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完,根本卖不完!华致酒行库存白酒亏了4.37亿

500

华致酒行2025年上半年的这份财报,清晰地展现了公司在营收、库存、财务和渠道等多方面的重重危机。

作者:《号外工作室》

2025年8月19日晚间,华致酒行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财报,这份成绩单着实不好看。

这份财报,犹如一记警钟,无情地敲响了华致酒行在经营层面的诸多弊病,也让投资者和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担忧。

500

01

营收净利暴跌:

核心业务溃败的残酷现实

华致酒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49亿元,同比下降3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20.55万元,同比下降63.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仅为3298.05万元,同比下降76.03%。如此大幅度的业绩滑坡,无疑显示华致酒行正深陷泥沼,难以自拔。

作为营收支柱的白酒业务,在报告期内的表现令人担忧。

白酒产品实现营收36.32亿元,同比下降34.98%,毛利率也仅为8.70%,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华致酒行在财报中将此归咎于经济环境影响,行业深度调整,市场需求下降以及酒类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在同样的市场大环境下,并非酒类零售企业都陷入如此困境,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在市场应对和业务运营上的能力。

行业深度调整确实是不争的事实。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在非必要消费领域愈发谨慎,商务宴请、礼品馈赠等场景的高端及次高端酒类消费需求持续减弱。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一季度白酒产量103.2万千升,同比下降7.2%,行业或迎来连续第八年产量下滑。在需求端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行业库存压力剧增,社会库存高企,部分酒类产品价格倒挂,整个行业利润率下滑。

然而,华致酒行在这场行业危机中,显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02

库存积压:

4.37亿存货缩水与5576万跌价准备的沉重代价

库存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在华致酒行的财报中显得格外扎眼。2025年上半年,华致酒行的存货从年初的32.59亿元降至28.22亿元,减少了4.37亿元。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公司“加大力度清理库存”的成果,但深入分析,这背后是巨大的价值缩水和减值风险。

上半年,华致酒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576.58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高达-78.35%。这意味着,近八成的利润被存货减值吞噬。在酒类价格下行周期中,库存积压越严重,减值风险就越高,华致酒行显然未能有效控制库存规模和结构,导致自身深陷库存泥沼,利润被无情侵蚀。

进一步探究,华致酒行的库存管理策略似乎存在严重缺陷。过去,公司或许过度依赖名酒的囤货增值模式,在行业形势一片大好时,大量囤积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但当行业风向突变,市场需求骤降,名酒价格大幅下跌时,这些曾经的“摇钱树”瞬间变成了烫手山芋。

例如,飞天茅台的市场价格一度从高位跳水,华致酒行仓库中积压的茅台库存,价值大幅缩水,却又难以快速出货,造成了巨额的减值损失。

华致酒行或许未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布局。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年轻化,对个性化、小众化酒类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华致酒行依然将大量资源集中在传统名酒库存上,忽视了新兴市场需求,导致库存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进一步加剧了库存积压和减值风险。

03

财务状况恶化:

资金链紧绷与偿债压力的双重危机

业绩的惨淡和库存的重压,让华致酒行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资金链紧绷如弦,偿债压力更大。

截至报告期末,华致酒行货币资金10.43亿元,看似数额不小,但其中2.79亿元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及涉案资金,权利受限,实际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仅7.64亿元。而与此同时,公司短期借款高达16.36亿元,资金缺口明显,犹如一个入不敷出的家庭,面临着随时可能断炊。

从现金流角度看,报告期内,华致酒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由上年同期的-1.22亿元降至-4.88亿元,同比减少299.2%,主要原因是“偿还贷款和票据到期承兑支出增加”。这清晰地表明,公司在偿还债务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资金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虽然同比增长293.7%至1.17亿元,但这并非源于经营状况的改善,而是“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说白了,是公司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不得不减少从上游拿货,这种被动的收缩经营策略,无疑将对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受预收客户款项减少的影响,公司的合同负债从上年末的4.19亿元骤降至4039.42万元,降幅超九成。这一数据变化,深刻反映出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预付款意愿大幅下降,侧面印证了渠道对华致酒行信心的严重不足。

04

渠道变革冲击:

传统模式失灵与转型滞后的困境

在行业层面,酒类行业渠道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进,而华致酒行在这场变革中,明显掉队,尽显疲态。

头部酒企纷纷发力直销模式,通过自建电商平台、拓展直营门店、与新零售平台深度合作等方式,不断缩短供应链,提升利润空间。例如,贵州茅台今年上半年直销渠道营收400.1亿元,同比增加约62.82亿元,同比增长约18.63%;批发代理(经销)渠道营收493.43亿元,同比仅增加约13.57亿元,同比增长约2.83%。直销渠道已成为茅台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传统经销渠道增长乏力。

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作为酒类流通环节关键参与者的华致酒行,处境愈发艰难。其白酒业务毛利率仅8.7%,不仅远低于酒企直营渠道的毛利水平,更反映出其在产业链中的利润分配话语权持续弱化。酒企为了更好地控制价盘和终端市场,不断推进渠道扁平化,依赖传统分销模式的华致酒行,生存空间正被持续压缩。

面对渠道变革的汹涌浪潮,华致酒行并非毫无察觉,但其转型举措却显得迟缓而无力。虽然公司也尝试布局即时零售,构建“线上下单、门店发货、极速配送”模式,但在实际运营中,并未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在电商和即时零售领域,华致酒行面临着来自互联网巨头和新兴酒类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这些对手凭借强大的流量优势、技术实力和灵活的营销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而华致酒行在数字化运营、客户体验优化、营销创新等方面,与对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华致酒行试图通过收缩策略来应对危机,报告期内注销了6家子公司,并大幅削减销售、管理及后勤人员,致使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0.48%,管理费用下降24.81%。然而,这种“节流”式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降低了成本,但却削弱了公司的市场拓展能力和运营效率,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进一步阻碍了公司的转型发展。

华致酒行2025年上半年的这份财报,清晰地展现了公司在营收、库存、财务和渠道等多方面的重重危机。所谓的“加大力度清理库存”,不过是对前期错误决策的无奈补救。业绩下滑被简单归因于宏观环境,实则掩盖了公司内部管理和运营的诸多问题。而面对行业渠道变革,其转型举措更是流于表面,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乾坤。

倘若华致酒行不能痛定思痛,深刻反思自身问题,迅速调整战略,优化运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那么,等待它的,或许将是被市场彻底淘汰的命运。如今的华致酒行,正站在悬崖边缘,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存亡,而市场,正以严苛的目光,审视着它的每一步挣扎。

头图来源|华致酒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