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涨幅超500%,创胜集团大逆袭

美股创新药从不缺逆风翻盘的故事,这样的剧本,国内不仅必然会有,事实上已在悄然上演。

2024年12月20日,创胜集团股价曾跌至0.5港元/股的低谷;而截至8月28日,股价为3.42港元/股,涨幅超500%。

反转还未到终点。

据最新半年报及电话会,创胜集团预计两个月内会有技术授权落地,并且核心管线TST001的也在推进BD工作,已收到多份条款清单;另一核心管线TST002在加速推进的同时,也在推进中国权益BD事宜——前者作为全球第二款进入III期临床的Claudin18.2单抗,亲和力较同类竞品更高,且在中低表达患者中疗效亮眼;后者针对骨质疏松症,I期数据已展现出同类最优可能,商业化潜力初显。

换句话说,接下来创胜集团从技术授权到管线BD有望相继落地。在证明实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创新循环将进一步提速。其管线中,TST801等候选药物均具备FIC/BIC潜力。

顺利的话,公司将走出质疑,迈入“确定性+想象力”双重驱动的新节点。

这场“逆袭”其实早有伏笔。过去几年,创胜集团始终聚焦研发、深耕差异化,正是这份专注,让它手握多款差异化、高价值管线。只是资本寒冬下,市场对这类小Biotech多了份偏见,低估了其研发实力和经营韧性。

如今,随着临床进展持续兑现、实力逐步被验证,股价反弹、价值回归,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 01 /TST001:超越重磅炸弹

创胜集团,一直研发实力在线。其核心管线TST001持续亮相ASCO等国际顶尖学术会议,证明自己具备超越重磅炸弹的潜力。

如下图所示,该三联疗法无论是在治疗响应率,还是缓解深度上,均呈现出绝对领先的表现。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相较PD-1药物O药联合化疗、或Claudin18.2单抗药物VYLOY联合化疗方案,实现了翻倍以上的获益;更关键的总生存期(OS)这一核心指标,提升幅度更是达到了约8个月。

500

并且,相较于VYLOY,TST001不仅具备疗效优势,并且潜在适用人群更广。目前,因为分子缺陷,VYLOY只能覆盖Claudin18.2高表达(≥75%)患者。而得益于分子设计优势,TST001能够覆盖高、中、低表达患者,意味着临床价值更高、商业潜力更大。毕竟,在一线胃癌病人中,VYLOY只能覆盖38%左右的患者,而TST001不仅能覆盖这38%的CLDN18.2高表达人群,还能覆盖CLDN18.2表达更低的人群约17%,总占比约55%。

目前,TST001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启动中。随着临床的持续推进,TST001的预期也会继续升温。

核心原因在于,Claudin18.2是一个高价值靶点。2025年7月30日,安斯泰来公布的财报显示,第二季度VYLOY单季度销售额达到140亿日元(约合9681万美金),上市一年就已经成为公司第4畅销的药物。

这背后,是全球极为旺盛的需求。第二季度,美国销售达到4100万美金,中国在未进入医保的情况下,销售额也达到了2282万美金。根据安斯泰来预计,VYLOY全球年销售峰值最高能够达到14亿美金。

而潜力更大的TST001,理论销售峰值会超过VYLOY。市场预计,如果进展顺利,TST001三联疗法将会替代VYLOY现有临床地位,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也正因此,TST001凭借亮眼的临床数据获得诸多药企青睐,目前已收到多份全球合作的条款清单。若此次合作最终落地,其BD规模或超出市场预期。可作参考的是,今年安斯泰来与信诺维就临床前 Claudin18.2 ADC管线XNW27011达成合作,总交易价值达15.4亿美元。结合TST001将进入III期临床且展现BIC潜力的优势推测,其即将落地的BD合作规模,有望接近甚至超过这一水平。

/ 02 /TST002:销售峰值有望达40亿的金矿

创胜集团具备高价值BD潜力的,不只有TST001,还包括硬骨抑素单抗TST002。

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TST002所在的市场需求庞大且明确。该领域全球市场极具想象力。2024年,全球该领域药王Prolia(地舒单抗)销售额高达43.73亿美元;安进2019年获批的Romosozumab,去年销售额也是逼近16亿美元。

创胜集团拥有权益的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各类患者累加接近1亿,存在极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根据公司预计,TST002中国市场销售峰值,预计在40亿元左右。

500

原因不难理解。不仅是市场需求庞大,更重要的原因是,相比于Prolia、Romosozumab,TST002具备BIC潜力。

在疗效层面,TST002已经展现了更佳实力。TST002治疗52周后,患者腰椎骨密度自基线显著增加17.7%,意味着治疗效果极好。如下图所示,在非头对头情况下,TST002的治疗效果远超Prolia、Romosozumab。

500

TST002不仅疗效突出,其安全性与耐受性也表现优异,这两点对于该类治疗药物而言至关重要。更值得关注的是,它还在患者依从性与治疗可负担性上实现了突破:据目前研究,TST002 具备每 2-3个月给药一次的潜力,而同类药物Romosozumab需每月给药一次。更低的给药频率,不仅能显著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还能通过减少给药次数、降低相关医疗成本,进一步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

目前,创胜集团合作伙伴礼来已完成美国和日本的临床II期研究。若TST002最终研发顺利,将是全球该领域的破局者,更是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新突破。对应的商业价值,也会水涨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半年报,在积极推进国内II期临床的同时,创胜集团表示与国内多家药企在洽谈BD合作。这预示了,TST002价值兑现节点必然会提前。

/ 03 /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从TST001到TST002,创胜集团虽看似是一家规模不大的Biotech,却手握多款高价值管线——这份“反差”看似意外,实则在情理之中。

核心原因在于,创胜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Biotech,而是布局了全球一体化战略的企业:从产业化落地,到研发攻坚、临床推进,其各环节能力均达到全球一流水平。正是这套 “硬实力底盘”,让它能持续将能力转化为价值,不断孵化出有竞争力的管线。

500

事实上,创胜集团除了TST001、TST002这些已崭露头角的核心资产,包括TST801在内的更多高价值管线,也正逐渐进入市场视野。

作为一款BAFF/APRIL双融合蛋白,TST801在自免疾病领域,应用场景颇具广度,包括IgA肾病、干燥综合征等超级蓝海。同机制药物中,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已验证该赛道价值—— 其不仅推动公司股价实现十倍增长,更助力市值突破500亿港元,这也为TST801的潜力提供了重要参照。

从当前信息看,TST801的竞争力值得期待。分子设计层面,它通过精准结构优化形成了差异化优势:一方面显著增强对 BAFF和 APRIL 的捕获能力,理论上能更强效阻断B细胞异常激活、减少自身抗体生成;另一方面延长了体内半衰期,有望对TACI通路实现更持久的有效抑制,为临床疗效与用药便利性打下基础。

临床前阶段,TST801已交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即便是低剂量下,其活性表现已十分突出,对人BAFF配体、人APRIL配体的结合亲和力,均优于同类药物。正因此,TST801的BD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多家公司正就此与创胜集团展开洽谈。

当然,创胜集团更广泛的布局还在于肿瘤领域,目前其还打造了免疫疗法+靶向疗法协同的肿瘤矩阵,进一步印证了其管线储备的厚度与潜力

500

未来一年,创胜集团将迎来多个关键里程碑节点。从TST001的BD落地、临床推进,到TST002、TST801的研发进展兑现,密集的价值验证事件也让市场自今年起,开始重新审视并逐步修正对其的价值判断。

原因不难理解,随着技术授权、TST001BD落地、核心管线临床推进等一系列关键节点逐步兑现,创胜集团将通过商业合作获得稳定现金流支撑。这不仅能缓解研发投入压力,更能为TST002、TST801等更多高价值管线的研发提速注入动力。

从 “管线验证价值”到“现金流反哺研发”的正向循环已现雏形,若从这个维度看,创胜集团的逆袭之路,其实才刚刚开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