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状态失效?轻松健康上市出了什么事?

导语:轻松健康集团IPO申请失效,剥离轻松筹后仍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500

轻松健康集团IPO好像出问题了。

500

从今年1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轻松健康集团就开启了自己的IPO之旅。但最近突然发现,港交所轻松健康集团的IPO申请状态变更为“失效”。

要知道轻松健康集团为这次IPO付出了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忍痛将轻松筹进行了分割。

 招股书显示,2024年下半年,轻松健康集团将轻松筹及朵儿医院业务剥离,转入关联公司中朗宁康和北京众意互联。

 轻松健康集团将原因归纳为“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轻松健康集团是一家在开曼注册的外资企业,而我国法律法规对外资开展某些业务有所限制,所以需要完成合规化改造。”

不过业内更倾向于另一种解读:这是一次为上市扫清障碍的“断臂求生”,甩掉不确定性,意图轻装着陆。

但即使如此,轻松健康集团如今的IPO申请状态也变为了失效,究竟哪里出问题了?

01.剃掉轻松筹,轻松健康IPO依然不轻松

其实在IPO之前将轻松筹分离出去也合理,因为轻松筹业务确实很敏感。

远了不说,就说最近。

近日,广东法院就通报了一起因“轻松筹”余款引发的继承纠纷案件,受助者去世后,还剩余4万元众筹款未使用,受助者父母为此将受助者妻子、子女告上了法院,要求平等分割继承这笔众筹款。

而肇庆市德庆县法院经审理认为:“轻松筹”汇集公众的善款帮助特定的大病求助人,属于特殊的网络慈善众筹范围。如果将用于治疗疾病的善款转化为受赠人名下的个人财产,不仅不符合捐赠人的目的,亦为受赠人不当得利创设了可能的途径,有违公序良俗,不能作为受赠人的个人合法财产。

最终,法院判决驳回梁某父母主张分割继承未使用的“轻松筹”的诉讼请求。

此事也引发热议,筹款未用完的资金何去何从?

轻松筹明明做的是利好他人的事,但毕竟涉及到善款问题,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负面舆论。

我们可以看一下水滴公司。

 水滴筹与轻松筹是一对儿老冤家,严格来说,网络众筹这个模式还是轻松筹率先开发的,水滴筹才是后来者,但没想到的是水滴筹后来居上,在2021年就登录纽交所。

 但水滴公司刚登陆就吃了个大亏。

 2021年5月,水滴以12美元发行价上市,但紧跟着就因为未披露监管调查陷入多起集体诉讼漩涡。股价一路狂泻,市值蒸发超90%。

究其原因,就是“公益引流-商业变现”模式引发的巨大舆论反噬与监管风险。

拒绝一个筹款申请,就可能被指责见死不救,甚至间接导致一条生命的逝去,通过一个虚假项目,必然被斥消费苦难,这种道德绞索,让众筹模式的流量成了资本市场的剧毒资产。

 轻松筹之前也因类似问题受到冲击。

 2022年央视《我们》栏目曾曝光轻松筹平台存在“一条龙”造假服务,从文案杜撰、图片处理到假病历制作,严重透支社会信任。

 这事儿轻松筹也挺冤的,自己确实是一片好心,被社会蛀虫钻了漏子。但尽管不是轻松筹做的,事情还是在平台上出现,再怎么说也是平台监管不力,该吃的苦果也得咽下去。

 也因此轻松健康集团深知,若带着这个“定时炸弹”上市,极可能重蹈覆辙。剥离轻松筹,实则是为IPO拆除最危险的引信。

所以轻松健康集团才会在冲击IPO之前就将轻松筹分离出去。

但让轻松健康集团没想到的是,即使拿掉了容易引发负面舆论的轻松筹,轻松健康集团的IPO依然不顺利。

02.保险业务下滑严重,失去轻松筹的流量困局

其实从招股书数据来看,轻松健康集团近几年的营收稳步增长。2022年,营收3.94亿元,2023年,营收4.9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轻松健康集团营收增长至6.43亿元,超过了2023年全年营收水平,同比增长107.4%。

初看轻松健康集团应收还是不错的,但细究之下,隐患已经凸显。

2022年,轻松健康集团经调整净利润为1.49亿元;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下降至1.4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仅为0.77亿元,同比下滑42%。 

这期间,经调整净利润率也由2022年的37.9%下降至11.9%。 前后对比,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轻松健康集团营收稳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在不断下跌,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其中保险业务的不顺尤为醒目。

 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轻松健康集团保险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从81.5%降至37.1%,2022—2023年,保险产品年化保费总额依次为13亿元、1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年化保费总额仅为8亿元,相比2023年前三季度的10亿元,减少了20%。

同期,交付的保单数量也从2022年的200万份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00万份,逐年走低。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轻松筹的拆离,让轻松健康失去了最重要的流量引擎与收入支柱,暴露出严峻的生存挑战。

 轻松健康集团在招股书中坦承“优化用户获取策略以应对上升的成本”,侧面印证其正面临严峻的流量困境与高昂的获客压力。

 此外招股书显示,截止至2024 年三季度,轻松健康集团的负债总额已经高达 18.64 亿元,资产总值6.9亿元,负债率高达 270%。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轻松健康集团上一轮融资在2017年,距今已有8年之久。

500

 

转折节点下,轻松健康集团很需要IPO来为集团补充新鲜血液,招股书中,轻松健康计划将资金用于品牌提升、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

03.大健康转型受阻

从招股书可以看到,最近几年轻松健康集团在积极布局大健康领域。在传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轻松健康将未来押注于“AI+大健康”的宏大叙事,试图描绘新的资本蓝图。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 - 2030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从2019年的8万亿元一路高歌猛进,增长至2025年的2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15%。

轻松健康集团招股书中也有介绍,其开发的AIcare是其专有的AI技术栈,具有可扩展性、深度集成性和专用性。

 今年则更是推出医疗大模型“Dr.GPT”,并与DeepSeek深度整合。官方宣称将利用DeepSeek的推理与数据分析能力,赋能医疗研究、健康管理、保险风控等场景,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招股书也显示,从2022年到 2024 年前三季度,健康业务收入分别为5977.7万元、1.55亿元、3.98亿元,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5.2%、31.7%、61.8%,稳步上升。

 不到三年时间,轻松健康业务的营收增长了好几倍,代替轻松保险成为轻松健康集团的核心业务。

 不过,与营收相反的是,这一业务的毛利率却直线下滑,从2022年的96.9%到2023年的64.9%,再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0.3%。

 对比来看,轻松健康集团这期间整体的毛利率分别为82.6%、79.9%以及43.4%。

 可以看到,自2023年以后,轻松健康业务的毛利率小于轻松健康集团整体的毛利率。

 此外,轻松健康从2022年到 2024 年 前三季度的研发支出分别为0.53亿元、0.61亿元、0.52亿元,而同样赛道的卫宁健康2022年到2024年研发投入为3.14亿元、3.33亿元和2.65亿元。

 相比较之下,轻松健康的研发投入并不突出。

轻松健康AI+大健康的蓝图虽具想象力,但研发投入的薄弱、医疗健康领域的高壁垒以及开源技术的同质化风险,让这条转型之路充满变数。

 至于接入 DeepSeek,作为开源模型,其赋能并无排他性。竞争对手同样可获取相同技术,难以构成独特壁垒。

况且AI+健康领域虽然被业内人士看好,但其发展前景仍有诸多挑战。

不过看起来轻松健康集团并没有因IPO状态失效而一蹶不振,8月19日,2025数字疗法大会在海南隆重举行,轻松健康集团联合阿里巴巴达摩院、腾讯、讯飞医疗等多家科技与医疗领域领军企业,共同入选“2025数字健康创新应用案例”。

我们也希望轻松健康集团能够重整旗鼓,找到真正的盈利平衡点,讲好一个不含水分的科技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分析源自公开披露资料(财报、公告等),作者不保证信息来源的充分性或最新状态。股市有风险,本金可能亏损,投资决策需极度谨慎! 本文所有观点仅为作者评论,绝非买卖建议。投资者必须依据自身情况独立研究、审慎判断,风险自担。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