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半年报堪忧:主业亏损,靠非经常性收益支撑危局

作为国内消费电子行业的老牌企业,康佳集团曾凭借彩电业务奠定行业地位,见证了中国家电产业从起步到壮大的关键阶段。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迭代、技术革新加速及行业竞争格局重塑,康佳集团近年逐渐陷入发展困境。尤其是其2025年上半年财报公开后,业界对于其营收不升反降,归母净利润依然告负的财务状况,表示担忧。尤其是其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变动背离,更是值得投资者深究与探讨。

主业盈利承压,核心竞争力待重塑

据分析,消费电子业务作为康佳集团的营收基石,2025年上半年仍未摆脱盈利困境,“增收难增利”的局面持续凸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康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2.48亿元,同比微降3.05%,营收规模基本维持稳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88亿元亏损额收窄64.75%,表面呈现减亏趋势。

但深入分析可知,这份看似盈利状况“向好”的成绩单,并不能完全掩盖其主业的疲软。这一减亏并非源于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亏损10.28亿元,与上年同期11.03亿元的亏损额基本持平,意味着主营业务的盈利短板尚未改善。

500

这意味着,上半年净利润的减亏,主要得益于总计6.44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其中最大一笔高达6.56亿元的收益来自对武汉天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会计核算方式变更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等项目。换句话说,这属于短期非经营性收益,不具备可持续性。

具体到消费电子细分板块,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47.13亿元,同比微降0.87%,占总营收比重超90%,仍是营收主力。

其中,彩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9%,但毛利率仅为0.39%,处于微利边缘;白电业务收入同比下滑6.76%,未能形成有效支撑。整体来看,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仅3.2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产品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

从行业与企业自身层面分析,主业盈利乏力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点:其一,消费电子市场趋于饱和,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据奥维云网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零售量同比下降2.1%,头部品牌为争夺市场份额频繁推出促销活动,价格战进一步挤压中小品牌盈利空间,康佳作为传统品牌面临来自小米、TCL等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

其二,产品迭代与政策适配节奏滞后。2025年国内家电“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政策向一级能效、智能家电倾斜,而康佳部分非一级能效产品需加速清理,导致短期毛利损失,同时新品上市进度不及预期,未能及时抢占智能家电、大屏OLED等细分市场。

其三,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有待提升。尽管公司上半年已采取费用压降措施,但主业毛利仍无法覆盖运营成本,核心业务的规模化与精细化管理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新业务尚处培育期,战略转型需长期投入

面对主业增长瓶颈,康佳集团将半导体业务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试图通过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转型突破。

但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盈利能力,短期内难以对公司业绩形成有效支撑。

财报数据显示,康佳的半导体及存储芯片业务上半年虽实现收入0.97亿元,同比增长17.38%,但仅占公司总营收的1.86%。由此可见,康佳所谓的“第二增长曲线”,并未贡献太多营收。

500

对此,康佳解释称,上半年公司半导体业务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整体经营仍处于亏损状态。

公司在财报中明确提及,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需持续投入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产线建设与市场拓展,目前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尚未达到效益化产出阶段。

从行业特性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半导体业务的发展面临三重挑战:一是行业门槛高、投入周期长。半导体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领域,从技术研发到量产盈利通常需要5-10年周期,且单条产线投资规模可达数十亿元。

康佳自2018年布局半导体以来,虽在存储芯片、光电半导体等领域取得一定技术突破,但与中芯国际、华润微电子等行业头部企业相比,在技术积累、专利储备与产能规模上仍存在差距。

二是市场竞争格局固化。全球半导体市场已形成“头部企业主导、细分领域垄断”的格局,康佳作为后来者,需在成熟市场中寻找差异化定位,而目前其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存储芯片与LED驱动芯片领域,面临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

三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半导体产业受国际供应链、技术壁垒与政策监管影响较大,近年来全球芯片产能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康佳半导体业务的发展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康佳的新业务布局并非毫无进展。2025年上半年,其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同比呈现增长势头,新增专利数十项,在一些存储芯片领域已实现小批量供货,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但客观而言,半导体业务的盈利周期较长,短期内仍需依赖主业输血,难以快速缓解公司整体的盈利压力,战略转型的效果仍需时间检验。而半导体及存储芯片业务何时能够成为康佳业务的中流砥柱,依然待时间验证。

财务运营风险凸显,资金链管理需强化

除业务层面的挑战外,康佳集团当前面临的财务压力同样不容忽视,高负债、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持续累积,对企业的稳定运营构成潜在风险。

从负债与财务成本来看,2025年上半年康佳集团财务费用高达3.11亿元,主要源于有息负债的利息支出。

尽管公司未在财报中披露具体有息负债规模,但结合近年数据推算,其有息负债金额大概率维持在百亿元以上,高负债导致的财务成本持续侵蚀公司利润,进一步加剧盈利压力。

500

从现金流状况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6亿元,较去年同期-4.40亿元的净流出规模扩大53.78%,反映出主营业务的现金创造能力持续弱化。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意味着公司日常运营需依赖外部融资或存量资金支撑,而随着亏损持续,存量资金储备逐渐减少,资金链紧张的风险逐步上升。

深入分析财务压力的成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主业持续亏损导致内部资金积累不足。近五年康佳集团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核心业务无法形成正向现金流,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导致有息负债规模攀升。

另一方面,新业务投入进一步加重资金负担。半导体业务的研发与产线建设需要持续资金支持,且因为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资本开支巨大,且短期内难以产生回报,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实际上,为缓解财务风险,康佳集团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优化债务结构,将部分高利率短期负债置换为长期低息贷款;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上半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去年同期缩短5天,改善资金回笼效率。

但从效果来看,这些措施仅能短期缓解资金压力,若核心业务盈利与现金流状况未能改善,财务风险仍将持续存在。

结语

综合来看,康佳集团当前面临的挑战具有典型性——传统主业受市场饱和与竞争挤压盈利承压,新业务因行业特性需长期培育,财务层面则受高负债与现金流紧张制约,三者相互交织,构成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

不过,华润集团入主后带来的资源支持,为康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华润在半导体领域的产业经验可与康佳形成协同,其资金与管理优势也有望帮助康佳优化财务结构、提升运营效率。

未来,康佳若能加快主业产品升级、聚焦半导体业务差异化发展、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或有望在行业变革中实现突围。但需注意的是,企业转型非一蹴而就,康佳能否摆脱困境、重塑竞争力,仍需长期市场检验。期待康佳集团在新的消费电子时代,能够继续保持行业竞争力,始终利于不败之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