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品牌,急需补上「平等对话」这门课

500

​作者|吕玥

沸沸扬扬的西贝事件,最终以品牌道歉告一段落。但线下门店流失的真金白银与受损的品牌口碑,仍需要漫长的时间来修复。

纵观整起事件,品牌公关问题是一方面,还有一重原因在于——在许多品牌的潜意识里,仍习惯于高高在上地教育消费者,无论是教育消费者什么才是预制菜,还是说“顾客虐我千百遍”,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话术来说,就是“爹味儿”太足。

这并不是个例。有不少品牌言必称“我懂你”,却未真正读懂年轻人要什么;有些沉迷于讲“传承、匠心、初心”的情怀叙事,却忽略了用户的真实感受;还有一些热衷于堆砌专业术语、维持“高大上”形象,无形中筑起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屏障。

正如西贝事件后不少餐饮企业纷纷开启后厨直播、主动“晒”出炒菜过程,这种行业集体“补作业”式的反应,也反映出整个行业终于意识到沟通方式变革的紧迫性。

展开“朋友式”对话,避免“不平等”隐患

事实上西贝事件背后暗藏的核心问题是——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存在的“不平等”沟通。

这种“不平等”,正是“爹味”的温床。

在传统供需模式中,品牌掌握所有关于产品、成本、工艺的核心信息,而消费者却处于信息的洼地,只能通过有限渠道获取被筛选过的内容。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品牌容易形成认知上的优越感,不自觉陷入“我懂你不懂”的沟通心态,进而采用一种带有说教意味的传播方式。营销大师科特勒提出当下营销进入“人文主义中心”的3.0时代,强调企业必须真正围绕“人”展开所有经营动作,其本质也是想要用“价值透明”取代“信息霸权”。

值得警惕的是,“不平等”还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催生品牌的“讨好型人格”。

这一点在近年来众多依靠流量迅速崛起的网红品牌中尤为明显。大家为了快速争夺注意力,一味迎合消费者的表面需求,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过度追求热点和流行,反而失去了品牌自身应有的主张和专业性。其结果往往是迷失了品牌的核心身份,失去差异化的竞争力,红极一时但又迅速消失。

这背后也存在着“信息鸿沟”带来的问题:品牌对消费者的真实诉求和大众情绪不够了解,因此盲目相信热点流行趋势。他们看到了用户的“行为”,却没有读懂背后真正的“动机”。

既不能做用户的爸爸,也不要把用户当爸爸,那么品牌到底该如何“拿捏”这个度?破局其实很简单——就是和消费者“交朋友”。

朋友之间,首先是平等,用真实自然的“人话”交流。更重要的是真诚——不装、不端、不忽悠,真正与用户“玩在一起”,获得“懂得都懂”的圈层认同感。

从更深层来看,品牌以这种“朋友式”模式与消费者相处,带来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时的新鲜感或者表面的好感。

品牌为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情感和体验,多维度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则是回馈品牌以业绩增长、良好口碑和长期信任。这种彼此成就的关系,就像一段健康的友谊,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同时,平日里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情感连接,关键时刻会成为品牌最可靠的“防火墙”——在#为什么蜜雪冰城永不塌房#的话题里,有很多真情实感的正面评论。这正是长期真诚沟通换来的信任果实。

500

图源:微博

在平等中洞察情绪,于共鸣里沉淀信任

既然是“交朋友”,最重要的自然是“交流”。

首先,社交媒体凭借低门槛、强互动的特性,形成了天然的“平等对话”窗口,极大消解了传统商业中信息不对称的困境,让品牌与用户之间信息高效互通。

而官微就是用户沟通的最佳窗口。品牌持续向用户传递信息——预告新品、宣布代言、发起活动等等,用户也通过评论、转发与讨论反馈他们的看法与需求,形成更多元的讨论。

进阶玩法是以持续而真诚的分享,将信息传递深化为了更深度的情感连接。如分享日常、搞怪舞蹈等。这种丰富而不刻意的互动,让用户感觉是在和一个有趣、懂自己的朋友交流,更易构成品牌与用户之间“细水长流”的信任。

500

图源:微博

更重要的是,面对用户的疑问,官微能快速及时地回应和披露信息,主动解释以赢得用户理解,解决“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2024年面对预制菜的舆论风波时,老乡鸡迅速通过官博发布了长达677页、超20万字的全溯源报告,并将报告置顶展示至今。所有看到这份详实材料的用户,都能直观感受到品牌对“透明”与“诚信”的坚持。

500

图源:微博

另外,建立深度情感连接,不仅在于沟通的“广度”,还在于对话的“精度”。 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也意味着声音多元,品牌能从这里更全面的了解用户的想法和情绪,随后融入他们的专属语言,真正成为被深度认可的“自己人”。

还有一种“高阶”的信任建立方式,是让品牌的灵魂人物——企业家直接走到台前,以真实的个人身份与消费者展开真诚对话,为品牌信任提供最具象、最有力的背书。但企业家与用户对话的核心依然得是“平等、真诚”,而不是给消费者上课。

此前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微博上看到用户抱怨“租房住摆不下两台洗衣机,内衣外衣混洗总觉得不卫生,洗袜子也费劲”,随即便推动团队整理几万名用户的需求和核心痛点,最终推出可分区洗涤的“三桶洗衣机”。“因为你的一个提议,世界500强为你改了方案。”企业家这样做所带来的品牌好感度、用户归属感和市场口碑,已远超任何传统广告。

500

图源:微博

在一个品牌翻车事件层出不穷、每句发言都可能被放大的时代,品牌的信任、口碑、形象都是非常脆弱但又珍贵的。放下“品牌”的架子,在社交媒体上,以真实的样子和用户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声音,比精心设计的广告更能打动人心。

本质上,最终的品牌形象,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用户在与你的每一次互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