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贵进城
“大娘,去过郑州没?”
“没哩,卫辉(县城)都没去过。”
“过两天我来接您,咱去城里转转!”
“中!”
近日,河南乡村博主李福贵进了城。她自掏2万多元,带着新乡山村里的46名老人走出大山,到郑州旅游;其中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从未走出村庄,有一些最远只到过县城。
这名“豆腐姑娘”带老人出游的视频一发布,就获得了700多万点赞。
有人问:带这么多老人出去,安全咋保障?
确实不容易,博主做了不少准备:给每位老人买保险,带救心丸,委托4名导游陪同。她说自己好几天没睡好,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安全问题,“直到送(老人)到家的最后一刻才放松下来”。
劳心劳力还掏钱,图啥?李福贵说:“我有这个流量,也是恁给我的呀。”
一句话,道出回报乡亲的心意。
李福贵的带货视频、日常生活视频能火,离不开这些山里的乡亲。她的带货不是“三二一,上链接”,是真开着小货车,在太行山里跑村卖货。车上的豆腐、点心、小百货,大多卖给了这些一辈子没离开过乡间的老人。
福贵的卖货跟其他人不一样。她会认真记下老人需要的物品,下次就能带来;她帮老人晒麦子、拍照片、量血压、联系子女,老人也给她送水果,拉她到家里吃饭。
以心换心,常来常往,都是乡土中国的真实与温情,也因为真实、温情,才能动人。
李福贵的人生剧本,开篇绝对谈不上称心:父母有智力障碍,爷爷年事已高,奶奶去世后她走街串巷卖货,扛起家里生计。
再后来,她用短视频记录卖货日常。这些视频不消费苦难,也没有精细包装。即便视频超过10分钟,网友还是“一秒钟也不愿错过”,不少人“每次看都含着泪”。全网1000多万粉丝的她,也创下涨粉的“福贵速度”。
社会需要这样的流量。这样的流量不是蹭热点、卖人设、编剧情,倒更像是无心插柳后的蔚然成荫。
她的大流量背后,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情——卖糕点总是让老乡先试吃,算账抹零毫不犹豫,平时对老人关怀备至,带老人出游前更是做好周全准备,老人不再是留守村庄、被忽略的群体,而是被镜头聚焦、被关怀陪伴的炙热生命;
有休戚与共的乡土人情——《乡土中国》有言,乡土社会的生活状态,是人像植物一样扎根一地,从容摸熟每个人的生活,由熟悉而得到信任,“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福贵镜头里的人情味,就戳中许多人内心的柔软处;
还有她本人出身平凡、遭遇坎坷,却始终像向日葵一样向阳生长、笃定前行的乐观与勇气……
该为李福贵这样的年轻人鼓掌。比如返乡守艺、传承乡村技艺的彭南科,记录生活、推广家乡农特产的沈枝丹,这样扎根乡土的年轻博主,都用自身影响力直播带货、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把人气、流量、关注和资源带回乡村。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把自己的日子活出光,并用这份光照亮乡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