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再袭美团!高德拉开新一轮本地生活大战序幕
阿里向美团全面开战?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消费组
本地生活赛道硝烟再起。
9月10日,在阿里巴巴“26岁生日”当天,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图举办发布会,正式发布面向线下服务的全新信用体系——“高德扫街榜”,聚焦美食、酒店、景区三大类目。
业内分析称该业务剑指美团旗下大众点评,但其与后者有着显著差异化。作为“阿里生活服务超级新入口”的全新定位,高德扫街榜虽然名为“榜单”,但其本质是一套AI驱动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以地图场景为入口、真实导航行为为依据,重构一套聚焦本地线下消费的推荐系统。
图源:发布会现场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宣布“品质外卖”重磅升级,强调“AI+真实高分”理念,试图借助大模型能力和真实堂食评分数据,解决此前平台刷单、评分虚高等信任危机。
从“高德扫街榜”到“大众点评品质外卖”,两家巨头同一天“隔空叫阵”发布重大战略动作,标志着本地生活平台的争夺战正在从服务履约的比拼,过渡到入口争夺与内容推荐机制的新阶段。
01.阿里在下一盘大棋?
高德地图新推出的“高德扫街榜”,表面是“榜单”,实则是以AI为底座、信用为核心的新体系;这一体系集合了地图导航、行为识别、信用评估与场景推荐等多重能力,被阿里内部定位为“S级战略项目”。
这是继“淘宝闪购”之后,阿里在本地生活赛道的又一次深度布局;也是在飞猪、饿了么、淘宝闪购之外,阿里在到店业务方面对美团核心业务的又一个挑战。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本次榜单业务得到了阿里相关高层的支持,多位知情人士指出是马云本人较为关注,因此该业务将与集团内部多业务形成协同,“阿里集团会给大级别的支持”。
图源:微博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高德地图CEO郭宁宣布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郭宁强调,高德扫街榜的核心是通过用户的“行为+评价”,来判断一家餐馆好不好吃、一个景点值不值得玩。
与此同时,高德还启动了“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发放超10亿元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到店消费,力争每天能为线下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多带去1000万客流。
从数据构成看,高德扫街榜的基础并非传统的用户打分与评论,而是来自4514万用户过去一年内的12亿次导航行为与225亿公里的出行路径。据了解,高德地图当前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目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AI算法从中识别出用户重复前往、远距离专程到访、在地高频消费等高信任场景,并叠加芝麻信用体系,对用户的评价行为进行权重校验,最终生成一套结合“行动+信用”的动态推荐体系。换句话说,在这套机制下,“没去过就不能打分”,用户的“用脚投票”成为商家信用的重要基石。
图源:高德截图
在AI技术方面,高德扫街榜背后的模型基础,是阿里通义大模型与高德地图的空间智能能力。今年8月,高德已完成AI化升级,可以基于动态人群、地理特征、实时环境等因素,实现个性化的“生活服务意图理解与供需匹配”。
从生态定位看,阿里不再满足于饿了么式的履约切口,而是希望借助高德地图的入口,构建一个围绕线下消费、以信任体系为底座、以AI算法为引擎的推荐系统。
对此,互联网产业观察家丁道师认为:阿里的这次举措,对标范围已经涵盖了百度、美团、携程等众多对手,如今高德推出“扫街榜”,实则已切入了多家企业的业务腹地;而这份榜单最关键的是,它背后串联起了人工智能、本地生活服务、地图多个核心能力,能够实现多业务联动,其战略意义远超单一榜单本身。
不过,对于“高德扫街榜”也不乏有质疑的声音。一方面是用户使用习惯和心智的转变;高德作为地图工具,在用户心中第一印象是看地图、导航的工具型产品,与美团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等产品相比需要克服巨大的习惯壁垒。另一方面是数据的积累;大众点评积累了长达十多年的用户评论体系,已形成了丰富的内容护城河,高德短时间内无法比肩。
02.美团大众点评“反击”
有意思的是,阿里的发布会是上午十点开始的,但美团的官微却抢在十点前发布了一篇名为《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将覆盖数百万高分堂食餐厅》的文章。
美团在文内强调,大众点评数亿条评价背后的完整体系,已经成为了中国餐饮行业的“评分标准”;同时,美团还宣布,即日起,大众点评将正式“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此外,美团C端AI智能体服务也将于一周内发布,目前正在“封楼测试”阶段。
从表面看,这是一次外卖业务的升级,实质上却是一场围绕“真实高分”“可信推荐”的平台信任修复战,同时也被外界看作是对阿里高德的正面回应。
图源:微博截图
本次重启“品质外卖”背后,美团一方面强调B端能力,宣布已上线自研大模型,自动筛选、识别并剔除虚假评论与异常评分;另一方面也推进C端体验升级,基于用户偏好与地理位置提供更智能的个性化推荐。美团C端AI智能体产品目前已进入封楼测试阶段,预计将于一周内上线,成为平台未来的核心交互入口。
在资源整合层面,大众点评此次引入大量优质堂食商户进入外卖体系。截至9月10日,全国已有超1400家2025“必吃榜”餐厅、近30家“黑珍珠”餐厅、约1500家高星酒店餐厅接入“品质外卖”,构建了从高端餐饮到大众小店的多层次结构。这种“堂食资产外卖化”的打法,既拉高了外卖品牌势能,也强化了点评在用户心智中的高品质定位。
图源:美团
在商户端,美团也释放出明确的扶持信号;此次重点推荐覆盖高分社区店、夫妻老婆店、小型人气门店,并配套最高5万元助力金、流量扶持等一系列政策,降低中小商家参与门槛,打破“大品牌独占榜单”的旧秩序。同时,平台将发放2500万张不同类型的大额外卖消费券,推动优质内容与补贴手段协同发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团的下一步走向。丁道师判断,“我预测美团后续会和百度展开更加深度的合作,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他们在业务上确实有诸多联动,比如百度地图APP此前上线了大众点评提供的美食团购功能,这一块业务后续可以进一步强化,甚至做到排他性合作,只显示跟美团相关联的业务。尤其是在地图、流量入口、内容分发等维度,美团与百度的联手可能会为平台级对抗阿里系注入新的变量。这也意味着,未来本地生活平台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点打击,而是多生态之间的矩阵协同。”
03.本地生活须良性竞争
今年以来,外卖行业风云变幻,补贴大战、订单竞赛此起彼伏。这场外卖大战,表面看是烧钱抢份额,背后实则是对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话语权的争夺。此次“高德扫街榜”的推出,则被视为阿里继“淘宝闪购”之后的又一次重拳出击。
不过,从各家披露的二季度财报来看,今年的外卖大战对于各方的业绩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经调整溢利净额同比大幅下降89%,京东净利润下降50.8%,阿里巴巴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18%;按去年同期的利润估算,2025年二季度三家企业总共少赚了超200亿元。从二季度财报来看,三家平台企业均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究其原因,三大平台在“外卖大战”中的巨额补贴投入造成这一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外卖市场的补贴大战也引来了监管关注。9月9日,针对近期外卖平台补贴争议,市场监管总局在例行发布会上介绍称已及时约谈主要外卖平台,平台快速响应,集体发声,承诺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图源:微博截图
巨头们在“最后一公里”拼命压缩时间、扩大覆盖,却难以在“用户心智”与“线下入口”上取得绝对优势。或许正因如此,阿里选择了以“淘宝闪购+高德扫街榜”双线并进的方式,试图从消费链路的起点发起重构,美团则以大众点评“AI+真实高分”的内容策略回击,强化自身的入口能力。
未来,高德势必将在商户端做更进一步的渗透,甚至不排除未来与饿了么、淘宝闪购打通,发展成为阿里的“到店业务”。
可以说,平台之间的较量,正在从履约能力之争转向决策入口之争、平台心智之争,而这场战争的最终胜负,将取决于谁能构建更可信的内容、更稳定的生态、更具粘性的使用路径。
但无论是哪一方胜出,有一点不容忽视:平台之间的竞争,不能再次回到“补贴换量、虚假繁荣、低质内卷”的老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