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般若波罗蜜
今天没睡好。睡到一半让人吵醒,再也睡不着。刷到这篇文章。
2025/08/25
网上的鸡汤文很多,包括观网。我得说,都挺有理。
问题是讲理是没用的。
结果是他说他的,你坚决不改。
当你真的做的时候,那些道理其实根本不用人教。
/
下文应该说,和我的世界观有部分一致。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一堆破烂。
或者说它是一些无效的,错误的,过时的,无用的等等负面事物的一个集合。
所有你看到的英明的,正确的,美好的等等事物,都是对上面那些负面事物进行精心的、重新排列组合,再包装之后的表现。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表演,不解释,做自己。
/
有些事情我还是明白的晚了。(当然世界上也没有终极真理,只能是阶段性的感悟)
原因一个是做的少。
另一个就是上学太耽误时间了,有用的东西他们从来不教。
或者说上学学的那点东西,完全可以用边角料的时间学。
学校占据主要时间,纯属浪费。
/
文章有一些夸张演绎是肯定的,不过,我并不在乎其真实性(他的ai味也很重)。
但 对我还是有触 动的,而且 我也不想另写,只是 去 掉了少部分煽动情绪的形容词。
━━━━━━━━━━━━━
想杀出来,心力比能力重要几十倍
1858 年的冬天,23 岁的洛克菲勒蹲在克利夫兰的雪地里,看着自己的农产品仓库被债主贴上封条。合伙人卷走了仅剩的现金,供应商堵在门口骂他骗子,连父亲都写信来嘲讽:"早告诉你别瞎折腾,安安分分当簿记员不好吗?"
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那天的雪没多冷,冷的是心里的绝望,但我摸了摸口袋,发现还有半根雪茄,就着雪点燃时突然想:' 这点破事,还不至于让我一辈子爬不起来。'"
——真正能让你从泥里爬出来的,不是你会多少技能,而是心里那股 "摔不死就接着干" 的韧劲。
就像他对儿子说的:"能力是镰刀,心力是刀柄,没有刀柄,再锋利的镰刀也握不住,只能割伤自己。"
——那些卡住的人,不是缺本事,是缺在烂泥里还能给自己打气的本事。
一、心力不是硬扛,是把 "我不行" 熬成 "我试试"
洛克菲勒 24 岁第一次做石油生意时,差点被同行整垮。
竞争对手买通他的运油车夫,把一车原油偷偷倒进河里;更损的是,他们半夜往他的炼油厂扔死老鼠,想让工人吓跑。有天早上,洛克菲勒推开厂门,看见地上堆着七八个死老鼠,工人们吓得直哆嗦,他却蹲下来数了数:"才七个?看来他们的弹药不多了。"
然后拿起铁锹说:"来,咱们挖个坑埋了,总不能让这些小东西耽误咱们炼石油。"
——突围的心力,不是从不害怕,是害怕到发抖时还能拿起铁锹。
洛克菲勒在日记里写:"我年轻时怕过的东西能装满一火车:怕赔本,怕被嘲笑,怕冬天没煤烧。但我发现,怕得最凶的时候,往往是该动手的时候。"
他见过太多 "能力够却扛不住" 的人。
有个叫汉斯的德国工程师,炼油技术全克利夫兰第一,可每次遇到价格波动就整夜失眠,最后硬生生把自己熬出了神经衰弱,30 岁就放弃了事业。"他的蒸馏塔能炼出最纯的煤油,却炼不了自己心里的焦虑。"
洛克菲勒说,"这就像有人拿着金锄头却怕碰石头,最后只能用它挖野菜,能力再好,没心力托着,就是浪费。"
——真正的心力不是钢筋铁骨,是橡皮筋。
钢筋硬但脆,一折就断;橡皮筋能被拉得很长,松手还能弹回来。
洛克菲勒第一次破产时,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三天,第四天早上出门买了份报纸,不是看财经新闻,是看招聘广告,他想:"万一石油真做不成,至少得知道自己还能干嘛。"
后来他常对儿子说:"跌倒后别盯着坑看,要看看坑边有没有能抓的草,能抓着草爬上来的,都是有心劲的。"
现在的人总把 "我不行" 挂在嘴边,可洛克菲勒的字典里没有这三个字,只有 "我试试"。
他 50 岁时想建跨州输油管道,工程师说 "地形太复杂,不可能",他就带着罗盘自己去勘探;别人说 "钢管不够",他就跑去钢铁厂蹲了三天,硬是说服老板先赊给他一批。"他们说 ' 不可能 ' 时,我听见的是 ' 可能,但需要多费点劲 '。"
这种把 "不可能" 熬软的本事,比任何技术都值钱。
更妙的是,心力能让小能力发挥大作用。
洛克菲勒早年做簿记员时,算术能力不算顶尖,但他有个习惯:算错账绝不摔笔骂人,而是把错误记在本子上,标上 "这次为什么算错"。
三年记满了五本错题,后来他算石油成本时,能精准到每加仑油的运输损耗,这本事不是天生的,是错出来的,更是错了不发火、不放弃练出来的。"
能力就像肌肉,得在心力的拉扯下才能长起来。" 他说,"光有蛮力练不出肌肉,得能忍住酸痛接着练。"
二、最大的内耗:不是没钱,是把 "别人怎么看" 当判决书
洛克菲勒刚创业时,穿着打补丁的外套去见铁路公司老板,被秘书拦在门外:"我们老板不见捡破烂的。" 他没发火,反而笑着说:"那您帮我转告他,捡破烂的能帮他多赚百分之二十的运费。"
结果真见到了老板,还谈成了合作。后来有人问他 "不觉得丢人吗",他掏出怀表:"我口袋里的时间比面子贵,浪费一分钟在生气上,就少一分钟赚钱。"
——太在乎别人的唾沫星子,把自己活活淹死在里面。
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家书》里吐槽过穷亲戚的 "面子病":表哥宁愿饿肚子也要买体面的礼帽,结果冬天冻得头疼;表妹为了不在邻居面前丢人,借钱买了块没用的地毯,最后被债主堵门。"他们不是被穷困住,是被 ' 别人觉得我穷 ' 困住。
——突围需要的不是 "被人看得起",是 "我看得起自己"。
洛克菲勒 30 岁时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同事笑话他 "赚了钱还这么抠",他却在院子里种满了蔬菜:"他们买牛排时,我用省下来的钱买了炼油厂的股份,十年后,我的股份能买下他们十辈子的牛排。"
他最看不起那种 "打肿脸充胖子" 的人:"就像没熟的柿子,看着红,捏一下全是水。"
他见过最可惜的例子:有个叫汤姆的年轻人,推销石油灯具特别厉害,可总因为 "觉得丢人" 不敢穿工作服出门,每次都换西装革履去敲客户的门,结果被当成骗子赶出来。"
他的嘴能说动上帝买他的灯,却说服不了自己 ' 穿工装不丢人 '。" 洛克菲勒说,"这就像演员怕戏台脏,穿着礼服上台,结果连台步都走不好,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就忘了自己该干嘛。"
——没人真的在乎你,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他年轻时在教堂做礼拜,总觉得别人在看他的破皮鞋,后来发现牧师的皮鞋比他的还破;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演讲时,紧张得声音发抖,下台后却有人夸他 "真诚",你以为的别人的目光,其实是自己的影子。"
他说,"底层人最该扔掉的行李,就是 ' 别人的看法 ',这东西太重,带着它爬不上坡。"
而且他认为 "太爱面子的人,本质是心力太弱"。
洛克菲勒做石油生意时,为了省钱,自己当装卸工,有次被以前的同事撞见,对方捂着鼻子走了。他却笑着说:"他捂鼻子的时候,我正把钱装进钱包,谁难受谁知道。" 这种 "你笑你的,我赚我的" 的钝感力,比玻璃心硬气一百倍。
三、心力的核心:在 "绝路" 上挖 "活路"
1873 年经济问题时,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差点断了现金流。
银行催债,供应商停货,连最忠心的工程师都偷偷递了辞职信。
有天晚上,他独自一人在炼油厂转,发现蒸馏塔的管道结了层厚厚的油垢,突然想到:"这些油垢刮下来还能再炼,困难不就像这油垢吗?看着没用,刮下来就是钱。"
第二天他就组织工人刮油垢,居然多炼出了 200 桶原油,解了燃眉之急。
——不是等天亮,是在黑夜里自己点盏灯。
洛克菲勒把这叫 "绝路思维",普通人看到墙就回头,有心力的人会摸一摸:这墙是石头的还是纸板的?能不能挖个洞?能不能爬过去?"困难就像魔术师的箱子,看着封得严严实实,其实总有机关。" 他说,"就怕你连碰都不敢碰,直接跪下来喊 ' 我输了 '。"
他年轻时做农产品贸易,遇到过一次诡异的蝗灾,玉米地被啃得只剩杆子。别的农民要么哭要么骂,他却蹲在地头看了半天,发现蝗虫没吃大豆 ,那年他把所有玉米种子换成大豆,反而赚了翻倍的钱。"
别人在废墟上哭,我在废墟上找没被砸坏的砖。" 这种在烂摊子里捡机会的本事,比任何商业计划书都管用。
——机会往往藏在 "看起来没机会" 的地方。
就像暴雨天别人都躲在家里,有人却想着 "这时候修屋顶肯定赚钱";经济下行时别人都裁员,有人却趁机挖走被裁的人才。
洛克菲勒收购破产炼油厂时,总在别人骂 "这破厂子谁要" 的时候出手,他说:"别人的绝望,就是我的机会窗口,就看你敢不敢在窗口打开时跳进去。"
现在的人总抱怨 "没风口",可洛克菲勒从没追过什么风口。
他做石油时,石油还是个没人看好的 "脏东西";他建输油管时,别人说 "这玩意儿不如马车靠谱"。"风口都是给有翅膀的人准备的,没翅膀的人,得自己造风筝。" 他的风筝就是自己的心劲 ,别人觉得风太大,他觉得正好能飞高;别人觉得线会断,他觉得能把线攥得更紧。
四、心力是练出来的,就像学游泳得先呛水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第一封信里,教了个 "心力锻炼法":每天找一件 "有点怕但该做" 的事逼自己做。
比如怕见陌生人,就主动去问个路;怕被拒绝,就去商店试着退换一件没毛病的商品。"这就像学游泳,总得呛几口水才知道怎么换气。"
他自己年轻时怕演讲,就逼着自己每周去教堂讲一次《圣经》,从腿抖到能开玩笑,练出了后来在国会听证会上舌战群儒的本事。
——不是天生的,是在一次次 "不舒服" 里熬出来的。
就像铁匠打铁,烧红的铁在冷水里淬一下才会变硬 ,人也一样,在 "想逃又不能逃" 的时刻多淬几次,心就会越来越硬。
洛克菲勒特别反对 "等准备好了再行动",因为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
有个年轻人想跟他学做生意,说 "等我读完所有商业书就来",洛克菲勒骂他:"等你读完,商机早跑了!做生意就像学骑自行车,你得先跨上去,摔几跤自然就会了,光看说明书,永远学不会。" 这种 "先上车再补票" 的勇气,比 "万事俱备" 的完美主义更能锻炼心力。
现在的人总说 "我玻璃心,练不了心力",可洛克菲勒说 "玻璃心敲多了,会变成钢玻璃"。
他见过最内向的记账员,因为总被老板骂 "太慢",逼着自己练速算,最后成了公司最快的算盘手;最害羞的推销员,因为完不成业绩要被开除,逼着自己每天敲 100 家门,最后成了销冠。"
所谓玻璃心,就是敲的次数太少,敲多了就知道,多数门不会碎,会开。"
他的 "心力三问" 特别实用,每次遇到坎就问自己:第一,这事最坏能到哪一步?(往往没你想的糟);第二,我能做什么来避免最坏的结果?(总有能做的);第三,就算到了最坏,我还能爬起来吗?(多半能)。这三问就像给心里装了个安全阀,再大的压力也能卸下去。
说到底,洛克菲勒的智慧从来不是教你怎么赚大钱,而是教你怎么在赚不到钱时还能看得起自己。
就像他说的:"能力能让你走得快,心力能让你走得远,不是百米冲刺,是马拉松,最先倒下的往往是心肺功能不行的,不是腿不够快的。"
那些杀出来的人,回头看时总会发现:真正的转折点不是学到了什么本事,是某次跌倒后,自己对自己说 "再来一次" 的那一刻。
━━━━━━━━━━━━━━━━━━━
——这种,借助某个成功人士,居高临下向下传道的文字可以看,但首先要去掉它的成功人士光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不看。
因为不把他打落凡尘,那你能记住的就只有他很成功。
其实,文中有些话说的还是挺精彩的。
这些年我的体会就是:
不要给别人表演,不要有对人解释的心思,走自己的路,别人帮不了你。
人都是在“以身试法”(一时也想不到其他词),没人在乎你怕不怕,也没人在乎你疼不疼,所以你都得忍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