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不可能三角”,康诺亚蜕变加速度
2025年,在长期深耕创新药领域的观察者心中,无疑有两个鲜明的感叹:士气不一样了!企业面貌也不一样了!
尤其在最近的财报季,一系列新动态的披露,持续刷新着市场对诸多企业的固有认知。
最新的例子是康诺亚,首发管线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顶着全球第二、国产首个IL-4Rα单抗的光环上市后,迅速打开商业化局面。
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康悦达®销售收入约1.7亿元。在疗效、差异化适应症及公司专业化学术推广运营下,康悦达®上市不满一年,销售额突破2.1亿元。这一成绩对于刚步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而言实属不易。
考虑到更多适应症的推进,医保谈判预期以及创新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深获国际认可,康悦达®接下来还将加速放量,增长空间远未触及天花板。
与此同时,作为国内聚焦2型炎症领域的头部玩家,康诺亚布局深远,包括CM512在内的高潜力管线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基地建设快速推进,生产能力持续升级,种种因素正在加速其成为过敏性疾病市场领导者。
这一切源于其先进的研发理念策略,以及由此搭建和验证的研发平台能力。更重要的是,基于更多元化的技术平台布局,康诺亚正加速裂变,半年报揭示了一个庞大的管线矩阵,超过50个在研产品,进军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肥胖、肌肉流失等更广泛的慢性病治疗领域,梯队富有层次感,未来12个月还将申报更多新分子IND,覆盖 AOC、ADC、多抗等多元形式。过敏性疾病领导者、ADC领跑者、“双抗领头羊”等标签,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印证。
这次的财报,显然是康诺亚“刷新”自己的一个重要节点。
仔细想想也不意外。中国创新药的崛起,得益于实现了药物研发领域一度被视为“不可能三角”——高效、高质量与成本效益三者很难协同统一。而康诺亚,正是在自身能力边界和战略规划内,将这一平衡演绎得尤为突出的那一个。
/ 01 /进击的康悦达®
这次财报的核心亮点之一在于,康诺亚正在向过敏性疾病市场领导者加速进阶。
2024年9月,其核心产品康悦达®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这不仅标志着其正式跨入商业化阶段,更创造了国产创新药的重要里程碑——该药成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全球唯二获批上市的IL-4Rα单抗,直接对标赛诺菲的自免“药王”度普利尤单抗。
在AD这一适应症领域,康悦达®的临床优势显著:52周治疗数据显示,其EASI-75应答率高达92.5%,EASI-90达77.1%,复发率低至0.9%,且结膜炎发生率仅5.3%,在关键指标上展现出BIC潜质。
AD之外,康悦达®又一连获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两项适应症。当下正是秋季过敏季,很多人因为花粉、草粉过敏,康悦达®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单抗,为既往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提供了一种突破性的治疗选择。SAR的3期研究数据发表于国际顶刊《Nature Medicine》。
8月18日,康悦达®治疗CRSwNP的3期临床研究(CROWNS-2)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结果显示康悦达®能显著缩小鼻息肉体积、改善鼻部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这是中国鼻科领域创新药研究首次登顶JAMA。同一天,JAMA更是配发专题社论Phenotype to Endotype—The Future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来深度解析康悦达®治疗CRSwNP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力证其改写临床治疗格局,为全球难治性患者带来新希望,社论更为其97%的临床有效率点赞。
在康诺亚的专业化学术推广运营下,凭借疗效及鼻科适应症差异化优势,康悦达®迅速打开商业化局面。上半年,其销售额约1.7亿元,上市不满一年,销售总额突破2.1亿元。
考虑到康悦达®暂未进入医保,这样的商业化成绩,对刚步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而言实属不易。接下来,在青少年中重度AD、结节性痒疹等更多适应症日后获批以及年底医保谈判预期下,康悦达®还将加速放量。
与此同时,作为国内聚焦2型炎症领域的头部参与者,康诺亚布局深远,包括CM512在内的高潜力管线不断突破,成为过敏性疾病市场领导者,只是时间问题。
/ 02 /冲向更多高价值领域
这只是康诺亚蜕变故事的开端,其已构建起超50个在研产品的丰富管线矩阵。

来源:康诺亚2025中期业绩材料
有业内人士评价称,这种管线矩阵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显示出biopharma白马的架势,从双抗到ADC以及更多高价值前沿领域,康诺亚都在全力进攻。
在双抗领域,康诺亚可以说是全球自免市场的绝对领跑者。CM512、CM336等都极具竞争力,属于接下来重点开发产品,且仍在加速落子。
以CM512为例,作为全球首款长效TSLP/IL-13双抗,能同时抑制上游靶点TSLP诱导的炎症,并阻断IL-13下游驱动的皮肤和呼吸道病理症状,达到起效快、作用广、安全性好的特点。目前治疗AD的国内I期临床已进入尾声,从已有的1a期数据来看,CM512适应症的可拓展性极广,康诺亚计划开启AD、CRSwNP、哮喘、COPD及荨麻疹等多项适应症的2期临床。
除此之外,CM512核心优势还在于长效,其人体半衰期约70天,而赛诺菲的同类产品Lunsekimia半衰期仅10天。长半衰期、低免疫原性,CM512有望实现3个月给药间隔,若后续临床顺利,无疑将成为康诺亚下一代自免王牌。
而CM336作为康诺亚自研的BCMA/CD3双抗,不仅在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显露BIC潜质,总体有效率ORR高达95%,疾病完全缓解率(≥CR)超过75%。更重要的是,该药物或可通过清除分泌致病抗体的浆细胞,正开创性地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潜在新型选择。
6月,CM336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突破性案例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显示,两例经多线治疗(包括CD19 CAR-T)后复发的患者,经CM336挽救治疗快速达到缓解并维持疗效超6个月,安全性良好。
双抗管线进展迅猛同时,康诺亚在ADC领域的布局同样再次锋芒毕露。事实上,其在部分ADC高价值靶点的布局,一直处于全球领先身位。
典型如其研发的全球首款Claudin 18.2 ADC CMG901,已经得到合作伙伴阿斯利康的强背书,一线胃癌、一线胰腺癌、后线胃癌及后线胆道癌全球多中心临床均在快速推进。
如果说CLDN18.2是ADC领域前几年爆火的靶点,那么今年AACR大会上,十数个管线集中释放数据的CDH17 ADC就是CLDN18.2的继承者。
CDH17靶点尚未成药,特异性高表达于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且定位于肿瘤细胞表面,便于识别,促癌机制明确,潜力巨大,全球进展最快的也仅处于临床I期。而康诺亚基于自身的ADC平台开发的CDH17靶向的ADC药物CM518D1同样是一款潜在BIC分子。
临床前数据显示,CM518D1的直接杀伤效果好,旁观者效应强,有30倍以上的安全窗口,有望成为同类最佳。目前,其正在中国开展治疗晚期实体瘤I/II期临床,7月份也顺利获得FDA的临床批件。
而在潜在大适应症阿尔兹海默症,康诺亚也敢于尝试布局Aβ单抗CM383 ,通过更明确的机制创新,挑战全球已经上市的三款Aβ单抗。
从最新财报传递的信号来看,康诺亚在更多领域的拓展力度将持续加码。在未来的12个月内,将申报更多新分子IND,药物形式将囊括AOC为代表的寡核苷酸药物、ADC药物及多抗等,来解决更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这意味着,康诺亚自我“刷新”的速度,仍可能超出市场的既有想象。
/ 03 /突破自免和肿瘤?
布局多元化技术平台矩阵
康诺亚的崛起,在情理之中。
两位公司创始人在分别主导开发国内和全球第一款PD-1药物获批上市后,于2016年共同创立了康诺亚,用近十年时间,以抗体研发为主导,专注自免和肿瘤治疗领域,建立领先的抗体药物高通量筛选/评价平台、去免疫原性平台及单抗药物高表达平台等研发平台。
通过自身端到端的研发能力,康诺亚不仅打造出国产首款获批IL-4Ra药物康悦达®,还有多款重磅产品已经进入临床后期,也因此被业内誉为“自免龙头企业”。
这是前十年的故事。如今,康诺亚并未满足于“自免龙头”的标签,而是从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目光放向了更广泛的慢性病治疗蓝海。针对更多尚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适应症,康诺亚一方面进化迭代已有的抗体、ADC平台,通过优化靶点组合、抗体长效化设计、创新的ADC平台,布局炎症性肠病、偏头痛、肥胖、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适应症。
另一方面,为了突破抗体仅能针对胞外或胞膜靶点的局限性,康诺亚前瞻性地布局了寡核苷酸、小分子PROTAC技术平台,为肥胖、肌肉流失、口服自免药物等慢性疾病的临床需求开发全新解决方案。
康诺亚在ADC领域所展现的引领力即是基于其ADC技术平台的突破。康诺亚的ADC平台具备开发由不同机制的新型载荷、创新连接子、可控的偶连工艺及各种新型抗体组成的下一代ADC的复合型能力。同时,其还具备自主GMP生产能力,能够更好满足ADC研发及临床研究的快速选代需求,提高临床效率。并且通过布局ADC平台,继而使公司内部有了小分子创新药物开发能力。
如果说康诺亚ADC和小分子药物领域的创新代表其自我革新的能力,那在寡核苷酸领域的布局则代表了其面向未来的勇气。康诺亚重点打造的寡核苷酸平台,不仅在化学修饰、序列设计及IP等多个维度上,建立了成熟的肝脏靶向递送寡核苷酸体系,更创新性布局了靶向多个肝外组织递送寡核苷酸技术,真正做到了全球性技术领先。康诺亚同步规划的寡核苷酸GMP中试车间也已于成都总部落地,为其寡核苷酸研发及后续临床开发提供强大赋能。据悉,其第一款寡核苷酸产品即将申报IND,另有多款产品在临床前取得积极进展,这也意味着其寡核苷酸平台研发投入即将开花结果。
康诺亚通过近十年技术平台的沉淀与变革,打造了一个多元化技术平台矩阵,涵盖ADC、双抗、寡核苷酸和PROTAC开发平台等多维度创新。

来源:康诺亚2025中期业绩材料
目前,康诺亚在研项目数量超过50个,且每个都源于平台的可复制性。这意味着,随着平台成熟度提升,不仅强化了在研项目的成功率,还将康诺亚推向平台型企业的裂变轨道,在不同靶点、不同疾病领域复制其“自免龙头”的成功路径。
裂变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平台成熟度,康诺亚的成熟体系正释放出几何级潜力。带着在自免领域的成功创新药研发和上市经验,其管线矩阵裂变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平台型企业的厚积薄发,在康诺亚身上得到了充分演绎。
/ 04 /典型中国药企,非典型崛起故事
康诺亚的崛起,还是一个典型中国药企的“非典型”故事。
所谓“非典型”,体现在它不盲从行业通行的激进扩张模式,而是通过平衡高效研发、高质量输出与成本效益三者,走出一条稳健却锋芒毕露的道路。研发投入便是这一路径的缩影。
正如下图所示,康诺亚在研发支出层面的特点是:平稳科学,研发投入一直不算激进。

图片来源:康诺亚2025中期业绩材料
这种平稳科学的态度,既不陷入“烧钱式”投入的陷阱,也不吝啬于核心布局的资金分配。相反,它基于管线临床价值、商业化潜力和科学进度,建立了精准可控的投入节奏。恰恰是这种稳健逻辑,支撑了康诺亚的两大关键跨越。
第一个跨越正是管线矩阵的质变:从早期“单点突破”过渡到如今“多点开花”的丰富矩阵。超过50个在研产品覆盖多技术路径,且梯队层次感确保了可持续发展。这同样离不开康诺亚对成本效益的极致把控——每一分投入都力求转化为临床价值。
第二个跨越则是全产业链闭环的构建:康诺亚商业化规模基地一期现有产能20,500L,能够满足近期商业化需求,未来产能规划超100,000L。这一数字不仅代表了制造能力,更体现了其从研发到生产的一体化控制,降低了对外依赖风险,确保成本效率、药物可及性。
大分子药物开发关键点,不仅需要科学界思维,还离不开产业界思维。后者决定着药物能否从实验室顺利走向量产,并保持稳定高质高效生产。正因此,除了疗效和安全性,康诺亚很早就考虑如何在生产上降本增效、供应链安全,以提升药物的可负担性。
创新并非单点竞争,而是系统性的,尤其是当公司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后,比拼的将是系统性试错成本。这也是康诺亚“非典型”之处。
有了这两大跨越,康诺亚的未来加速崛起便有了充足底气。一方面,管线价值将持续兑现。康悦达®上市不满一年超2.1亿元收入,以及未来的放量明牌,是其核心证明点;上半年对外合作收入约3亿元,潜力管线的顺利推进,有望持续带来里程碑款,同时依托技术平台亦能继续出海创收。
自我造血及出海的逻辑,不仅能支持研发弹药库的补充,还正在加速形成“商业化反哺研发”的正向循环。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回暖则为其注入了额外动能。例如,今年康诺亚就敏锐地抓住机会,顺势完成近9亿港币融资,目前公司在手现金及等价物达28亿元,为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势能。
这种 “稳健中暗藏锋芒” 的发展路径,或许正是康诺亚作为 “非典型中国药企” 最有看点的特质:不依赖激进扩张博眼球,而是用扎实的体系能力,在效率、质量与成本之间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进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