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利润双降、多品牌战略遇挫,九毛九急需下一个“太二”

500

作者 | 赵栀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九毛九(9922.HK)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九毛九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利润为5871万元,同比下降了13.7%。

500

图片来源:2025年中报

九毛九集团旗下核心品牌包括九毛九、太二、怂火锅等,其中,九毛九的表现较为惨淡,营收2.26亿元,同比跌幅高达22.6%,成为三大品牌中下滑最严重的板块;与此同时,来自九毛九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同比略微下降8.2%。九毛九集团表示,这主要由于九毛九的餐厅数量减少及翻台率下降。

据公司公告,九毛九集团上半年关闭的餐厅总数是88家。论及原因,一个是租赁协议到期,另一个则是业绩表现不理想。

其中关店最多的是太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公司上市以来,太二的门店数量首次收缩。去年年底太二还有634家,今年又新开了3家,但年中门店数只剩566家;算下来,半年时间关闭了71家店。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集团来自太二的收入为19.4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2.48亿元下降13.3%,且太二的同店销售亦有所减少。受此影响,来自太二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同比下降70.8%。

从数据可以看出,太二虽然已接棒成为九毛九集团的新增长引擎;但上半年下滑的收入表明,太二增长势头已不如以往强劲。这背后,产品护城河不高,容易被复制、挥之不去的“预制嫌疑”、消费下沉与平价预制菜的崛起,使得太二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侵蚀。

太二的失速,暴露出九毛九集团“多品牌战略”的深层问题:当核心品牌增长乏力时,其他副牌尚未能承接“增长接力棒”。

500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被寄予“第三增长曲线”厚望的怂火锅,上半年的收入为4.1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1亿元下降3.5%,这主要由于鉴于严峻的外部环境,怂火锅餐厅翻台率及顾客人均消费下降。上半年,怂火锅实现门店净增3 家(截至年中门店数76家),但营收仍同比下滑3.5%。这意味着新店未能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量,单店业绩或面临压力。

从规模上看,怂火锅76家的营收贡献只占到了15.1%,无论是市场渗透力还是增长势能,都尚未复刻当年太二的爆发“神话”。

怂火锅的成长低于预期,有行业层面的原因。怂火锅在成立的时候,火锅这个细分赛道早就已经是一片红海,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小龙坎等等,都是其强劲对手。

另一方面,怂火锅自身产品力未能实现差异化,才是更核心的问题。虽然怂火锅试图通过店内跳舞之类的活动,打造年轻化和社交化的氛围,但这些营销玩法,并不能掩盖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无论是辣味锅底,还是毛肚鸭肠之类的涮锅食材,都跟现在主流的火锅店大同小异,导致怂火锅很难跟其他火锅品牌拉开差距,更别说杀出重围。

而九毛九集团其他副牌也不容乐观。即便是新锐品牌山外面,对比去年年底的20家,也收缩至17家。

不容忽视的还有,上半年,三大品牌的同店销售都处于下滑趋势。太二、怂火锅、九毛九的同店销售跌幅分别是19%、20.1%、19.8%。同店数据反映的是成熟门店的运营能力,三大品牌20%左右的跌幅,意味着即使是开业多年的老店,也面临客流量下滑、消费频次下降等问题。

去年太二曾宣布和美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表示计划2024年开出50家品牌卫星店,这些卫星店将专注于外卖服务。但如今看来,在外卖场景,九毛九集团的整体优势也非常有限。上半年外卖收入不仅未增,反而从去年同期的5.1亿元小幅下滑至5亿元,外卖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18.1%。

500

图片来源:2025年中报

九毛九的“大店模式”成本高企,外卖占比低等,在这个餐饮微利时代下,压力倍增。尤其是外卖业务的短板,使其在“到店客流减少”时缺乏有效的补充渠道,在“外卖大战”时没分一杯羹,反而被外卖市场“抢食”。这些因素叠加,进一步导致集团整体业绩承压。

综上,在餐饮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单纯依靠门店扩张已难以为九毛九集团构筑长久的竞争壁垒。长远来看,除了门店扩展之外,九毛九集团旗下的品牌还应在菜品创新、餐厅服务以及即时零售等领域多管齐下,才能应对大浪淘沙的餐饮市场竞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