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引发无人机竞赛,两三周就技术迭代
几万美元无人机,要用数百万美元导弹去拦 俄乌冲突引发无人机竞赛,两三周就技术迭代
2025年08月22日 18:51 新浪网
当俄罗斯的地面部队在乌克兰东部推进时,其空中袭击正变得愈发强悍致命。
据乌克兰方面21日称,当地时间周四凌晨,俄罗斯一枚导弹击中乌克兰西部一处偏远地区的美国电子工厂,造成厂区严重受损,并有十余人受伤。根据乌克兰官员的说法,俄罗斯军队在一夜之间共发射了574架无人机和40枚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

据报道,俄罗斯正在大幅增加无人机的产量与袭击频率,这些无人机许多并非高科技或高速武器,但其核心优势在于“足够便宜”。
专家分析称,凭借这一优势,俄罗斯可以在俄乌冲突中在空中形成“蜂群”之势,其战略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让乌克兰有限且昂贵的防空系统不堪重负,二是通过持续不断的空袭警报和破坏来摧毁乌军士气。
袭击频率从每月1次到8天一轮,
乌情报人士:俄无人机本土量产成本大跌
据一位乌克兰国防情报局消息人士透露,在俄乌冲突初期获得伊朗“沙赫德”攻击无人机的设计后,俄罗斯在其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阿拉布加地区建立起一座大型工厂,目标是实现每月生产超过6000架此类无人机。目前,俄罗斯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本土化大规模生产带来了成本的急剧下降。消息人士透露:“2022年,俄罗斯购买一架此类无人机的均价为20万美元。到了2025年,由于本土量产,这一数字降至约7万美元。”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估算更为惊人,单架“沙赫德-136”的成本可能低至2万至5万美元。
这一成本与防御它的代价形成了惊人的对比。有报道指出,拦截这些无人机所需的一枚地对空导弹,其成本可能超过300万美元。用数百万美元的导弹去拦截几万美元的无人机,这笔经济账显而易见。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分析发现,在俄乌冲突初期,大规模的导弹与无人机齐射大约每月发生一次,到了现在,频率已缩短至平均每八天一次。
俄军无人机命中率翻倍,
俄乌上演“2-3周”技术迭代
在俄乌冲突中上演的无人机攻防战,正引发全球军事观察家的高度关注。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研究员亚西尔·阿塔兰指出,俄罗斯的战术正变得更有效。自今年4月以来,俄军无人机的命中率已接近20%,相较于2024年不到10%的平均水平,几乎翻了一番。
不过,该智库的分析报告同时强调,不应只关注单次命中率的提升。报告写道:“单架‘沙赫德’无人机是否击中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造成的复合效应,以及它对防空系统造成的持续压力。”阿塔兰总结说,俄罗斯的策略核心在于“保持持续的压力”,越来越侧重于“消耗战”。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的研究员罗伯特·托拉斯特评论称,虽然北约国家拥有强大的传统空军,但它们“最终可能会大规模使用无人机”作为补充。他警告说:“这些将对全世界毫无准备的军队构成巨大挑战。”
华盛顿智库战争研究所(ISW)的分析师卡特琳娜·斯捷潘年科形容,这是一场极速的创新竞赛。“对于每一项技术发展,(俄乌)双方都已在寻找对抗措施。创新周期如此之快,以至于在两到三周内,我们就能看到针对某项技术突破的反适应措施。”
报道指出,俄乌双方都正致力于开发能在战场上自主决策的人工智能(AI)无人机,以及成本更低的拦截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