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不造车却花18亿买汽车之家?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在汽车互联网领域,8月27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正式完成对汽车之家战略入股的交割及董事会改组,以总价约18亿美元收购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所持汽车之家约43.0%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这一交易,不仅改写了汽车之家的股权结构,更预示着其未来战略方向将发生重大转变。
易主之路
今年2月20日,汽车之家公告大股东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与海尔子公司卡泰驰控股达成协议,后者将以约18亿美元收购云辰资本持有的20亿股普通股。这一消息瞬间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汽车之家未来走向。而8月27日的正式交割,让悬念落地。
交易完成后,平安产险仍通过云辰资本间接持有汽车之家约5.1%的股份,并保留一个董事会席位 ,依旧作为主要股东之一关注着汽车之家的发展。与此同时,汽车之家董事会完成改组,杨嵩辞任董事及首席执行官,改任高级副总裁;海尔集团董事局董事及海尔集团卡泰驰汽车产业板块负责人刘斥出任汽车之家董事会主席、董事、首席执行官。此外,海尔系的梁海山、张翠美、周生磊、方兴加入董事会,海尔系力量在汽车之家内部得到显著增强。
汽车之家的跌宕往昔
汽车之家成立于2005年,彼时由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等人创立。在创立初期,汽车之家从一个垂直汽车内容平台起步,凭借着对汽车爱好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汽车资讯全面、深入的报道,逐渐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媒体领域崭露头角。李想凭借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带领汽车之家迅速发展。
2013年12月,汽车之家赴美上市,迎来高光时刻。巅峰时美股股价超120美元,市值超百亿美元,成为汽车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之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15年李想离职创业,此后中国平安于2016年4月以16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7.4%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李想虽已离开,但他所创立的汽车之家在行业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创业故事也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李想在回忆2008年汽车之家遭遇资金链断裂和管理层内讧的至暗时刻时表示,那是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他回忆起与曾经亲密伙伴的矛盾,“2000年是他把我从河北石家庄带去北京,起初我们一起租房,两个人的关系好到白天一起工作,晚上睡在一张床上,因为房子是一室一厅,就这样一个关系,他当时要把我赶出公司。”但好在两人很快和解,携手共度难关,也为汽车之家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尔入局,意在汽车后市场
海尔集团此次斥巨资收购汽车之家股份,并非是要涉足汽车制造领域。在海尔集团AWE媒体沟通会上,海尔首席品牌官王梅艳强调,海尔不造车,此次收购旨在布局汽车后市场服务。海尔一直坚持聚焦主业,目前重点布局三大赛道: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和大健康,而汽车后市场服务与海尔的产业互联网战略有着紧密联系。
此前,海尔集团董事局董事、卡泰驰董事长刘斥曾公开表示,汽车之家与卡泰驰在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方面具备战略协同效应。海尔此前已推出汽车生态品牌卡泰驰,通过O2O模式提供包括汽车定制、交易、智慧用电等全流程用车解决方案。汽车之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汽车行业资源,海尔期望借助汽车之家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拓展汽车后市场服务,打造家车互联的产业生态,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从最新财报数据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汽车之家净收入为17.581亿元,去年同期为18.726亿元;净利润为4.157亿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5.248亿元 。这表明汽车之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着一定的业绩压力。截至8月27日,汽车之家港股股价56港元,总市值265亿港元,美股股价28.26美元,市值33.71亿美元。
在易主后,汽车之家未来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如何在海尔的战略引领下,实现从汽车垂直媒体向汽车生态平台的转型是关键。这需要汽车之家整合各方资源,拓展业务领域,加强与海尔在汽车后市场服务方面的协同合作;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汽车互联网市场,汽车之家需要不断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同时,汽车之家还需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如新能源汽车崛起、智能化技术应用等,及时调整战略布局,才能在未来市场中站稳脚跟,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