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抗战戏如何凝聚万千人心?
1941年,日军对冀鲁豫沙区进行了“扫荡”,残酷的“三光”政策给沙区人民留下满目疮痍。为号召群众团结抗敌、保卫家园,冀鲁豫边区抗日救国总会大众剧社赶排了三幕豫剧《沙区“扫荡”》。台上演的是血泪,台下燃的是怒火。每当演到敌人用机枪“点名”、活人填井、刺刀屠戮时,台下就响起一片哭啼声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吼声,当演到八路军反击时,台下就一片叫好声和掌声。剧社到哪里巡演,哪里的群众就纷纷为抗战募捐,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要求扛枪杀敌。以文艺的力量,为时代而歌,为人民服务。真正的优秀文艺作品,不但能传递反抗精神,唤醒民族意识,让“持久战”“团结御侮”等道理深入人心,更能把党的主张化作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凝聚起抗战胜利最坚实的群众根基。80多年光阴流转,文化之光薪火永续。从戏台到荧幕,我们依然要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凝聚起人民的力量——深深扎根人民、热情讴歌人民、始终服务人民并让人民进行评价,方能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