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联盟之私,还军国之魂,日本的种种作为与一战后的德国如出一辙

500

日本升级版“最上”级护卫舰在澳大利亚军购竞标中胜出

8月5日有两则关于日本的新闻,不能不引起二战受害国的关注。

一则是公布了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把中国、俄罗斯、朝鲜列为所谓的“安全威胁”。

白皮书开篇便将中国定义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从涉台问题到钓鱼岛、南海等,几乎将中国正常的主权活动全扣上“威胁”帽子。毫无根据地把中国军机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常规巡航,强行定义为“改变现状的灰色地带事态”;对中俄正常的军事合作也曲解为“对日示威”。

另一则是日本的升级版“最上”级护卫舰在澳大利亚军购竞标中胜出,将成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下一代主力水面战舰。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最重要、甚至是金额最大的对外军售。

军售对军工企业的唤醒,而军工企业对军事能力的支撑。与防卫白皮书构成一点两面,再看美日与日澳的联盟的出现,这一系列的动作只指向一个目标。突破坚守防卫,不得建立常备军的战后原则。

       日本所作所为 ,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一战后德国借助凡尔赛体系漏洞逐步挣脱战后束缚的历史轨迹。从解禁集体自卫权到大幅提升防卫预算,再到与北约深化军事合作,东京正以"联盟义务"为名,悄然重塑战后和平宪法的边界。这种渐进式突破国际秩序框架的策略,与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借道"志愿军""民间武装"重建军事力量的手法如出一辙。  

       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政客刻意将安全政策转型包装成"应对地区威胁"的安全举措。就像当年德国将扩军描绘为抵御"东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防御行为一样,如今东京也将中国正常的海军发展扭曲为"印太安全挑战"。这种制造外部威胁叙事的套路,不仅为军事松绑提供了道德掩护,更在民众中培育"强军路线"的情感认同——正如1930年代德国民众在"收复失地"口号下对纳粹扩张的默许一样。    

     根据美国全球火力网站2020年度的全球军事实力排行,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日本。2025年则是世界第八位,依次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韩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在美国火力网站每年推出的军力的排名中,日本从来没有跌出过前10名。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按照战后的和平宪法规定,日本是不允许拥有军队的,不过从日本目前的装备实力看,其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为了对应美国亚洲北约的构想,日本不断扩充军力,充当亚洲北约的轴心。

日本军事实力的扩充不在于它的军队叫什么名字,叫着“自卫队”的名字,实际上远远超出了自卫的需要,他想干什么尽人皆知。军国主义借尸还魂是二战后亚洲各受害国应予高度警惕的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