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就6分,我强烈安利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眼下,Sir最爱的评论类型:

  《OOXX》让某某某倒退30年!

  又有这种好事?

  请打开遮光板,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准备迎接好莱坞的又一次光荣退化。

  这表情包,别说你没见过。

500

  这纯粹的缺心眼,别说你不喜欢。

500

  回来了。

  最没有营养的无厘头屎尿屁,幡然悔悟的好莱坞终于又端回来了——

  白头神探:智斗灭世狂人

  The Naked Gun

500

  豆瓣开分6.1。

  公允!

  它就值这么多!

  就像垃圾食品从不假装自己是健康轻食,这种节操粉碎机对Sir来说分高了反而没劲。

500

  它的不健康可是时代眼泪啊。

  当年在录像带租赁店、盗版电影网站,以及六台的周末晚间档,都能稳坐热门的IP,今年终于重启。

  甚至从海报就开始招魂。

  就像之前的《白头神探2》海报一样,刚毅猛男的坚韧一字马,这就是属于好莱坞的海×之家。

500

  但大概率致敬的,还是一字马本马尚格·云顿。

500

  极度的英雄主义。

  极度的没羞没臊。

  所带来的极致反差,便是当年盛行好莱坞的恶搞文化,这放在今天已经不算陌生,甚至已经没落多年。

  但在当年它的出现是震碎三观的:

  啥,电影居然能不正经?

500

  在恶搞出现之前,欧美喜剧的传统讲究着一种体面的逗乐,幽默要高级。

  比如卓别林、巴斯特·基顿。

  再滑稽的造型,再夸张的动作肢体,你都能看到演员自身难以抵挡的魅力:要么是聪明的创意、要么是令人服气的本事。

500

500

  或者,就是像刘别谦。

  幽默风趣的台词对话,要的是挠痒痒一样的会心一笑。

500

  △ 讽刺希特勒

  雅!

  逗你乐,转的是脑子。

  那《白头神探》系列所代表的恶搞文化(不知道配不配叫文化......)。

  拼的是节操。

  表演,没节操。

500

  世界观,没节操。

500

500

  就连原创性也是同样的没羞没臊。

  抄你?

  那是给你脸。

  当年的热门大片《人鬼情未了》,尤其是充满情欲暗示的陶艺片段,那边不敢踩的油门,这边可要踩到底。

500

500

  严肃的影视经典又如何?

  《战舰波将金号》里著名的奥德萨阶梯,最让人揪心的便沙俄军残暴下的婴儿车。

  到了《白头神探》,一场狗屁乱战里婴儿车X5。

500

500

  卖座大片也好,影史经典也罢,恶搞起来,都是一视同仁。就算是“致敬”,也从不故作高深地引经据典,而是要在脑门上写下一个明晃晃的“俗”字。

  意义?

  去他的意义。

  点燃一颗颗又蠢又疯的快乐炸弹,就是《白头神探》的全部追求。

  那么,问题来了——

  在这人人装深沉、没价值也要硬挤价值的2025年,我们还需要这种毫无营养的快乐吗?

  废话......

  太!需!要!了!

  开头戏,舞台就很大。

  银行抢劫。

  恐怖分子接管现场,控制人质,炸保险柜,一气呵成。

  流畅地,令人眼熟。

500

  这真不是在复刻《黑暗骑士》开场吗?

500

  接着继续好莱坞套路——

  画面切到外景,一个天真无邪小女孩,蹦蹦跳跳误入银行。

500

  但下一秒,套路就被无厘头干掉了。

  一个离谱变身——

500

  △ 以后还能直视连姆·尼森的脸吗

  ……朋友,你有多久没看到这样的主角登场了?

  逻辑?

  作为喜剧,它毁灭的就是逻辑。

  你只需找个舒服的姿势,屏蔽废脑的逻辑思考,抛掉沉重的道德包袱,一身轻松地喊出:“哈哈哈哈哈这也行?”

  当然,《白头神探》恶搞也不仅限于电影界内部。

  上到各个职业人群、社会事件的刻板印象,下到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都逃不出它的掌心。

  比如,片中就用警察手里的一杯咖啡,诠释了什么叫“无厘头”。

  常看警匪题材的观众不会陌生,纸杯咖啡就像是警探们手中的固定道具。

  案件现场,同事递来咖啡。

500

  回到警局,同事又给换上新的咖啡。

500

  你倒是喝啊!!

  和这个同事讲完话,那个同事又递过来超大杯的咖啡。

500

  哪怕是走出了警局,在路上开车时,也有一只手从窗外递来一杯咖啡……

500

  什么鬼?!

  完全无意义的行为,没来由的恶搞。

  就像在车祸事故现场,众警探神色凝重地安排处理失事车辆。

  下一秒,他们安排的吊车竟然是个巨大的抓娃娃机。

500

  除了揶揄警察办案的流程,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伦理梗也少不了。

  连姆·尼森饰演的小弗兰克,回到警察的第一件事便是缅怀挂在墙上的老爹,初代白头神探老弗兰克。

500

  下一秒,警局宛如一面哭墙。

500

  每个人都对应着老版《白头神探》里的角色。

  甚至连那个货,也没例外。

  只不过演员现场实在哭不出来......

500

  △ 画像上的演员OJ·辛普森在现实中犯下了杀妻案,老版《白头神探》也是他演过的最后一部电影。

  既然恶搞离不开冒犯,那么它就不留情面地拿所有人开涮,将冒犯进行到底。

  于是,在抖了这些卡通感的包袱之后,我们来到了(大家期待的)三俗环节。

  女主角贝丝登场。

  听听最糟糕的内心台词——

  自从我妻子去世后,我就发誓不再爱了

  但这个女人一切都恰到好处

  脸、头、肩膀、膝盖和脚趾

  还有那能让任何马桶都渴望“棕色”的屁股

500

  低俗?猥琐?

  这才哪到哪。

  明明贝丝是来报案的,却勾出了警局所有人的内心OS。

500

  但像这样放在今天看起来不符合性别平等的段子,在《白头神探》里,还只是开胃小菜。

  这不,后面还有大把攒劲的节目。

  少不了的擦边谐音梗笑话。

500

  监视仪里的《后窗》(成人版)。

500

  甚至,一把年纪的连姆·尼森还要做出牺牲,露出他白晃晃的屁股。

500

  太好了。

  是屎尿屁,我们有救了!

500

  即便作为东方人,我们也早就习惯这样的不讲道理的喜剧方式。

  多亏了一位“好学生”。

  星爷。

500

  周星驰的电影里,有相当一部分的致敬,就来自于《白头神探》这样的美式无厘头。

  比如题材风格接近的《国产凌凌漆》。

  发明创造的“天才科学家”达闻西。

500

  那边也有一位你永远想不到他会掏出什么的警局高级发明家。

500

  传承归传承,区别也很明显:

  程度。

  如果说周星驰象征着正常世界里的“怪胎”,一切不合理都会紧紧围绕这个怪人;那么《白头神探》的弗兰克所处的,便是一个人均神经病的世界。

  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港式无厘头喜剧,终究要回到一本正经的传统叙事。

  比如《凌凌漆》里。

  刻画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产生隔阂,是在他们的身份、阵营上做文章:周星驰的市侩、和袁咏仪的冷血形象,都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反转。

  是先小人,后君子。

500

  尤其是《凌凌漆》里的反派,从头至尾给人一种压迫感。

500

  那《白头神探》呢?

  同样反派。

  一出场就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低智商罪犯。

  一个造电动汽车的科技公司老板,嘴里全是种族主义和排外言论,就差把特朗普和马斯克两个名字写在他脸上了。

500

  这个随时露馅的黑脸反派。

  也是个和弗兰克一模一样的老色胚。

500

  影射政治?

  不。

  它只是往“政治”身上吐口浓痰。

  不指望带给你什么思考,没有要表达的主张,只有彻头彻尾的混蛋和笨蛋。

  破坏与解构,就是它仅有且弥足珍贵的主张:无底线地破坏本就是无止境解放。

  首当其冲的就是好莱坞头号冷面特工老爹连姆·尼森,代表作《辛德勒的名单》。

  正。

  刚正不阿的正。

500

  除了《辛德勒的名单》,最知名的就是“营救”系列。

  08年,第一部《飓风营救》火了之后,往后的6年推出了飓风营救三部曲。

  一下子,他成了营救专业户。

  翻一翻他近十年的履历会发现,就光数冠以“营救”之名的片子,已经接近十部。

  并且,还有几部“营救”还在路上。

500

  就像是顶着一块深入人心的招牌,被大制片厂开发成了流水线的赚钱工具。

  现在,还有效吗?

  连姆·尼森老了。

  但比他更老的,是文化环境(尤其是好莱坞):舞弄无聊的虚伪概念、用口号强调政治正确与多元化、一个个用完即弃的点子生意包装同样味道的流水线产品......

  安全牌成为主流。

  因为比文化还老的,是这个紧绷又严肃的世界。

  回头看看。

  当初恶搞片怎么来的?

  那还是在冷战时期,根植于各类特工小说诞生的特工片,大多讲究严肃,专业,冷静,果敢。

  这个类型的爆火,也是因为彼时的观众生活在无形的压抑中:

  所有矛盾,都在等待英雄降临。

  所以电影电视剧这种娱乐产品,也会慢慢地被塑造成军备竞赛。

  比如红了大半个世纪的《007》系列,反派总是代表着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势力。

500

  而到了1965年,一部名为《糊涂侦探》的电视剧出现。

  冷峻的特工警匪题材被改造成了搞笑滑稽的幽默故事。

500

  △ 这也是多功能皮鞋设定的源头

  再到80年代,冷战走向末期。

  《白头神探》《反斗神鹰》《惊声尖笑》等等无厘头喜剧接连问世,它们开始恶搞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它们的创作思路很清晰:

  别卖弄世界观,别讲价值,别追求共鸣。

  只把幽默当作抵抗苦闷的武器。

  而到了今天。

  曾经红极一时的无厘头又周期性地杀了回来,不也是在给式微的影视行业、以及再次陷入新的压抑的观众们寻找出路吗?

  如果是有些年纪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过去在影视区论坛上口耳相传的几个名场面。

  什么逆天大长长长长长腿。

500

  被捡肥皂的克星——全金属内裤。

500

  还有大开LGBTQ群体的玩笑。

500

  虽然,这一次的《白头神探》没法再像当年那样,无所顾忌地塞满下流黄暴的段子。

  但至少,在如今人人皆可能被冒犯的语境之下。我们终于可以在这个政治正确的严肃舞台之外,没心没肺地找回乐子。

  就像弗兰克和片中反派见面时说的那段话。

  -像你这样的行动派越来越少了

  他们不会请求许可去修复他们知道已经坏了的东西

  -这些话竟然会从你这个沉迷于这些小玩意的人口中说出来

  -哦,你不喜欢现代的奇迹吗?

  -无意冒犯,但以前的世界更好

500

  以前的世界长啥样?

  那时候,一部商业片不用舞弄高大上的理念,也不用教化众生,却依然拼尽全力想当你的英雄。

  不用老想着逆袭、批判、觉醒。

  电影到来,就是来加入我们的生活的。

  打开啤酒,三两个好友,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

  这样的节奏,是不是久违了?

500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