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导弹曝光!朝鲜核导弹快要无敌了?!要造中国都没有的“MX风味重型弹道导弹”?
事实证明,每次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同时,一准会有一个更大的惊喜让我们的下巴都合不拢。
根据朝中社消息,9月8日,朝鲜人民军导弹总局发言人表示,朝鲜导弹总局与化学材料研究院在当天,再次进行了利用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大功率固体火箭发动机地上点火试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现场观摩试验。据悉,这次点火试验是该型发动机第9次、也是开发阶段最后的点火试验,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971千牛。
试验当天,固体燃料发动机研究所所长和化学材料研究院院长国家表彰的政令同时获得批准,金正恩评价,这一大功率碳纤维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朝鲜近年来国防技术现代化工作中最具战略性质成果,预示着朝鲜核武力壮大方面的重大变化。
试验的技术数据
朝鲜说的云里雾里,这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怎么就是朝鲜在核武装壮大方面的重大变化了?其实剖析一下关键技术数据就知道了。
朝中社消息,这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最大推力达到了惊人的1971千牛,合推力200.99吨,这应当是海平面起飞推力。作为对比的两种美国洲际弹道导弹,民兵-3型的一级火箭发动机起飞推力93吨,而性能最强大的“和平卫士”(MX)洲际弹道导弹,一级火箭发动机起飞推力高达209吨。
也就是说,朝鲜此次地面试验的这款固体火箭发动机比美军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的起飞推力大2倍以上,和MX洲际弹道导弹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可想而知,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动机技术发展到了何种水平。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两个技术细节:
其一是金正恩在8月31日前后,曾经参观过朝鲜某生产弹道导弹的工厂。镜头里除了火星-11系列弹道导弹,还出现了某款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尚未浇筑固体火箭推进剂装药。以金正恩的身高看,这款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直径超过2米,远远超过现有所有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的直径。
其二是朝中社昨天在报道证实,朝鲜试验的这款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了碳纤维增强塑料外壳,这个工艺和目前洲际弹道导弹的主流技术工艺是一致的。结合8月31日朝中社新闻发现,8月31日出现的这个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应该就是9月8日地面试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推力200.99吨,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2米以上,这个技术数据可以说已经非常强大了。
这样结合起来一看,朝鲜此次试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经接连突破了三个重大技术难关:
其一是大直径、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当然200吨级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难关,但是在洲际弹道导弹上运用这么大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确实不多,甚至连俄罗斯都没有,朝鲜算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
其二是大直径复合材料壳体制造技术。估计朝鲜使用的生产工艺是采用类似于喷丝工艺一样的复合材料缠绕技术,将凯夫拉纤维缠绕成筒状,两头加上封板形成固体火箭发动机外壳基本结构,然后再浇筑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这个技术和美国的MX导弹一级发动机壳体工艺是一致的,其它五常国家暂时还没有在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上,运用这么大直径复合材料壳体制造技术的情况出现。
其三是在搓出来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基础上,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浇筑技术,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浇筑高度复杂且危险。尤其是这种直径超过2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动机装药牌号和配比怎样选择,怎样选择浇筑药型,怎样控制浇筑时的微孔和静电,怎样进行药柱修型,都是巨大的技术难关。而目前朝鲜已经突破了这一技术,毫不客气地说,朝鲜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我们必须正视的地步了。
而把这些所有的线索串联在一起之后,我们只会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朝鲜正在研发一款性能和美国空军的LGM-118A“和平卫士”洲际战略导弹相提并论、具备巨大投掷能力和打击威力的洲际弹道导弹。
LGM-118A“和平卫士”
做个对比,“和平卫士”是一款三级半固体火箭发动机洲际弹道导弹。一级火箭发动机使用锡奥科尔公司的SR-118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海平面起飞推力209吨,海平面比冲2498.7。二级火箭发动机使用航空喷气公司的SR-119固体火箭发动机,真空比冲2893,使用HTPB/AP/Al/HMX四组元固体火箭推进剂。
三级火箭发动机使用赫拉克里斯公司的SR-120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比冲更高的NEPE推进剂。而三级半(PBV)使用洛克达因公司的RS-34型液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偏二甲肼推进剂,挤压式循环,可以为多弹头分导式载具增加更多速度增量以提高导弹射程。
当然,在不考虑射程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弹头的分导散布范围,MX导弹的弹头最大投掷重量在携带10个MK-21型核装置的情况下,可以达到3515千克,弹头释放范围可以从8000千米到12000千米。如果降低弹头投掷重量的话,它的射程甚至可以达到16000千米以上,乃至改为轨道轰炸装置,先将弹头送入地球轨道再打击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性能强悍无比。
以朝鲜目前披露出来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起飞推力、壳体直径、壳体工艺看,这第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尺寸和推力是直接奔着MX导弹的第一级SR-118过去的。只是不清楚其海平面比冲,还有别的大量的技术数据都处于空白,也不清楚第二级和第三级的相关数据。
更为重要的是,不清楚这枚导弹的制导系统性能如何——毕竟MX导弹使用的可是大名鼎鼎的AIRS制导系统,光是研发费用就花了13亿美元,它的性能可以确保MX导弹达到奇迹般的90米末段CEP(圆概率误差)。
以朝鲜的工业能力,估计达到MX的技术水平可能性不大,但是接近MX的技术水平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比如在投掷射程上,以朝鲜到美国的弹道射程,12000千米就足以覆盖美国全境了。而从打击精度来看,MX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精度主要还是为了核实战,以打击苏联的R-36M型重型弹道导弹发射井,根据设计2发MK-21就可以摧毁一个发射井。
朝鲜的核战略和美国不同,估计不会将打击导弹发射井作为其主要使命,而还是以打击美国的人口和社会财富为主,这对于弹头当量的要求较高,对弹头的投掷精度要求反而可能没有那么高。
所以综合来看,朝鲜搞的这枚“MX风味重型弹道导弹”,要达到MX的水平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接近MX的水平有一定的可能性,达到和MX同样等级、也就是重型井射洲际弹道导弹也是没问题的。其打击精度虽然无法用于解除美国的核武装,但足以承担摧毁美国社会财富的战略任务。
未来如何部署
而这么巨大的洲际弹道导弹,再跟之前的火星-18、火星-19一样都使用TEL发射车部署,平洞部署基本场坪冲刺式发射已经没有可能性,采用诸如平洞部署、基本场坪起竖发射的限制也太大,唯一的部署方式必须是发射井部署。
火星-19
发射井部署又分为强固发射井和非强固发射井两种,如果是后者的话,则意味着朝鲜的核战略具备极高的进攻性——在遭到先手核打击之前就把自己的王牌、重型井射洲际弹道导弹打出去。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朝鲜既然选择的是MX路线,其本身的核战略就有巨大的进攻性色彩。具备了以先发制人的形式将自己最硬的牌打出去、摧毁美国的社会财富、最大限度杀伤美国人口、避免自己遭到美国先发制人解除核武装的能力。我们去年和前年都分析过朝鲜的核战略学说,结论都是朝鲜的核战略进攻性极强,核门槛极低,现在这一切都体现在了朝鲜的核武器建设上。
从这发MX类似物的情况看,既然朝中社表示,这个200吨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经进行了9次试验,且试验已经结束,固体燃料发动机研究所所长和化学材料研究院院长国家表彰的政令都批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全弹组装准备开始飞行试验了,很有可能在今年底到明年初,朝鲜就会实现自己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再一次飞跃。
而且这一次飞跃,甚至连中俄暂时都没有拿出同样的东西来。你说朝鲜这么个国家,居然能搓出MX类似物来,这不得不说简直是奇迹,令人难以理解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