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之乡”不在江浙,而是在湖南这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城
提到物流业,很多人最先想到是“江浙包邮区”。但你可能不知道,真正的“中国物流之乡”不在江浙地区,而是在湖南省的一个小县城——衡南县。
这个称号可不是自封的,而是在2017年,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的。衡南县是全国唯一一个被授予“中国物流之乡”称号的区县。
衡南县人口不过百万,却有近20万人从事物流行业,衡南籍人士在全国创办的物流企业超过1万家,其物流网络覆盖除台湾外的中国全境。鼎盛时期,衡南人掌控的物流货运量占全国零担物流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如此庞大的“物流帝国”,衡南人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有物流的地方就有衡南人
衡南人做物流,最初是从“生猪贩运”开始的。
很多大产业,不是因为资源禀赋逐步发展起来的,就是有政策支撑招商建立产业集群,衡南物流开始的契机,只是因为跑“衡南-广东”运送生猪的货运司机不想回程的时候“空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货”遍销全国。作为国内重要的贸易中心,广东“挤”满了全国各地前来进货的人,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衡南商贩。
于是,不想“回程空车”的货运司机与“进货回乡”的商贩一拍即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在这批人里,不得不提到衡南县花桥镇的邓运国——衡南物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物流市场的巨大商机,拉着一群老乡在广州租了一个仓库,成立了花桥人的第一家货运站,并成功淘得了“第一桶金”。
有了他的“示范”在前,衡南迅速掀起了一股“货运热”。
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村,衡南人开办的货运站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衡南物流群体,被戏称为“现代马帮”。长沙安达、山东湘达、武汉大唐、新疆阿凡提、重庆联达等大型物流公司的老板都是衡南县花桥人。
据不完全统计,花桥镇共7万多人,超过4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物流行业,全镇的物流企业法人代表都有1000多人。

三十多年后,这个由一辆货车引发的连锁反应,奇迹般地生长成为一个覆盖全国的庞大网络——上万家物流企业,20万衡南物流人,用30余万条省内专线、3万余条省际线路构建起的物流网络,扛起了全国零担物流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形成“车到之处必有物流,有物流必有衡南人”局面。
衡南物流也与东北物流、江浙物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支撑着中国民间物流这个全球最大的区域性物流网络。

纵观衡南物流产业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衡南物流不同于“本土聚集型”产业模式,而是一种“人才输出型”产业。这种以“人”的资源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在湖南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产业现象”。新化文印、宁乡黄金珠宝与创业投资等产业,均属此列。
在商业活动中,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衡南物流这一类凭借“地缘”“亲缘”关系发展起来的产业,极大地降低了这两种成本。
“亲人”“老乡”之间天然的信任感,让他们在合作时沟通更加顺畅,决策也更加高效,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业务的快速拓展,也更容易形成一个巨大的“联盟”,推动整体产业的发展壮大。
但如何将“衡南马帮”遍布全国的网络优势,变成拉动本土经济的“产业网”,始终是衡南物流发展的核心命题。当市场形势不断变幻,衡南物流人能否再次抓住时代机遇,将流动的运输线转变为扎根家乡的产业链,书写“中国物流之乡”的新篇章?
从“流动马帮”到“中国物流之乡”
当“衡南马帮”穿梭在全国物流干线上时,衡南政府也在思考,如何让这张庞大的“运输网”转化为衡南本地发展的产业动能?
衡南物流这种基于“乡情”纽带发展起来的产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从业者也会有较强的意愿回乡创立品牌,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这些在外的衡南籍物流企业老总,强烈要求在衡南建设物流总部基地,一起抱团取暖,结束单打独斗的局面。”衡南物流企业家綦尤润认为,“衡阳‘一核两电三色四新’优势产业的高效发展,离不开物流来做中转运输。另一方面,衡阳东连吴浙、北通荆楚、南达岭南、西接滇黔,是被明确为重点建设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还入选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区位优势显著,物流产业‘资质’拉满。”

2014年,时机终于到来。衡南县提出,要打造一个网络覆盖全国、进军全球,服务快捷、安全、优质的国内知名物流品牌。政府直接将“成立物流集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成立了史上最高规格的物流产业发展协调小组为企业服务。
衡南县政府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县里陆续出台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设立物流产业基金,零租金为集团公司提供暂时性办公用房,积极加强物流项目包装,实施现代物流教育培训计划,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衡南县还采取措施,加快推动物流资源整合、产业融合。2016年,衡南县举办了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推介大会,邀请各地衡南籍物流代表800多人,共商融合发展大计。会后,衡南县政府与衡阳技师学院就物流人才战略合作事项进行签约。首批17家企业签署了组建“衡南物流集团公司”的意向书。
2017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衡南县“中国物流之乡”称号,标志着衡南物流产业本地化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产业的不断融合中,衡南物流也更加正规化和规模化,改变了过去存在的“货源不足、资源散乱、成本增高和行业恶意竞争”等状况。将单打独斗的小微企业聚合成为物流行业中的“超级航母”,衡南物流走出了一条开放、共享的整合之路。

除了整合物流资源,衡南县还积极开拓特色物流产业的“蓝海”。
衡南县充分利用衡阳南岳机场(位于衡南县云集镇)发展临空经济,高起点、全方位科学规划云集空港物流园,建立起以“衡南-衡阳”为核心,辐射邵阳、郴州、永州等周边49个县市的空港物流网络。

中欧班列的开通,让传统“马帮”乘上了现代快车,衡南物流网络又多了一条向外高速运输的“血管”。2022年衡南县的快递业务量也达到了3854万件,在湖南省县级排名第4位。
如今,借助电商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头,衡南物流产业已经形成信息、车队、仓储、园区、金融、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从最初的“现代马帮”到如今的“中国物流之乡”,当年那些跑货运的年轻人也许没想到,他们会共同书写中国物流史上独特的“衡南现象”,将一张遍布全国的运输网,锻造成助推家乡经济发展的产业引擎。
来源:区县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