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茶座既是优化营商环境更是契合「休闲旅游」意念
澳门市政署日前公布,由八月十五日起放宽接受包括餐厅、酒吧或饮料场所申请设置露天茶座,以优化中小企营商环境。根据公布,申请条件包括露天茶座的营运时间,只限于早上九时至晚上九时,期间不能放置扬声器或其它同类发声设备,并需要遵守《噪音法》规定。申请商户亦必须保持露天茶座范围及用边地方的清洁卫生,除营运时间内须保持清洁,亦须在每天使用后立即清理,包括清洁地面污渍、妥善收回占地的物品。在遇上台风或风暴潮等天气变化,要有营业安全指引,兼顾公共安全和卫生。
市政署的这项放宽措施,受到各界人士尤其是餐饮业界的欢迎,表示乐见政府顺应业界意见重启有关计划,因而反应踊跃,认为有助提升商业气氛,改善营商环境,成为引客元素之一,或将能为餐饮业界带来利好。不过,目前的相关规定仍然未够适当放宽,因为根据营运规则,露天茶座开放时间为早上九时至晚上九时,而晚上八、八时通常为用餐高峰,若九时便要结束营业,对餐饮业界而言时间比较紧张。虽然理解该段时间规定与《噪音法》有关,但也不能「一刀切」,对某些远离民居的露天茶座,可以适当放宽打烊时间。即使是在民居附近的露天茶座,也可以透过科学测试,检验九时至十时以至十一时继续营业,是否会过于骚扰周边居民生活。倘有个别区位的露天茶座深夜继续营业并未对周边居民造成滋扰,就「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放宽打烊时间限制。
其实,澳门因为曾经由葡萄牙管治四百余年,因而曾经将其南欧休闲式餐饮形式尤其是露天茶座引入澳门,因而曾经盛行露天茶座经济。不但是一些酒店在其大型露台或花园附设有露天茶座,如西湾的餐厅就在门前及对开堤畔摆设茶座,茶客们一边品茗,一边眺望海景;而且还有「专门」设立的露天茶座,在阿马留前地的「铜马茶座」就曾经生意滔滔。更早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间,南湾近新马路口还是「澳门大笪地」,入夜设有卖武、卖药、讲古、唱龙舟、占卦算命等摊档,也有各式熟食档,游人如鲫,成为露天平民夜总会。而在今中银澳门分行大厦附近海畔一列榕树下也有多个茶座,各自悬挂彩色灯泡,如珠成串,内设有木台藤椅若干张,游人至此坐下乘凉,无拘无束,饮汽水、吃花生,谈天说地,海风吹来,浑身舒畅,更有人在这里「竹战」消遣。另外,作为澳门「后花园」的路环,过去也有部分店铺经营露天茶座。
但随着社会发展,这些露天茶座所在地域陆续兴建大厦、酒店等,原来的露天茶座拆卸迁移。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区政府曾经透过多种方式促进露天茶座复兴,包括在议事亭前地试办当代式的露天茶座,及将南湾湖E区酒吧街改建为「雅文湖畔」。另外一些新建的豪华型酒店也附设有露天茶座模式的餐厅等。不过,似乎是与澳门要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其中一项要求——「休闲」,仍然有一定的距离。
实际上,露天茶座可以被视为「休闲旅游文化」的一种餐饮形式。它是一种与室内食肆不同的饮食环境。露天茶座的特色为室外露天、自然风,卖点是风景,顾客可以边进食边欣赏景物。露天茶座在欧洲国家极为普遍,予人很地道的感觉。欧洲如意大利、葡萄牙及法国,露天茶座均非常普遍,绝对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外国好多人宁愿坐外面,都不愿坐在店内,因为他们都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及晒太阳,因而不少女士会专登为了去露天茶座穿戴得「好靓」,而不是「随便坐系街边」。正因为如此,在西班牙的旅游城市例如巴塞隆纳,同一家店的同一杯咖啡,是依据顾客坐的地方有三种不同的价钱:最贵的竟然是顾客们抢着坐的户外露天咖啡,其次是坐室内餐桌,最便宜的是坐室内「较不舒服」的吧台。
如果说,有什么风景可以代表欧洲风情,除了奢华的宫殿建筑,就非露天餐厅莫属。欧洲人生性爱自由,所以有阳光的时候,绝不愿意在室内喝咖啡或用餐。于是露天咖啡馆、餐厅也就成了欧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海洋性气候带来的微风和煦让人们在享用美味的同时更能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例如法国的餐馆坐落在美丽的塞纳-马恩省湖畔,桌椅和吧台被布置成海边小屋的样子,让人们在繁华的都市里感受度假的轻松。正因为如此,在欧洲和澳洲的各个旅游城市,露天茶座就大行其道,当地政府还大力推动及协助露天茶座发展。在法国巴黎,为迎接二零二四巴黎奥运,香榭丽舍大道的人行道上安排了统一设计的全新半露天茶座,为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再添法式色彩。一共十九个茶座将被整齐安装在人行道靠马路的一侧,无论是茶馆、酒吧、餐厅、咖啡馆、快餐店还是披萨店,都可享用露天茶座。所有茶座连遮阳亭均为四点二米宽,根据商家的规模,茶座面积从三十一到一百三十六平方米不等。茶座带有遮阳亭,设计灵感来自「英国农场的奶牛棚」,统一风格和颜色,旨在让香街外观更协调美观,但其设施均由法国制造,以凸显「法国特色」。里面的餐桌椅也是统一设计的,包括传统巴黎露天座的特色红藤椅,还有红色或浅灰褐色的金属餐桌椅,一共五套款式,风格一致之余,又能识别不同的餐饮店。
澳门标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因为澳门曾经被葡国管治过,因而引进了葡国南欧式的建筑特色,葡国人把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部分积极成果带到澳门,西式建筑以教堂为代表,结构多为罗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等,石柱圆拱尖顶,宏伟堂皇,政府大楼多为红白两色粉饰外墙及廊柱,是典型葡国传统。
澳门的城市规划和街道布局,反映了澳门历史文化演变的特点,澳门半岛的市区建筑物呈西南东北走向,棋盘状或环状、半环状街道网依地势而定,棋盘状布局是中国传统风格,环状、半环状布局则是西方特点。西式建筑以教堂为代表,结构多为罗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等,石柱圆拱尖顶,宏伟堂皇,政府大楼多为红白两色粉饰外墙及廊柱,是典型葡国传统。这些充满南欧尤其是葡国色彩的西洋建筑,与澳门的庙宇、古老大屋等交融一起,就构成了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这是澳门作为旅游城市的重要「卖点」。
既然如此,在餐饮业经营方面,也应当凸显这种「中西文化交汇点」的特色。其中的露天茶座,就正是葡国南欧式餐饮业的重要分支形式,适合葡国人的「休闲」心态。因此,在放宽露天茶座申请时,不妨在审批过程中,指导业者在营业形式及装修心态上,也趋向于南欧的「休闲」风格,作为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重要一环,及吸引包括内地在内的东方游客的重要「卖点」。毕竟,在内地及东南亚诸国,也设有露天茶座。如果「到处杨梅一样花」,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不会很大。而南欧式的风格,可能会令他们「眼前一亮」,欣然光顾,尽情休闲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