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现在谁还在买燃油车?

500

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全文3006字,阅读时间7分钟

现在一说买车,好像大部分消费者第一反应就是新能源车,电视、网站和社交平台等也都被新能源车占了C位。

那么,油车时代真的已经画句号了吗?

数据似乎并不支持这一说法,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尽管在首购群体模式下降和新能源车的冲击下,传统燃油车的市占率有明显下滑,但其依然卖了627万辆。

500

图/2025年1-7月国内汽车销售情况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与此同时,燃油车也并未被动防守,而是积极出击,8月以来,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一汽-大众全新揽境、长安第三代UNI-V,2026款星途揽月等多款燃油车相继上市。

J.D. Power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报告》进一步印证了油车的“韧性”。报告显示,燃油车的新车魅力指数不降反升,特别是在驾驶体验、燃油经济性和外观设计等方面获得较高评价。

在这个新能源车频上热搜的时代,究竟是谁还在选择燃油车?他们又是出于怎样的需求和考量?

1. 发动机忠实拥趸:为热爱、需求和使用场景买单

“现在来店里看油车的客户,几乎不用我们过多介绍,目标都特别明确。”

拥有五年燃油车销售经验的王远(化名),一语道出了如今大多数油车买家的心思。

“到店顾客的关注点都很集中,有的侧重操控手感,有的会仔细核算优惠力度,很少有与新能源车进行对比的。”

95后陈阳(化名)便是王远口中“目标明确”的典型。前不久,他刚提了一辆高尔夫GTI,谈及选择理由,他眼里满是兴奋。

500

图/高尔夫GTI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油车的驾驶体验让我更有参与感,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声浪、变速箱换挡的细腻反馈,这些都是电车电机无法替代的机械美感。”

对陈阳来说,油车从来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更像能提供情绪价值的收藏品。“我大学毕业后买的第一辆车是2006款雷克萨斯IS,说实话,当时光改装和维修那款车频出的小毛病一年就花了我五万多,但直到现在我也没舍得卖掉,偶尔还会开出去兜兜风。”

500

图/雷克萨斯IS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与陈阳这类为热爱买单的消费者不同,李女士选择油车的理由很务实——价格更划算。“同级别车型,现在油车的终端价能比电车低不少,我买车就是图个实用,没必要多花冤枉钱。”

李女士的想法并非个例,受新能源车竞争压力影响,2025年多家燃油车品牌推出大幅优惠,部分车型终端售价较去年下降10%-15%,让不少注重短期成本的消费者动了心。

J.D. Power《2025中国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报告》显示,燃油车对消费者吸引力的显著提升,“经济性”是重要推动因素之一,较此前上涨17分。

除了情感偏好与价格优势外,贴合实际使用场景更是不少消费者选择油车的关键。

郄女士的用车需求不止日常通勤,每月还得回老家、逢年过节要自驾出游,最终她选择了迈腾,“我每个月都要跑长途,电车的续航焦虑和补能耗时,实在没法满足我的需求。”

500

图/大众迈腾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在北京CBD工作的周先生,则因“低频使用”选择了油车。他的日常通勤距离不到10公里,地铁20分钟就能直达公司,开车反而要堵1个半小时左右。

“除了雨雪天,我基本靠地铁出行,家里的那辆宝马X3主要用在周末周边游,一年下来也就能跑个5000公里左右。”

500

图/宝马X3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周先生直言,新能源车长期停放会消耗电量,即便不开也得定期充电维护,电池还会随着时间衰减,但油车没有这些顾虑,就算停半个月,只要有油就能正常启动,他邻居的老款燃油车已经开了12年,至今没出过大故障。

“以我的用车频率,油车省心耐用,没必要跟风买电车。”

2. 油电共存时代=功能机与智能机并存

面对当下电车与油车共存的时代,不少消费者直言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早年手机市场的转型期。

“现在买燃油车,就像当年坚持用诺基亚功能机一样,对我来说,油车更符合我的实际需求。”宝马X3车主周先生如是说。

回溯过去,2007年第一代iPhone问世后,智能机用触控屏和应用生态开始重构手机市场,但功能机并未就此消失。

500

图/诺基亚功能机--初代iPhone智能机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尽管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达1.3亿部,占比总手机出货量的超九成,但功能机仍在老年群体、特定行业用户、数码产品收藏爱好者等小众领域存在,与油车当前“市占率下滑但仍有稳定需求”的状态高度相似。

500

图/2025年H1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与诸多消费者的接触中,我们逐渐发现,选择功能机的用户与当下选择燃油车的消费者,其核心逻辑一致——他们并非不了解智能机或电动车的优势,而是基于自身实际需求做出的理性选择。

就像功能机用户看重的是长续航、操作简单、耐用性强和价格实惠,燃油车用户同样看重这些核心价值。

“我经常要去偏远地区出差,那里充电桩不好找,选油车是最好的选择,续航长、加油站好找,这就跟户外勘探者拿着功能机去野外工作一个道理,更适用。”

“我平时用手机就打打电话,老年功能机完全够用,油车也一样,能开就行,电车那些智能功能我根本用不上。”

从产品特性来看,燃油车正如当年的功能机,在核心功能上相比电车更具优势。

续航方面,一箱油跑500-1000公里是常态,且补能只需3-5分钟;环境适应性上,即便在-20℃的极寒环境下,燃油车也能保持接近100%的启动成功率;使用成本与保值率方面,油车的维修保养成本低,三年保值率能稳定在55%-70%。

500

图/部分燃油车型3年保值率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但同时,油车也与功能机一样存在“功能单一”的短板,在智能化体验、环保属性上明显落后于电车。

“我朋友的理想L9车机系统特别智能,能自动泊车、远程控制,还能OTA升级,我那辆油车就只能老老实实开,感觉像个老古董。”宝马X3车主周先生吐槽道。

500

图/理想L9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反观电车,虽然在使用成本、智能化体验和环保方面具有优势,却存在续航短、维修复杂、保值率低、补能时间相比油车要长等痛点。

特别是在长途出行和极端环境下的表现,仍然让不少消费者心存顾虑。“有次开电车去旅游,路上找充电桩费了好大劲,有些充电桩还坏了不能用,等充好电,游玩的时间都少了很多,要是开油车就没这些烦恼。”

3. 五年后,还会有人只买油车吗?

尽管2025年仍有不少消费者出于各种需求和考量只买燃油车,但汽车市场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未来油车能否真的与电车共生存在依然是个未知数。

据头部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公开规划,2027年固态电池将实现小规模量产,2030年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一技术突破将直接冲击油车当前的核心优势。

“如果固态电池真能如宣传那样,能彻底解决续航焦虑和充电时间长的问题,我现在选择油车的理由就不那么充分了。”

因高频长途需求选油车的郄女士坦言,她对固态电池技术一直保持着关注和期待,“听说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能比三元锂、磷酸铁锂这些提升一倍多,充电时间缩短到10分钟内,那我的里程焦虑就解决了,到那时我肯定会选电车。”

500

图/固态电池与锂电池对比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同样因实际用车需求选油车的周先生,对于郄女士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解释,自己并非不喜欢电车的智能体验,只是觉得油车的低频使用更省心,长期成本可控。

“如果未来电车电池用10年也不衰减,那我肯定会换电车,毕竟电费便宜,还能享受智能驾驶功能,现在选油车,就是怕电车的‘麻烦’,要是这些问题解决了,油车的优势就没了。”

有一点需要注意,即便是油车发动机的忠实粉丝,其也对固态电池技术充满期望,想要体验。“我肯定不会放弃燃油车,它们对我来说是情怀,但如果未来有搭载固态电池的性能电车,加速和操控能媲美油车,我也会考虑买一辆家用。”

“我不会放弃燃油车的那种驾驶乐趣,但也不排斥体验电动车的科技感,未来家里很可能会同时拥有燃油车和电动车,分别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

500

图/固态电池的优势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从行业趋势来看,未来,随着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和其他科技的发展、充电桩网络的完善和普及,电车的续航焦虑、补能焦虑、电池衰减焦虑将基本解决,油车当前的补能快、续航稳、耐用性强等优势会大幅削弱。

届时,电车将凭借智能化、低使用成本、环保属性,成为市场绝对主流,而油车则会像如今的功能机一样退守小众市场,成为长途越野、极端气候、性能追求者的选择,或是汽车爱好者的收藏品。

【头图由AI生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