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发布扫街榜大招,阿里美团决战“本地生活之巅”?

作者| Mia

编辑| 李寻欢

阿里和美团的大战进入了新阶段,前者掏出了新的本地生活武器:高德扫街榜。

此前坊间传闻,阿里将在今年26周年之际官宣重大业务调整,涉及口碑网重启与高德团购协同发展,旨在重新构建本地生活消费决策体系。消息一度带动阿里股价上涨3.35%,但“重启口碑”很快被辟谣。

9月10日当天,阿里发布“高德扫街榜”。榜单基于用户真实导航和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打造,试图构建一套全新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该项目被定位为与“淘宝闪购”同一级别。近日,高德扫街榜宣布10亿补贴,并启动首届美食摄影大赛。

500

官方数据显示,扫街榜上线首日,超4000万用户使用该功能。想要打败点评,不能复制第二个点评,而是要拿出点新的东西。这份高德扫街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海外旅行必备的“谷歌地图”。

秘密开发几个月,阿里内部显然是有备而来,“真实”“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等承诺,直击“刷分”疑虑,剑指美团点评的痛点。但也带来了新的质疑,导航数据是否能够换算成店家评分?刷榜和虚假评价或仍难杜绝,绝不商业化该如何变现?

同一日,大众点评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在本地生活领域,虎视眈眈的可不止一两家,抖音、小红书等均早有落子。已经上线一周的高德新产品,能在十一黄金周经受住考验吗?

对标谷歌地图、攻美团腹地?只靠“导航”还不够

此次高德扛起重任,有其必然性:流量大、变现能力一般。据QuestMobile统计,高德的日活用户(DAU)自2021年起稳定过亿。每天会产生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2024年一季度,高德地图月活8.01亿位列互联网第四,但日活远低于微信、抖音等国民应用的7亿+量级。

通常而言,工具属性的应用天然具有“流量价值低、商业变现难”的特点,打开率低、用户情感粘性差、停留时长短,且和内容化天然相斥。作为地图导航工具的高德地图,从2020年开始自负盈亏,压力颇大,今年2月20日,阿里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之际,高层透露高德地图首次实现盈利。

而到店又是美团的现金牛业务,外卖业务利润率微薄,需要靠到店输血。以美团财务统计口径调整之前的2020年中期报为例,到店酒旅业务营收占比不到餐饮外卖业务的三分之一,经营利润却比后者高出一半。显然,凶残的外卖补贴大战不能长期为继,对阿里而言,成功扩大市场份额是第一步,优化效率则是第二步。

这已经不是阿里和高德第一次进军本地生活。阿里方面此前收购口碑网,推出“淘点点”平台,上线口碑独立APP,以及后来饿了么与口碑整合“到家”“到店”业务,2021年将饿了么、飞猪、高德正式整合为“本地生活服务板块”,2023年3月,口碑纳入高德地图的体系,均属于相关探索,动作颇多但收效甚微,一直落后于美团。

高德方面,更早前便有O2O布局,直到被收购后,2014年,当时的负责人俞永福曾高调宣布,高德全面退出O2O市场,并且坚决不成为“团购导航”。但之后的高德选择了不断做加法,围绕本地生活、美食团购、酒旅、休闲玩乐、周边游等场景,2020年便曾推出对标大众点评的高德指南,彼时也打出了“真实”这一旗号。

昨日又重现,而阿里这次要做的,不仅是激活流量,承载利润率更高的“到店”业务,更是期望其后期与即时零售“到家”场景打通和协同,形成线上下双轮驱动格局。

财报电话会上,被问及本地生活服务中的到店业务,蒋凡表示,收到了用户对到店自提和团购的需求,从满足用户需求、尤其是与到家业务协同的角度出发,阿里将考虑提供更多服务,目前已在部分城市进行测试和探索。

据报道,本次计算口径为“近一年5132万人的13亿次导航、228亿公里”,并据此筛选“118万家多次反复前往的店铺”,同时结合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的“真实评价”生成榜单,覆盖“300多个地级市”。

从高德扫街榜设计来看,分为“状元榜”和“扫街榜”两大类,“状元榜”为年榜,每年更新一次,包含餐厅、景点、酒店品类。 “扫街榜”为日榜,每日更新,主要以餐厅为主。此外还推出了“轮胎磨损榜” “回头客榜” “烟火小店榜” “本地人爱去榜”。据《晚点Latepost》,高德扫街榜的排名,主要纳入四个因子:导航到店的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人群宽度。

作为一名点评V7等级、经常挖掘3.9分左右10年以上“不做口碑维护”老店的资深吃货,布布认真浏览了榜单,目前最大的感受就是,想挖穿点评的护城河,只靠“导航”可不够看的。

500

以流动人口数量大、游客多的北京为例,状元榜排名前几的胡大饭馆、方砖厂69号炸酱面、全聚德、四季民福,属于“人尽皆知”的热门,有浓浓的“外地游客打卡感”,且与轮胎磨损榜、本地人爱去榜等没有做出明显的差异化,很难发掘宝藏隐秘小店,对消费决策影响有限,且在导航使用场景中受限。

扫街榜排名第一的洪福亮酒家,原本就是点评评论5000条+、需要排队吃的资深网红家常菜馆。在整个页面设计呈现上,评价数量少、评论在不显眼的位置,刚好与大众点评的设计相反,意味着它并不以UGC内容为主导。

用导航切入本地生活,想法是好的,但导航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高德所对标的谷歌地图评分,反映的也更多是“游客标准”,日本当地人用Tabelog,美国用yelp。无需导航的熟客餐厅、社区小店被排除在外。这一机制也会引发新的刷分行为。

高德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用户长期以来“打开点评搜索餐厅,再用高德导航”的习惯与心智难以改变。

大众点评20多年来积累的UGC内容是难以逾越的壁垒。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累计有3.63亿条真实评价,其中日均“带图评价”浏览量同比上升11%,差评优先查看率达到14%,优先查看差评的用户数同比提升36%。

阿里迎战美团抖音,本地生活战事的关键是AI?

淘系的生态优势、巨大流量池、强势补贴,使得其在上一轮线上外卖战事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据悉,8月7日至8月9日,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连续三天超过1亿单。高盛在8月10日的外卖行业专家会纪要中预计,未来市场份额将重塑为阿里4.5:美团4.5:京东1。

被划分为“其他业务”的高德,目前并没有被并入淘宝体系的打算,也未与飞猪等集团酒旅业务进行深度联动,是否与核心业务打通,一切将取决于其后续发展价值。喊出“永不商业化”的口号,高德扫街榜主要承载着打造线下入口,丰富阿里大消费版图的功能。后续是否会打通交易闭环,收取佣金,一切有待观望。

美团这边也进行了积极应战。于高德扫街榜上线的同一天,大众点评宣布,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此外,美团C端AI智能体服务也将于一周内发布。

500

美团最新公告称,大众点评平台正式“重启”品质外卖服务,首批覆盖超百万家高分堂食餐厅,并同步发放2500万张大额消费券。截至9月10日,全国超1400家2025“必吃榜”上榜餐厅、近30家2025“黑珍珠”上榜餐厅以及近1500家高星酒店餐厅均已入驻大众点评“品质外卖”。该动作也折射出,当前外卖大战的重点正转向品质等差异化体验和精细化运营。

另外,美团今年还推出了一款专注于美食探店和社交分享的独立App——鸭觅,主打推荐官机制、无广告营销刷分,选取一个城市前1%的头部餐厅,主打真实和纯粹,被视为“美食版小红书”和“极简版小众点评”。

另一个迅速给出反应的对手是抖音。9月10日,抖音生活服务宣布上线“烟火小店扶持计划”,并推出了自己的线下门店榜单“烟火榜”。

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该平台业务已覆盖370多个城市、超610万个商家线下门店,年交易额同比提升81%。中小商家经营数量达到320万,订单量同比增长69%。

提炼几大平台的关键词,不难发现未来本地生活战事的胜负手在于AI。

今年8月,高德完成了全新的AI化升级,支持用AI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解决方案。

6月,字节旗下抖音生活服务正式上线AI助手“探饭”,通过抖音小程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美食智能向导服务,包括探店和菜品推荐、美食攻略、团购外卖下单及AI点菜服务。

今年一季报期间,王兴明确美团会在三个层面夯实AI能力:基础大模型,AI at work(把AI运用员工的工作和运营中),AI in products(用AI改造既有2B和2C端的产品和服务)。针对商家端有美团既白、袋鼠参谋等Agent工具。9月1日,美团正式发布并开源自研大模型LongCat-Flash(龙猫)。9月12日首款C端AI Agent产品小美App启动公测,定位为“小而美的AI生活小秘书”。

巨头们频频在红海市场出招,能否为线下消费升温?外卖市场格局已经在震荡和变化中,到店格局又是否会迎来变化?且行且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