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鲁迅精神?

近日,鲁迅纪念馆外墙鲁迅拿烟的画面有人提议换掉,说是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吸烟,此提议立刻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以至于纪念馆不得不公开表态,说此画承载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是鲁迅故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因个别投诉轻易更改。

不过,纪念馆的答复并没有影响国人对这一“误导说”的抨击,而这些抨击似乎要把鲁迅推上舆论的热点,这就要感谢“误导说”的制造者了。

庆幸的是,社会各界对这一“误导说”指向鲁迅历史形象的事件普遍反应一致,众口一词,口诛笔伐。

若不是某人的提议鲁迅墙画会误导青少年的说法,鲁迅不会如此大规模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这是不是值得深思?

其实,事情本身似乎是很无聊的,一幅墙画误导什么青少年?那些电影、电视里的抽烟场景少吗?那些大人物抽烟的场景少吗?社会上抽烟的少吗?烟税排到第一毕竟是烟民的需要,只是不涉及鲁迅无所谓,抽烟“误导说”踢到铁板上了,很难让人不怀疑她的动机。

历史就是历史,现实却不能忘记历史。在抨击所谓误导青少年的说法中,有人怀疑某人是不是表面上看是为青少年好,实际上是要借此对鲁迅发难?甚至怀疑这是一次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表演?但愿不是如此吧,宁可相信“误导说”是偶然的,无心的。

虽“误导说”可以滑过,关于鲁迅的争论事实上依然长期存在。回顾近几十年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盯着鲁迅不放,围绕鲁迅发难,他们不敢公开否定鲁迅,就找各种荒谬的理由。打着对什么什么不利,时代不同、不符合时代要求、要与时俱进、鲁迅文章难理解,不适合中小学生等等的旗号,实则是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企图歪曲鲁迅的形象,以图逐渐把鲁迅排除在公众的视野之外,让中国人渐渐忘却鲁迅这一民国时期的反封建、反殖民、反黑暗、反军阀,反对反动统治的文化旗手,也让中国人渐渐忘却鲁迅的精神。

重要的是,他们企图把鲁迅、鲁迅精神排除在当代社会之外。

为什么总能看到在中小学的教材中关于鲁迅文章的争论?当然与这些向鲁迅发难人的“不懈努力”有关。这些人企图消除鲁迅文章在中小学课本中的存在与社会上的某些人抹杀鲁迅有关,也与文化界某些人贬低鲁迅、排除鲁迅有关。

如今的中小学生们甚至大学生们、年轻人还有几个知道鲁迅的?他们对鲁迅的认知、对鲁迅精神的理解究竟有多少?他们能理解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刻涵义吗?

在文化界,鲁迅的地位究竟排在哪?有人甚至提出鲁迅不算是文学家,他们却承认那个不入流的武侠小说作家为文学大师。

不得不承认如今我们对鲁迅的宣传、对鲁迅文章的传播,对鲁迅的种种研究太少了。之所以在鲁迅纪念馆外墙画上还能出现“误导说”的事件,难道与“鲁迅的少”没有关系吗?

这次关于鲁迅纪念馆外墙画的事件或许不是有人想掀起否定鲁迅的逆流,不是背地里举起软刀子下手鲁迅,有人说她是在碰瓷鲁迅?若如此,事情虽可了,却给我们提了个醒。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为什么只是在这一“误导说事件”发生后才想起维护鲁迅呢?才想起宣传鲁迅?难道我们不能主动宣传鲁迅,大力发扬鲁迅精神?让鲁迅这光辉形象大大方方地长期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不得不承认,近几十年来总是有人对鲁迅发难,却很少有主动宣传、传播鲁迅精神的,不知文化界主动纪念过鲁迅否,此次“误导说”事件的提醒说明,我们还是应大力宣传鲁迅精神,深入研究鲁迅为国人带来的精神食粮,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关于鲁迅文章的介绍,关于鲁迅文章的评论,关于鲁迅文章的研究,宣传鲁迅文章的价值,明了发扬鲁迅精神的重大意义。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想起鲁迅,纪念鲁迅,积极发扬鲁迅精神。

为此,我们需要清楚什么是鲁迅精神,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一下能说清的事,但有些应该是共识。

如,勇于为民呐喊;勇于抨击社会弊端;勇于对抗强权;勇于揭露社会黑暗;勇于反帝反封建;勇于抵制卖国文人;勇于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等等。

但愿此次“误导说”的肇事者或可放过,其引起的维护鲁迅、宣传鲁迅、发扬鲁迅精神的热潮不能冷下去,要让鲁迅精神成为时代的强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