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上渗出神秘的黑色黏液,科学家一验DNA:竟然是从未见过的全新物种!
图源reddit|快来查看本期科学新闻吧~
每周一,【把科学带回家】的编辑们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本周新闻,帮你轻松地开启这一周!
【科学新闻】
🐦只在飞行时才拉粑粑的海鸟:
落地不排泄,排泄不落地
鸟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树下停了一晚上的车,早上起来可能就穿上了“鸟屎的新衣”;很多大学甚至有独属的 “天使(屎)之路”,路两边的树上栖息着很多乌鸦,在树上自由地排便……
在海洋中,鸟屎的存在感同样很强。日本研究团队最近发表在《当代生物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名为白额鹱(Calonectris leucomelas)的海鸟只在飞行中排便,而停在水面时则从不排便。
该研究最初是为了观察海鸟如何在海面奔跑起飞,但研究者在观看视频后发现,这些海鸟在起飞后会频繁地排便,于是开始深入研究。研究团队给15只白额鹱的腹部绑上橡皮大小的微型相机,记录了它们约200次的排泄行为。结果发现,这些排泄行为几乎全部发生在空中。
(图片来源:birdfinding.info)
那么这些鸟为什么不直接在水面上排便呢?研究者推测可能有三个原因:一,卫生需求:在飞行时排便可以避免弄脏羽毛,而在水面排便就不一定了。二,安全原因:在飞行时排便,飞完就走,可以避免鸟屎的气味吸引掠夺者。三,省力:这种鸟翅膀狭长,擅长滑翔但不擅长拍打,因此起飞很耗力气。如果每次飞到一半为了排便停下来,然后再重新起飞,可能要耗费更多的体力。
这项研究指出,这些鸟屎也可能对海洋生态带来一些益处。研究计算,每只鸟每小时排便大约30克,而白额鹱及其近缘群体数量庞大,估计多达4.24亿只。这么多鸟产生的海量粪便中又富含氮与磷,能使岛屿及其沿岸的土壤变得肥沃。这次研究还首次指出,这些粪便可能也会给远洋区域带来养分,进而促进浮游生物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成长。小小的鸟儿用自己的方式为地球做出了隐形的贡献。
🚢轮船上渗出神秘的黑色黏液,里面竟然有科学家从未见过的全新物种?
2024年夏天,马里兰大学的科研人员搭乘一艘科考船在北美五大湖中的伊利湖上研究藻华。科考结束后,这艘船因为螺旋桨噪声巨大开往造船厂检修,却意外发现螺旋桨附近的船轴渗出了一种黑色黏稠的物质,船长担心是船上有污染物渗出。但这种物质不像焦油那样会在水面反光,用喷灯也无法点燃。
船上的科考人员觉得这种黑色黏液有些蹊跷,于是给它临时命名为“ShipGoo001”,并采集了一些样本送到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分析成分。前不久,科学家公布了调查结果,发现这种黏液中存在DNA序列,与DNA数据库比对后,他们发现部分DNA竟然与目前已知的任何生物都不匹配,似乎来自全新物种。
科考人员采集到的黑色黏液样本。(图片来源:Cody Sheik)
科学家在样本中发现了大约20个DNA序列,其中有两个非常独特。他们认为,未知物种可能是寄居在船轴壳内的单细胞生物,也有可能来自湖中的某种碳基物质。
由于船轴附近的环境基本不含氧气,科学家推测这些生物是厌氧的,而湖水中的含氧量较高,因此无法确定这些生物是否来自水中,他们认为更有可能的是这些生物存在于几年前涂抹在船轴上的润滑剂中,之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船轴壳内无氧、温暖的环境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理想条件。(图片来源:明尼苏达大学德卢斯分校)
进一步分析DNA后,科学家推测其中一种新发现的物种属于古菌,另一种似乎是一个全新的细菌物种。
这种黑色黏液仍然有很多谜团,比如它们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到船上的?是否会腐蚀船体的钢材?它们的食物是什么?怎样生存?科学家将会继续研究这些问题,并在新的研究论文中给出回答。
【大开眼界】
🥔马铃薯的“妈妈”竟然是番茄?
怪不得potato和tomato总是傻傻分不清楚
当你在背英语单词时,有没有发现“potato”(马铃薯)和“tomato”(番茄)非常相似,总是让人记混淆?这对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兄弟”,不仅单词只差两个字母,还真有点亲缘关系——7月3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期刊《细胞》上发表论文,首次揭开了马铃薯的杂交起源,它是在近900万年前由番茄祖先进化而来的。
在植物分类学上,马铃薯组、番茄组和类马铃薯组同属茄科茄属,属于平行的姊妹类群。学界一度认为类马铃薯是马铃薯的直接祖先,因为马铃薯和类马铃薯长得更相似,二者仅有的差异在于,类马铃薯的地下茎不会膨大形成块茎。后来,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科学家发现番茄和马铃薯的亲缘关系更近。虽然从外观上看,番茄既没有地下茎,也没有块茎。
也就是说,番茄为母本,类马铃薯为父本。|参考资料[1]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所有马铃薯都有来自类马铃薯和番茄的基因遗传,且番茄与类马铃薯的遗传贡献比例约为4:6,并推测马铃薯不是单一物种的后代,而是二者杂交诞生的“混血儿”。
具体的过程大概是:类马铃薯和番茄约在1400万年前开始分化,在分化约500万年后,类马铃薯和番茄发生杂交,并于约900万年前形成了最早带有块茎的马铃薯植株。其中两种基因对块茎的形成至关重要——番茄中的SP6A基因(调控块茎形成的启动信号)和类马铃薯中的IT1基因(控制地下茎的膨大过程)。这两种基因缺一不可,才能将地下茎转化为富含淀粉、美味的块茎。
撰文 Ziv,刘六七,阿娴
参考资料:
鸟
[1]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5)00818-8?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25008188%3Fshowall%3Dtrue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0r7z2ynd2lo
粘液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ipGoo001
[2]https://news.d.umn.edu/articles/ship-goo
土豆
[1]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736-6
[2]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5/jul/31/potato-evolved-from-tomato-ancestor-researchers-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