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低价代订内幕调查:酒店无法入住,商家失联,警察上门

500

 积分、信用卡盗刷猖獗,消费者维权艰难

作者/  IT时报  毛宇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比官网便宜300元的五星级酒店,还能选景观房!”“折扣机票加热门景区联票,一套下来省了近千元!”《IT时报》记者打开闲鱼App,搜索“机票代订”“酒店代订”“景区门票代购”等关键词,大量标注着“3456折代订”“员工折扣”“超级捡漏”的商品扑面而来。

500

这些看似“薅羊毛”的好事,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行业内幕。平台上部分代订商家游走在政策与规则的边缘,甚至涉嫌违法违规操作。消费者一旦遇到问题,往往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消费者然然(化名)的遭遇正是这一乱象的缩影。2025年5月,她与家人计划前往日本旅游,在闲鱼上看到一家“低价代订”店铺声称可通过“内部价”预订心仪酒店。在对方反复游说下,然然支付了8600元房费。然而,直到3天后她才收到预订号。意识到情况不对,她立即与酒店核实入住信息,却被告知系统中并无相关预订记录。

事实上,然然的经历并非个例。她身边还发生了更令人后怕的案例:“一位我认识的朋友在闲鱼上找商家代订了日本酒店,但入住当晚被当地警察找上门,被告知该房间是盗刷他人信用卡所得的‘赃物’。”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自2025年以来,关于“闲鱼代订”的投诉已超过350起,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无法入住/登机”和“拒绝退款”等方面。为何低价代订乱象屡禁不止?商家究竟通过何种渠道开展业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知情人士、受害消费者及平台方,试图揭开代订行业的内幕。

500

代订渠道的灰色链条

从“积分兑换”到“非法协议”

“闲鱼上的代订商家都打着‘内部优惠’的旗号,实则渠道五花八门。”机酒代订行业知情人士贺先生表示,闲鱼代订的渠道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中仅有一类属于合规范畴。

第一类渠道是“个人闲置权益转让”。一种是用户通过信用卡积分、航空里程等兑换机酒产品后因行程变更无法使用,从而折价转让;另一种是用户利用自身会员权益代为预订酒店,赚取少量差价或维持会员等级。这两种转让方式需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并按照平台规则和商家要求完成信息变更或添加入住人。贺先生指出,若操作规范,双方风险较低,但这类代订在整体市场中占比很小。

第二类渠道是“协议价挪用”。这是代订的主流模式之一,存在明显的合规漏洞。不少企业、旅行社与酒店、航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享受低于市场价的“协议价”,协议通常明确规定:“仅限企业员工或指定客户使用,不得转售”。然而,部分人为赚取差价,通过伪造证明、虚构企业需求等方式,将名额偷偷在平台上转售。这不仅违反合作协议,若涉及金额较大,还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500

第三类渠道是“非法操作”。包括“盗刷信用卡预订”“盗用会员积分”“虚假身份购票”及“黄牛囤票转售”等,这也是当前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类型。这类商家常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下单,然后利用非法获取的他人信用卡信息或伪造的证件进行预订。一旦被持卡人发现,相关预订会被取消,消费者不仅无法出行,还可能被警方调查。

“这些代订商家很警惕,一般不盗刷国内信用卡。因为国内数据安全机制越来越完善,消费者会收到提示短信,并且冻结信用卡。”贺先生透露。相比之下,盗刷外国信用卡更不易被察觉,“地下市场有很多贩卖此类信息的渠道,代订商家以极低成本获取外国人的信用卡信息或积分,进而实施盗刷预订”。

500

图源:unsplash

上海市民小语向《IT时报》记者分享了今年6月入住巴厘岛某酒店时的“惊险”经历。她和朋友通过代订商家提前5天预订了酒店,一行人深夜11点抵达后,酒店前台两次核对入住账号均显示不正确。“因为代订客服给错了信息,和前台始终对不上。”小语回忆道,“第二次核对时,能感觉到前台看我们的眼神都不对了,大家吓得不敢出声。”之后朋友再次联系闲鱼代订客服,拿到正确账号后才成功入住。经历此事后,小语表示再也不会通过闲鱼代订酒店了。

500

陷阱背后的套路拆解

从“低价诱惑”到“售后失联”

“999元订北京到三亚往返机票,还送2晚快捷酒店住宿。”这类宣传语在闲鱼代订版块中比比皆是,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环环相扣的消费陷阱。

通过梳理然然的聊天记录及大量投诉案例,记者发现代订商家的诈骗套路已形成“标准化流程”,主要包括“引流——诱导——收割——失联”四个步骤。

500

第一步是“低价引流”。商家通过低价宣传语吸引用户点击,并在详情页上传“预订成功截图”和“客户好评聊天记录”等以增强可信度。记者咨询一家代订商家时,对方便发来大量店铺好评和成功入住的对话截图。贺先生指出,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较为宽松,个人只需实名认证即可开店,上传的资质材料基本未经实质审核,这为虚假宣传留下空间。

第二步是“诱导直接下单”或“诱导脱离平台交易”。消费者咨询时,商家常以“平台抽佣影响低价”“需线下确认身份”“微信转账再减50元”等理由,诱使其脱离闲鱼平台,通过微信、支付宝直接转账。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失去了平台交易保障,因为闲鱼的投诉维权机制仅适用于平台内交易,无法介入其他平台的转账行为。

第三步是“虚假承诺拖延时间”。消费者转账后,商家不会立即失联,而是发送伪造的“预订确认单”或“订单号”,并以“酒店需24小时审核”“机票出票中”等借口拖延时间。然然付款后,商家仅通知预订成功便没了消息。直到第三天,对方突然发来酒店预订号,却未提供正式确认函,这才引起然然的怀疑,进而向酒店方查询。

第四步是“彻底失联并销毁证据”。当消费者发现无法兑现预订并要求退款时,商家会直接拉黑其闲鱼账号、微信和电话,同时删除店铺中的商品信息与交易记录,使消费者难以追溯。然然发现被骗后,不仅微信被拉黑,闲鱼上的商家店铺也显示“账号异常已封禁”。

500

维权困境凸显

三方博弈中弱势的消费者

“被骗后,我向闲鱼平台、12315投诉,提交了酒店说明等能证明商家违规的证据,折腾十几天才追回钱款。”然然的维权经历,折射出闲鱼代订纠纷中消费者的普遍困境。

业内人士称,消费者遭遇代订维权难,根源在于平台监管缺失、商家身份隐蔽和法律追责困难三者之间的博弈。

“平台监管‘缺位’是消费者维权难的首要原因。”贺先生认为,作为交易平台,闲鱼对代订商家的监管存在明显漏洞:一是资质审核宽松,个人仅需实名认证即可开店,无须提供旅游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导致大量无资质商家涌入;二是商品审核不严,许多标注“协议价”“积分兑换”等违规内容的商品得以发布,平台审核系统难以识别,仅靠人工举报处理效率低;三是交易监控不足,虽然协议明令禁止诱导线下转账,但平台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

记者就代订现象咨询闲鱼平台,客服人员回应称:“平台代订酒店属‘个人对个人’模式,类似‘跳蚤市场’,不强制要求卖家提供旅游经营许可证等资质,也无法预先判断代订真实性,慎重下单代订服务。”沟通中,客服未提及具体的监管升级措施。

商家身份的“隐蔽性”往往使消费者维权失去目标。不法商家多不使用真实信息注册,即便账号被封,也可重新开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然然投诉后,平台要求提供商家账号、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及酒店预订单等证据。在她紧抓“预订人与入住人非同一自然人”这一关键漏洞后,最终成功追回损失。

在法律层面,代订纠纷的定性因情形而异:若商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代订能力骗取钱财,且涉案金额较大,可构成诈骗罪;若商家挪用企业协议价或积分兑换进行代订,则违反与酒店、航空公司的民事协议,消费者如之前不知情,可向商家主张违约责任,但需自行举证;若涉及盗刷信用卡、伪造证件等行为,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等。然而在实际维权中,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商家行为性质,也缺乏取证能力。

此外,代订纠纷多涉及异地交易,消费者异地报警或起诉需投入大量时间与成本。

闲鱼客服建议,消费者下单前应确认代订渠道、入住人信息及查询方式,若卖家无法提供明确查询路径或保障,不建议购买。对方同时坦言,平台接到过相关投诉,代订渠道修改行程较为困难,退款举证流程耗时较长,提醒用户谨慎选择。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预订机酒门票,避免脱离平台交易;闲鱼平台应加强资质审核,建立代订商家的准入门槛,同时利用技术手段监测诱导线下转账的行为,对违规商家采取封号、罚款等严厉措施;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闲鱼代订骗局的打击力度,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彻底整治代订行业的乱象。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闲鱼  unsplash   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