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将国防部改为“战争部”,暴力改名背后藏着怎样的算计?
.
特立独行、行事乖张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堪称当今世界的“惊喜制造机”,每天都能给世界带来让人瞠目结舌的“惊喜”!当地时间8月25日,他与来访的韩国总统李在明共同会见记者,这本该是聚焦双边外交事务的严肃场合,然而,这位头顶“诺贝尔和平奖追求者”光环、自诩“和平使者”的特朗普,冷不丁向记者抛出欲将美国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的惊人之议。改革国防部这件事,本属于内政范畴,而特朗普却在外交场合大剌剌的把它隆重推出,这个举动有违常理,与其说是他对美国军事体系的前瞻性规划,不如说更像是一场由他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特朗普深谙美国政治生态中“争议即焦点”的逻辑,制造争议能迅速占据舆论中心。无论是赞同者还是反对者,都会因为这场“名称之争”而把视线集中到他身上。这种“流量式政治”,是他惯常的施政风格,可以为他赢得更多政治资本。
.
特朗普为国防部改名找的理由,荒唐得令人咋舌。他声称“战争部”的名称,听起来比国防部“更响亮、有力”,还搬出历史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称“美国赢得一战、二战时,它就叫战争部”。按照他的逻辑,仿佛战争胜负的关键取决于军事指挥机关的名称,而不是战略布局的合理性、武器装备的实力以及人心向背的支撑。如此浅薄的“赢学逻辑”,充分暴露出他对现代军事伦理的无知与漠视。事实上,1947年美国将“战争部”改组为“国家军事机构”,1949年正式定名为“国防部”,这绝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这个名称的转换,发生在二战后全球秩序重构的关键时期,标志着美国从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思维,转向基于国际合作的“集体安全防御”理念,更是以制度形式确认了“战争手段须服务于和平目标”的价值导向。特朗普试图推翻这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变革,重新启用带有军事扩张主义色彩的“战争部”名称,美国媒体将其批评为“开历史倒车”,无疑是对这一行为的精准定性。
.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更名闹剧”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落地。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变更国防部的名称,首先需要修订1947年《国家安全法》。而当前共和党在参议院仅拥有53个席位,远未达到通过修正法案所需的60票门槛。即便特朗普政府试图绕过国会强行推进,法律界专家早已明确指出,这种操作将触发宪法诉讼,进而引发新一轮“府院之争”,最终大概率陷入僵局。但特朗普不管不顾,偏要把这件“成功率等于零”的事情炒得沸沸扬扬,甚至当着记者的面笃定表示“未来一周左右会正式更名”,还不忘把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拉来“表扬”一番,以增强此事的“可信度”。这种明显违背现实逻辑的“带节奏”行为,显然并非真的致力于推动军事部门的改革,而是另有所图。
.
那么,特朗普究竟在打什么算盘呢?明眼人不难看出,他的算盘打得极精。一方面,眼瞅着美国中期选举即将开锣,在选举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战争部” 这一极具冲击力的名称,成为他吸引选民关注的 “重磅筹码”。对于他的铁杆支持者来说,“强硬”“够狠”“敢突破”的表现,远比复杂的政策细节更具煽动性,天天喊“跟民主党死磕、干到底”的口号,也比实际政绩更能凝聚支持者的人心。另一方面,特朗普又想用“战争部”这种带着火药味的名字,替自己塑造双面人设:他一边宣称自己“终结了七场战争”,不断暗示自己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边又热衷于复活带有好战色彩的“战争部”这个旧名称。这种看似分裂的操作,目的是通过极端化的标签,强化自己“与众不同”的形象,把公众的注意力从政策实施效果转移到情绪对抗层面上来,从而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支持者群体。
.
对于特朗普的这个提议,美国媒体的反应可谓一针见血,直接戳破了特朗普的政治把戏。主流严肃媒体梳理历史脉络,明确指出这一举措是 “与历史发展趋势背道而驰”、“跟历史对着干”;法律领域专家则逐条解读相关法律条文,强调提议的“违宪性”与“不可行性”,根本就是“违宪瞎搞”。但特朗普对此类批评毫不在意,他真正追求的并非自己的提议能不能落地,而是 “上热搜、抢头条” 的舆论效果。作为深谙美国政治生态的“老手”,特朗普清楚地知道,在美国这种两极分化的政治环境里,有争议就等于有了流量密码。等大家还在为“该不该改名字”“能不能改得成”吵得面红耳赤时,特朗普早就赢麻了,已经把自己“强硬”“敢想敢干”的人设标签,深深烙在他支持者的脑子里。
.
从“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到“恢复战争部”的提议,特朗普的政治操作始终跳不出同一种套路,那就是拿简单粗暴的噱头糊弄复杂的现实,靠煽动对立情绪代替好好讲道理。只是,当一个核大国的军事部门被政客拿来当作选举博弈的筹码,当“战争”二字被当做工具随便用来树立个人形象,受损的不仅是美国的制度信誉,更是全球对和平稳定的期待。要知道,真正的军事力量,靠的不是取一个多么暴力的名字,而是靠守护和平赢得尊重;真正的政治智慧,也不在于通过舆论炒作获取流量,而在于以负责任的决策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青史留名。特朗普这场“战争部”闹剧,注定是一场早晚会被历史扔进垃圾桶的政治闹剧,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证明在特朗普的政治逻辑里,“赢”的优先级永远高于国家利益,个人热度永远重于全球责任。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