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丨湖南吉首一溶洞黑臭淤泥堆积,溶洞为何屡成“垃圾桶”?

8月18日,网络红人“渔猎齐哥”发布一则短视频。视频显示:在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某处溶洞的地下暗河里,有大量淤泥堆积,溶洞内臭气熏天,令人作呕。该视频一经发布,点赞量迅速超过10万+。
视频中,“渔猎齐哥”用塑料瓶从溶洞内的地下暗河取水,闻着有明显臭味。随后他身穿下水裤走进河中,发现淤泥超过腰部,水中还有废旧轮胎以及其他塑料垃圾制品。他介绍,污水贯穿了整个山体,对地下水源的污染非常大。
此次溶洞污染事件并非个例。其实,今年3月起,“渔猎齐哥”“小符哥哥”等多位抖音博主连续发布视频,曝光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多个溶洞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随后,有关部门立即启动排查工作,并对相关单位4名责任人采取停职检查等措施,对15名相关责任人立案调查。
此类溶洞污染事件一经报道,往往引发网民的惋惜、愤怒、担忧,并对当地政府形成倒逼压力。政府往往也会把溶洞污染归咎为乡镇环卫专项规划缺失、治理资金不足、垃圾处理设施落后、环卫保洁力量薄弱、群众环保意识不够等。
溶洞中的垃圾对当地人们的生活生产用水势必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何多年来没有引起重视?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当地人反映,一些受污染的溶洞位于山区隐蔽地带,远离村民聚居区;还有一些溶洞呈垂直方向发育,垃圾埋藏较深,肉眼难以发现。加之溶洞内部构造复杂,基层管理和执法人员进入较难,导致溶洞内的历史遗留垃圾长期成为管理和执法盲区。
我们发现,这次溶洞污染事件,只是“鱼猎齐哥”揭露全国众多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那么,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老百姓在发现污染问题后,不去找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而是去找自媒体投诉,最终依靠舆论力量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这说明公众对当地环境监管部门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环境监管上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对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公众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后,却迟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公众便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转而去寻找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
连续出现的污染事件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各地政府部门必须深刻反思,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公众对环保部门的信任。
来源:区县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