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交出上市七年“最差成绩单”,董事长李西廷:别太悲观
《星岛》见习记者 黄冬艳 深圳报道
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国内市场最艰难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
以刚刚发布2025中期业绩报告的迈瑞医疗(300760.SZ)为例,上半年其营收及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营收同比下滑18.45%至167.4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2.96%至50.69亿元,61.67%的毛利率也创下新低。
这几乎是迈瑞医疗上市七年以来最差成绩单。
对此,迈瑞医疗方面表示,整体业绩波动源于国内市场收入受宏观因素影响下滑导致,但三季度国内市场会明显改善并迎来拐点,公司整体营收也会因此实现同比正增长,带领业绩逐渐回到正常轨道。
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则在8月28日早上的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当前的困难,各行业都会遇到,不要太悲观,要看长期发展。
截至8月28日收盘,迈瑞医疗报收247.08元/股,下跌0.09%。
《星岛》记者从业绩会上了解到,未来迈瑞医疗的盈利增长支撑点,将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不断向高端迭代,产品竞争力及利润空间都会更大;二是国内外市场高端客户规模持续增长,客户高端化将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三是介入治疗、微创治疗、体外诊断等利润较高的流水型业务持续增长,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保证利润水平。
国内业务下滑严重
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国内业务下滑30%至84.1亿元,是其交出“最差成绩单”的主要拖累因素,该项业务占总营收比重也由此降至50.2%。
迈瑞医疗认为,国内业务的下滑,更多源于宏观因素。受医保改革、医疗企业整顿等影响,加之市场竞争加剧,过去两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整体下行20%左右,国内相关企业业绩增长放缓甚至下滑成为常态。
但去年12月国内市场医疗设备招标已开始复苏,只是从公开招标到收入确认的周期被显著拉长,因而迈瑞医疗上半年的业绩体现的更多是去年的业绩,从三季度开始,国内业绩将开始恢复同比正增长的态势。
迈瑞医疗总经理吴昊在业绩会上坦言,短期内行业扰动仍无法避免,因此预计公司全年利润率仍会有所下降,但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迈瑞医疗毛利率同比下滑2.84个百分点,为61.67%;净利率为31.25%,同比减少5.65个百分点,整体盈利水平下滑明显。
对于毛利率的减少,迈瑞医疗方面透露,一方面是因为去年收购的惠泰医疗在今年实现并表,导致盈利被摊薄;另一方面,为应对国内市场下行环境,公司对相关产品的出厂价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从而确保经销商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目前,迈瑞医疗国内市场一半的收入来自体外诊断业务。随着基于相关创新产品的研发投入逐渐兑现并释放增长潜力,若将时间线拉长,在市场集中度及进口替代率正加速提升的趋势下,三年内迈瑞医疗该业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望从目前的10%增加至20%,成为未来国内业绩增长的主要支撑。
国际市场将成增长引擎
与国内业务遭遇巨大挑战不同的是,迈瑞医疗国际业务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国际业务贡献营收83.32亿元,同比增长5.39%,占总营收的比重提高至49.8%,尤其体外诊断类业务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双位数的营收增长,国际化学发光业务同比增长超过20%。迈瑞医疗预计下半年国际业务的增长还可进一步提速。
高速的增长预期下,国际市场已被迈瑞医疗视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引擎,目前该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占有率还不到3%,未来增长空间或可达到国内市场的4至5倍,且增速更快。
吴昊透露,目前迈瑞医疗在国内的设备市场占有率约为34.2%,体外诊断业务则为12.8%,在东南亚市场的这两项市场占有率则分别仅有3.2%、5.4%,两者差距仍较大,而迈瑞医疗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可直接用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未来5年内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有望能达到国内市场水平。
欧美市场方面,尽管今年国际市场形势动荡,尤其关税等问题令市场不确定性加大,但早已布局“出海”的迈瑞医疗一直在推动国际市场的本土化,目前已完成营销的本土化,正在加大力度建设本地化平台,有望借此解除贸易壁垒,并打破客户对供应链的顾虑。
《星岛》记者了解到,通过并购、自建、对外合作等方式,迈瑞医疗在持续加大国际体外诊断业务的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临床支持、IT服务等本地平台建设,目前已在全球14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