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信健康:IPO路上的跌宕风云,三年亏八亿 靠上市能救命

2025年6月30日,镁信健康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高盛(亚洲)、中金公司及汇丰银行三大投行联合保荐。这一消息,在医药IPO“挤爆”港交所的当下,无疑又添了一把火。

镁信健康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它就曾计划赴港上市,却因财务合规问题受阻。如今再次冲击上市,市场对其寄予了颇高的期望。从过往融资来看,镁信健康从Pre - A轮到C +轮完成了七轮融资,筹资超31亿元。2021年8月的C轮融资更是超20亿元,由博裕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加持,估值突破百亿元。

财务之忧:亏损与现金流的双重困境

从2022 - 2024年,镁信健康收入呈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约38%。但与之相伴的是,三年累计亏损8.1亿元。公司称亏损源于前期基础设施投入等。可现实是,公司现金流承压严重,2022 - 2024年现金及等价物不断减少,截至2025年4月末仅1.66亿元。

研发开支也出现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1.06亿元降至2024年的0.6亿元。镁信健康解释是研发重心转向AI等。但不可忽视的是,其核心业务依赖传统医药流通与保险中介,垫资采购药品占用大量资金。同时,有息负债波动大,资产负债率上升,财务杠杆抬高,偿债压力与资本结构优化挑战加剧。

“医险融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镁信健康以“医险融合”为核心模式,构建了智药和智保两大解决方案。智药板块联合药企及保险公司推动医疗产品纳入保险。智保板块为保险公司提供全周期服务。

其中,惠民保是其典型业务,覆盖160个城市。但惠民保面临赔付压力大的问题,2023年多地赔付率突破80%,部分超100%。参保人数增长也趋于平缓,从2021年同比增长近150%到2023年骤降至6%。同行思派健康都拟重组惠民保业务。镁信健康的“医险融合”故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业竞争与政策监管:左右夹击的镁信

医药多元支付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镁信健康要保持领先,需不断提升服务与创新。药企利润空间有限,也让镁信健康在合作中可能处于被动。

政策方面,监管对健康险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要求不断提升。镁信健康曾因部分产品“已确诊后投保”等问题受到监管关注。2023年,还被列入北京监管局重点关注名单。

未来展望:破局之路在何方?

镁信健康能否借助上市,缓解现金流压力,实现战略转型?它又能否在惠民保增长见顶的情况下,以技术和服务破局?

大力财经认为,镁信健康赴港上市是其发展的关键一步,若成功上市,或许能缓解资金压力,为战略转型赢得时间。但在竞争激烈、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它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业务结构。

摆在镁信健康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医险融合”的道路上,找到新的增长点?是继续深耕现有业务,还是开拓新的领域?这不仅是镁信健康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值得探讨的话题。当行业变革来临,镁信健康能否成为破局者,引领行业走向新的高度?这一切,都有待时间的检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