产率。举个简单例子,美国的人均GDP大约相当于中国的6倍,但美国的理发师、出租车司机每天工作的产出有中国理发师或出租车司机的6倍吗?他们的高收入来源何处呢?答案是,其他高效率部门、高效率岗位创造了更多产品和服务,他们沾了光,跟着共享了一把。美国为什么选择超常规发展、把控信息和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就在于其超级劳动生产率、超级扩散乘数效应。
信息、人工智能及其拉动的产业的生产速度、生产精准度、生产能量比传统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举两例子:无人值守停车场,安一套设备几千块钱就可以从早到晚自动收费。如果安排人的话,3个人,每年总工资就算18万,人工成本节约95%,也可以说劳动生产率大约提高20倍。再如画图,就算是在电脑里找一张图片PS修改好,也得十几分钟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人工智能生成只要一分钟。
二、审慎去产能
一些所谓的去产能,所谓的小、散、弱经济的关闭退出,能够提高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吗?答案是不一定。除非面临着国内长时段的过剩。
为什么呢,在不属于长时段国内过剩的情况下,关闭退出小散弱经济,它并没有增加我们的产出,相反一个时期内它还会减少、降低我们的产出。导致破产、失业、失税。
那有的人可能说了,我把小散弱企业退出了,需求没有变化,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利润增加,优质企业有更多发展空间,它们会扩大销售和生产,会增加人员雇佣,会多交税,这岂不是实现了生产力优化?这只是忍受一时的阵痛。但那只是一种想像,为什么呢?
(一)供应短期中断,下游产业停机停产
我们都知道,企业生产具有一定弹性,如果我们去除很少量的产能,由就近的其他企业及时弥补,那么需求方、就业方、税收方都几乎是无感的。但是,大规模成片快速的去产能,超出了就近企业潜在增加产能的极限,需求方可能一时找不到供应,面临着生产中断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前几年发生过,因为缺煤,一些工厂出现停机停产,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这个比较明显,所以大家能感觉到。
(二)国外产能涌入填补,部分国内产能永久失去
在国际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如果在国内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去产能,把所谓的小散弱企业去掉,很显然,国外企业必然会进入我们关闭产能后空出来的市场。这就意味着什么呢?例如我们在煤炭生产行业实施去产能,由国外企业填补了3亿吨甚至5亿吨。那我们主动去除的部分产能、就业、税收可能很长时间,甚至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如果按照每年失去3亿吨国内产能被进口替代推演,每吨500元,1500亿,相当于多少就业呢,150万人,影响多少人呢?按一个人失去收入影响3人,影响范围波及600万人。
(三)供应成本提高,下游产业重组,甚至外流
一旦去产能造成供应中断,下游需求方只能向更远的地方寻找供应,依次扩散,供需重新匹配。重新寻找并适应供应产品和供应伙伴,这个过程既会发生一次性费用、短期费用,还有可能发生长期费用,比如工艺改变、运输里程增加等等。如果成本增加到国内竞争基线以上,需求方本身又会面国内临生存问题。如果成本增加到国际竞争基线以上,需求方会面临国际生存问题。
(四)资产闲置、职工就业成本,税源变化
无论如何去产能,都会导致原来的资产出现闲置、职工失业、税源消失。闲置的资产可以转让,职工失业可以再就业,税源消失可以异地恢复,但肯定不能完全无缝衔接,要付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