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抖:AI超级周期已开启,百度这次踩准点了!

500

出品 | 大力财经

作者 | 魏力

近 500 家 AI 独角兽吸金超 5000 亿美元,大模型参数从百亿级向万亿级跃迁。

当英伟达市值冲破4.4万亿美元,成为资本市场的超级巨兽。

然而,企业端的AI应用依然是落地难,一边是行业的狂热,一边是落地的艰难,百度智能云大会给出什么解决方案?百度智能云将如何在这乱局中破局?

当英伟达用芯片定义 “算力规模”,当 OpenAI 用模型定义 “智能上限”,百度试图用 “智能优先的 AI 云” 定义 “AI 落地效率”。

这场 AI 军备竞赛的核心,早已不是 “谁的技术更先进”,而是 “谁能帮企业把 AI 真正用起来”。

目前,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有了算力支撑,企业 AI 落地仍面临两道绕不开的坎:一是数据散在文档、数据库里 “用不起来”,二是项目卡在稳定性、安全性等工程问题上 “活不下去”。

百度智能云发布多款AI产品,升级百舸AI计算平台至5.0版、千帆开发平台至4.0版,试图以“智能优先”的AI云基础设施,在这场算力与落地效率的博弈中撕开一道口子。

沈抖认为,AI大模型的狂欢背后的隐忧:传统依赖 “堆 GPU、扩集群” 的算力模式已触顶,预训练阶段的 Scaling Laws(尺度法则)效力减弱,后训练的强化学习与推理效率,成了新的胜负手。

在这个背后,沈抖的思考逻辑十分清晰:算力竞争已从 “比规模” 转向 “比精算”,谁能把每一块算力的商业价值榨到极致,谁就能率先让 “成本中心” 变成 “利润杠杆”。

500

01从算力到AI的落地效率,百度释放什么信号?

当下的AI行业呈现出罕见的“冰火两重天”。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同比增长55.3%,百度智能云以24.6%的份额连续六年蝉联冠军。但光鲜数据背后,企业的AI转型之路布满荆棘。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在大会上点破了核心矛盾:市面上超四千个大模型让企业选型成本激增,传统模型精调需数千条数据的高门槛,让多数企业望而却步。

百度此次押注的 “智能优先” 战略,让企业从不为先进技术买单,只为能落地的结果付费。

百度此次的战略升级,释放出了 AI 行业的三个关键信号。

过去比 “谁的 GPU 多”,现在比 “谁的算力效率高”。这一转变体现了行业从追求规模到追求效率的进化。

“小而美” 专精模型崛起。百亿参数的行业专精模型,在金融风控、工业质检等特定任务上的效果,能超越千亿参数的通用模型。这说明在 AI 应用中,精准和专业才是王道。

未来企业采购的不是 “一个大模型”,而是 “包含模型、数据、安全、协作能力的 Agent 解决方案”。这意味着 AI 服务将更加系统化、集成化。

百度智能云从 “云智一体” 迈向 “云智一体、智能优先” 的新一代 AI 云基础设施,通过百舸 5.0 和千帆 4.0 的升级,为企业在智能经济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与支撑。企业在 AI 开发中,无需再为四处寻找资源和协调各环节而烦恼,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智能经济时代,核心是 Agent,企业需要智能优先的 AI 云基础设施。

百度智能云从 2015 年成立强调云的智能属性,到三年前搭建国内最大规模 GPU 集群,再到如今全面升级,以智能为核心,提升智能上限,拓展智能边界,引领中国 AI 产业系统化落地。

02十年磨一剑,打造新一代 AI 云基础设施

智能经济时代需新型基础设施支撑。AI行业的共识是,算力决定智能的天花板。但随着大模型参数突破万亿,强化学习训推一体成为主流计算范式,“如何用更少成本撬动更高算力效率”,成了所有玩家的必答题。

早在 2015 年百度智能云成立时,便率先强调云的 “智能属性”,成为全球唯一以 “智能云” 命名的云平台;三年前,又率先搭建国内最大规模 GPU 集群,完成从 CPU 为主到 GPU 为主的平台转型。

500

如今,百度智能云全面升级新一代 AI 云基础设施,以 “智能” 为核心,聚焦提升智能上限、拓展智能边界。

其核心逻辑在于融合算力、模型、数据、工程能力四大要素:算力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提供核心原料,模型智能加速提升,工程平台通过调度编排将三者整合,形成统一进化的基础设施,支撑 Agent 等大模型应用爆发。

目前,百度智能云已服务超 65% 的央企客户与 46 万家企业,打造 130 万个 Agents,成为中国 AI 产业系统化落地的核心支撑力量。

沈抖表示,百度智能云十年深耕 AI 云领域,从率先布局智能云到搭建大规模 GPU 集群,再到如今升级新一代 AI 云基础设施,始终以推动 AI 产业落地为目标。

500

03结语:百度云站在了AI超级周期的起点

沈抖在大会结尾断言,“我们正站在AI超级周期的起点”。

从百度的布局来看,其逻辑很清晰:用百舸解决算力基础问题,用千帆降低开发门槛,再通过“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AI老师傅”这类开箱即用的Agent,让企业直接触摸到AI的商业价值。

如今,Agents 开始全方位接管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百度云正站在 AI “超级周期” 的起点,智能经济时代呼啸而来。

这场算力与落地效率的博弈,最终拼的不是技术参数的高低,而是谁能最先让AI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

百度智能云通过一系列升级和创新,构建起更完整的企业 AI 服务生态,有望推动 AI 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引领智能经济时代的发展。但这一战略究竟效果如何,还需市场来检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