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医学还是很厉害的!大批澳洲华人回国看病:不用排队,费用还低

Miko Li在悉尼生活了十多年,但当她的全科医生告诉她需要做手术切除肩膀上的良性肿瘤时,她决定飞回中国。

 

500

 

Li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她被告知在澳洲的公立医院要等上几个月才能进行这种选择性手术。

 

如果没有私人医保,她在私立医院做手术将要花费数千澳元。

 

Li补充说:“我一个人住在悉尼,从来没有做过手术,所以我觉得在家人身边接受手术更好。”

 

这位35岁的女士并不常回中国,她说在那边做手术非常简单。

 

她说:“我下飞机后就直接去了医院。”

 

“在和医生做了一些检查之后,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周就帮我安排了手术。”

 

500

 

自从在杭州的一家医院接受手术已经过去六个月,Li说她很高兴在中国接受了治疗。

 

她说:“很快。”

 

“这台手术花费不到5000元(折合1067澳元)。”

 

在澳大利亚,非紧急选择性手术的等待时间是华人和台湾裔社群选择回国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维州政府的Better Health网站,每年大约有1.5万名澳大利亚人出国寻求医疗或健康服务。

 

500

 

然而,澳洲多家医学权威机构警告不要选择“医疗旅游”,原因包括:护理质量可能较低,以及如果在海外出问题,可能会导致费用暴涨。

 

皇家澳大利亚全科医师学院的Mark Morgan教授表示:“我们的质量保障和认证体系旨在确保澳大利亚医疗的安全——而对医疗游客来说,风险就由你个人承担了。”

 

——“释放资源”

 

500

 

华裔澳洲人Domka Wang发现自己需要做子宫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时,她最初想在自己居住的阿德莱德完成。

 

但Wang女士被告知要等大约一年才能接受这个去除痛苦畸胎瘤的手术。

 

她说:“太烦人了。出血和痉挛时不时发作,但医生说这不是紧急情况,所以我只能等。”

 

最终,Wang女士飞往台湾接受手术。

 

她的术前检查在一天之内完成,三周后便在台北的一家公立医院接受了手术。

 

她说,这台手术花费了她3000澳元,比澳洲公立医院贵,但比澳洲私立医院便宜。

 

500

 

La Trobe大学中国健康项目主任Liu Chaojie教授表示,只要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有保障,去海外做选择性手术是有好处的。

 

他说:“实际上,你是在为澳洲医疗体系做贡献,因为你释放了资源,让澳洲的医疗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紧急和重症患者。”

 

Liu教授指出,中国的人均医生数量少于澳洲,但医疗系统更加高效。

 

在中国和台湾,人们不需要像澳洲那样通过全科医生转诊才能见专科医生,因此可以直接去医院看各种疾病。

 

他说:“在中国大陆,没有排队系统。只要你愿意付钱,就会很快得到治疗。”

 

根据中国医疗智库Vistamed的数据,仅在2023年,中国某医院就完成了40万台手术。

 

——费用也是障碍

 

500

 

华人社群成员也选择在中国做牙科治疗。

 

Lily是一名生活在悉尼的护士。

 

她说,她在澳洲的牙医最初建议她更换四颗牙齿——这个“创伤性”的建议会让她花费数千澳元。

 

Lily决定去中国寻求第二意见,一位牙医只建议她更换一颗牙。

 

最后她在中国花费了2000澳元做了一个牙种植和牙龈移植,用来解决她青少年戴牙套时留下的问题——这笔费用只是澳洲的零头。

 

Lily说,她起初对在中国看牙医有些担心,因为中国的新药品采购计划优先采购廉价药物。

 

她还说,相较于澳洲,一些医疗器械的质量可能偏低。

 

她说:“我一开始担心,但后来看到牙医和护士是如何准备器械的,他们也给了我一些安慰。”

 

澳大利亚牙医协会此前也对“牙科旅游”表达过担忧,包括使用劣质材料以及过度治疗。

 

500

 

费用同样是墨尔本居民Emma Chen在澳洲接受医疗的障碍。

 

Chen女士希望做激光手术来矫正近视,这样她就不用戴眼镜了。

 

去年,Chen女士在墨尔本的验光师建议她不要做这个手术,因为她还患有干眼症。

 

她想在澳洲找眼科医生(专门治疗眼睛和视力问题的医生)再咨询,但费用太高。

 

在一次回中国探亲的过程中,Chen女士找了一位眼科医生咨询,对方告诉她可以做激光手术。

 

她说:“手术只用了大约10秒钟。”

 

Chen女士表示,她很高兴现在能不戴眼镜清晰地看东西,而且手术后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体检套餐的利与弊

 

500

 

与澳洲的个性化体检系统不同,在中国和台湾,人们可以选择全面的体检套餐。

 

Wang女士在台湾做肿瘤切除手术时,就接受了一整套检查,包括抽血、X光、B超以及尿检和便检。

 

她说自己在台湾一天之内就完成了所有检查。

 

相比之下,她觉得在澳洲做多项检查的流程,加上手术等待时间,既复杂又令人沮丧。

 

她说:“就连做个B超都要等。你先去看GP,再等做B超,做完之后还要回GP。如果结果还不够清楚,你可能还要再预约别的检查。”

 

500

 

Li和Lily也在中国做过全面体检套餐。

 

她们都表示喜欢所有检查和结果在数小时内完成的效率,但对这个体系也有一些担忧。

 

Lily说,帮她抽血的护士很专业,但另一个检查让她感到疼痛。

 

她补充说:“我试着跟他们聊几句,但他们没有兴趣回应我。可能太忙了,感觉他们并不在乎我的感受。”

 

Li则说,她感觉自己就像“流水线上的一块肉”。

 

Liu教授表示,澳洲的体检体系与中国的完全不同。

 

他说:“检查并非越多越好。所有检查和治疗都有正反两面,不是所有检查和治疗都没有副作用。”

 

Morgan教授也同意,并非做更多检查就一定有益。

 

他说:“每一项检查都有成本——不仅是金钱,还有环境代价——所以应该从简单的检查开始,排查可能的原因并排除重要或危险的疾病。”

 

Morgan教授承认澳洲的体系存在延误、不便和“繁琐”。

 

但他表示,GP在协调和解释治疗、帮助患者获得合适治疗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他补充说:“GP可以帮助解释检查结果,并和患者一起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ABC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