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招人了

“香港办公室正在扩大招聘。”

高盛亚太区负责人透露,全球资本流动的讨论焦点已转向中国市场,高盛将加快扩招步伐,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今年,高盛在香港身影活跃。翻一翻港股IPO名单,宁德时代、蜜雪冰城、古茗、布鲁可……背后几乎都有高盛的身影。也正因如此,高盛悄然回到了港股IPO承销榜的头把交椅。

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信号——市场的温度,正在回升。

加快招人

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总裁施南德(Kevin Sneader)坦言,因业务量提升,高盛正扩大香港招聘,步伐已较一年前加快。

打开领英,高盛在香港的职位招聘列表正在变长:投资银行部门的中国咨询业务分析师、TMT领域分析师,以及资产财富管理部门金融分析师等,30余个职位正虚位以待。

一个细节是,高盛香港的暑期实习生转正率从往年50%一口气提升到90%。这几乎开始了“抢人”模式。

犹记得今年七月,高盛宣布停止一年一度的例行裁员。彼时投行业内流传着内部都在讨论如何留人——之前谁裁得越多,今年谁招聘做得越积极。

正如施南德强调,香港市场的强劲交易表现为团队扩张提供了基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高盛主导参与的首次公开发行和股票增发交易总额高达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当中不乏宁德时代、蜜雪冰城、古茗、布鲁可等明星公司。

虽然在今年最大IPO——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中,高盛错失了保荐人角色。但据彭博社报道,作为这宗交易的整体协调人,高盛还将宁德时代26亿美元基石融资中的11.5亿美元配售给了包括科威特投资局和中石化(香港)等在内的投资者。这几乎相当于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公司等四家主承销商的总发行量。

此外,高盛还在小米集团、比亚迪和海天味业的大型交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持续推出的经济利好政策,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升温。”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称,“人们正在意识到离岸中国市场将有大量机会。”

一个新的纪录形成——今年香港6起规模超10亿美元的IPO发行中,仅高盛一家便主导了5起。是今年以来亚洲(除日本)股票资本市场排名第一的投行,也是香港IPO发行中排名第一的国际投行。

悄然回暖

高盛往往被视为行业风向标。

如其所言,中国市场这边风景甚好。“今年有个明显感受——朋友圈里的IPO祝贺越来越多了。”一位创投人士感慨道。

先是港股沸腾一幕。今年港股IPO市场极为火爆,前八月IPO集资金额达1345亿港元,同比飙升579%。不少新股都创造了数千倍的超额认购,宁德时代、蜜雪集团等明星公司纷纷登陆港股,更有一大批首日涨幅惊人的18A公司接连上市。

“目前还有20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IPO热度仍将持续且供需两旺。”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指出,面对当前复杂的全球局势,越来越多的外资正在通过香港投资中国资产以实现多元化配置,中国资产正在从数年前外资口中所谓的“不能投资”变成“不能不投资”。

A股IPO市场似乎也在徐徐“开闸”。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上半年共有51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额为370.66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5.9%和14.8%。

印象深刻的是6月影石创新登陆A股,缔造“智能影像第一股”,首日开盘大涨285%。眼下每一个A股IPO都弥足珍贵,影石创新IPO带给一级市场的意义不言而喻。

截止2025年8月底,A股已受理约180家企业,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459%,当中不乏我们熟悉的沐曦集成电路、摩尔线程等超级独角兽。与此同时,证监会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令人期待。

目之所及,今年投资机构收获的IPO更多了,IPO账面价值也实现上涨。二级市场的效应渐渐传导至一级市场,变化开始浮现:募资及投资端的数据均有所回暖。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共有2172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投资案例数5612起,同比上升分别为12%、21.9%。

风起于青萍之末。市场的寒意不会永远持续,新周期似乎正在开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