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制,日本军国主义僵尸在等待复活
这段时间,日本政府和媒体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侮辱裕仁”一事极为敏感,不断炒作“天皇被侮辱”的话题,以此刺激和煽动日本人情绪。
虽然人们总说日本是无条件投降,但日本在接受《波茨坦公告》之前,就已经设下了条件--保留天皇制。
美军为了一己之私(排斥苏联、中国、英国军队,单独驻军日本),同意保留天皇制,从而使裕仁逃过了东京大审判。
裕仁就成了美军统治日本的工具,被美国宪兵牵来牵去,牵去学校、去工厂、去医院视察……
对于日本人来说,既然天皇都被美军驯服,那么美国就是日本的主人。
而日本当局由于天皇制得到保留,对美国感激涕零。
1964年,裕仁和内阁向美国李梅将军颁发了最高勋章“一等旭日大绶章”。
李梅获得勋章,代表日本完全接受美军曾对日本做过的一切,包括“李梅烧烤”。
但从今天来看,这只是日本麻痹美国的一种手段。这十几年来,日本外务省耗费巨资,将日本塑造成了“二战受害者”,就差没有要求美国就两颗原子弹向日本道歉。
天皇制是否有必要废除,则不再被讨论。
天皇制对日本有多重要?
明治维新之前,天皇住在京都,他只是神道教的一个偶像。
德川幕府住在江户(东京),掌握着政权,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舰来日,迫使幕府开放了国禁(黑船事件)
当时,美国和英国以为日本天皇就是中国的皇帝,条约应当与天皇签署,结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后来的条约都是跟幕府签订的,1859年,英国首任驻日本公使阿礼国爵士就是住在了江户。
日本将位于京都和江户之间的神奈川划给英美当租界,但是日本各地的大名(诸侯)去拜见幕府时,经常因为看到神奈川被洋人占领而发怒,流血冲突不断(主要是用武士刀砍死为洋人效力的日本仆佣)
英美就同意将租界外移到神奈川东南方向附近的一个渔村,这个地方就是横滨。
一些日本精英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如果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建立中央集权,结束松散的政治结构。
否则,由于各藩势力强大,日本连税收都无法统一。
以高杉晋作,坂本龙马为代表的武士集团,开始推动中央集权。
要打垮幕府,就需要一个能凝聚人心并且高大上的口号,那就是“王政复古”(称日本古代是由天皇统治的)
1867年,14岁的明治在江户登基。萨摩藩和长州藩结盟打败了德川庆喜,要他“奉还大政”。
1868年1月,联军与幕府军大战于鸟羽、伏见,幕府溃败。“王政复古”成功,进行明治维新,核心就是建立天皇制。
各藩向天皇让渡权力,使天皇与政权有了紧密联系--政教合一。
有些中国学者动不动就说明治维新是“民主战胜了专制”,所以日本超过了中国。
实际上恰恰相反,明治维新最大的成果就是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
而大清王朝的中央集权正在走向崩溃,更可怕的是,中国在清朝灭亡之后的几十年时间内都无法恢复中央集权,不是军阀割据,就是南北对立,直到新中国建立。
明治维新是一个渐进的中央集权建立过程:
1868年10月,制定“藩治职制”,将藩主家政和藩政分开,藩成了公职机关。
1869年6月,“版籍奉还”,将土地所有权转移到天皇手中。
1871年8月29日,实行“废藩置县”。
至此,幕府体制彻底瓦解,大政奉还,日本中央集权初步建立。
剩下的麻烦就是旧武士阶层,藩没了,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1877年西乡隆盛发起武士叛乱--西南之战。
西南之战结束后,日本的无主武士还有150多万人,如果不给出路,肯定还会造反。
他们最好的出路就是充当日本海外征战的工具,明治政权就对他们进行了洗脑,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天皇去死。
后来的皇民、皇军也是这么洗脑的。
明治维新,日本除了完成土地改革、税制统一、货币统一之外,还做这些工作:
法律上承认士农工商平等,不再歧视商人
废止封建服饰
树立神道教至高地位
改革历法
贱民可以拥有姓(随意,甚至有姓肛门的、姓我孙子的、姓上床的……)
输入西洋思想和技术
就业自由
以上种种改变能得到落实,根源在于中央集权的建立,跟民主毫无关系。
但日本那时仍然是个穷国,1879年,日本国立银行共153家,资金总额为3773万日元(一日元相当于一个墨西哥鹰洋)
但甲午战争,中国赔给日本多少钱?2亿两白银,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
尝到甜头的日本,不想侵吞整个中国才怪。日本对中国发起侵略战争就是赌博,赌赢了,盆满钵满;赌输了,伺机再来。
因为中国人很善良,日本人也知道。
比如1923年关东大地震,中国报纸号召中国人“放下甲午之恨”,全力援助日本,日本得到的各种援助,第一时间都是来自中国。
1931年,日本人来给中国报恩了。
日本深知中央集权的极端重要性,它在中国可以同时支持清廷和孙中山、也可以同时支持北洋和革命军、也可以支持各路军阀。
只要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央政权,日本就可以包赚不赔。
各路日本武装,是在1882年变成皇军的。
欠下亚洲人民累累血债的皇军,它的总头子是谁?还用说吗?
日本建立的国民意识形态,如万世一系、七生报国、八纮一宇,都是围绕着巩固天皇制而不断得到强化的。
天皇被确立为国家元首、宗教领袖、军队大元帅,都是在明治时代完成。
它跟欧洲的君主立宪制是不一样的。
美国当时不是不知道天皇制的危害性,美国占领军要求日本废除神道教时,就使用了“国体邪教”概念(Kokutai Cult)
即“Japan’s emperor-state-centered cult of ultranationalism and militarism”(以天皇制为中心的超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邪教体制)
神道教精神领袖就是天皇,美国必须在保留天皇制的同时,去掉天皇的神格。
1945年9月27日,麦克阿瑟和裕仁合影。
为了避免这张照片被公开,日本进行了挣扎。
9月28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都拒绝刊发合影照。
他们的理由是:一、天皇是神,从不与凡人单独合影;二、天皇比麦克阿瑟矮一截头,有大不敬之嫌。
美国强行命令发表,《读卖新闻》社长正力松太郎被逮捕,列为战犯。
《朝日新闻》社长村山长举免职,《每日新闻》社长高石真五郎“退休”。
1946年1月,盟军发布”公职追放令“,开除了三百多名原日本媒体人。
日本媒体什么能发,什么不能发,必须遵从美国旨意。
表面上日本媒体服服帖帖,但却在夹带私货--美化天皇,用演歌、茶道、花道、武士道等元素来暗示神道教和天皇制的合理性。
经过日本舆论的潜移默化,连中国也有不少人相信了这种说辞:
天皇没有政治权利,只是一个摆设或吉祥物。
那你是太小看天皇制了,准确的说,应当是“天皇被剥夺政治权利。”
1946年10月4日,日本《和平宪法》颁布时就规定,天皇“丧失了政治权利”。所谓丧失就是被剥夺,而“没有”显然是误导。
对于《和平宪法》词汇的使用,美国人是相当较真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有什么区别吗?
举个例子,男人没有性功能,跟男人丁丁被割掉是两回事。日本人现在很想把丁丁接上。
对于战败投降,日本只强调“终战”,所有与投降有关的纪念活动,都以“终战”为名。
鬼子心里还是不服,所谓反思,只不过在反思“我怎么战败了?”
再说说靖国神社,西乡隆盛战败自杀后,并没有进入靖国神社。
由于他是反对天皇制的,所以不能进入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供奉的是都是效忠天皇,为天皇而死的鬼。
甲级战犯为什么会进入靖国神社?
因为日本人认为他们是替天皇去死的,使得裕仁逃过了罪责。
所谓靖国神社供奉的都是“为日本而死的人”,是日本人编造的混淆视听的言论。
那些台籍日本兵为什么也会在靖国神社?因为他们是皇民并加了皇军,效忠于天皇。
说白了,靖国神社就是天皇制的产物。
日本政客年年去参拜,想干什么?
明显在为复活军国主义做准备,而要复活军国主义,就必须先完全恢复天皇制,因为现在的天皇制是“阉割版”的。
美国是有重大责任的,因为它明知日本是“国体邪教”却没有去铲除。
但我们也不指望美国负起责任,因为改造日本,我们必须自己来做。
绝不能让这具僵尸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