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飙下的万兴科技,“流血”冲击港交所

近日,万兴科技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500

在AI技术如日中天的背景下,国产软件行业的领头羊万兴科技也踏上了AI转型的征途,试图在这股科技浪潮中乘风破浪。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万兴科技的热情之火,其AI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困境,让人不禁对其前景产生深深的忧虑。

自2022年底AI行业爆发以来,万兴科技便积极投身其中,试图通过AI转型实现新的飞跃。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2024年,万兴科技公布了其年度财报,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亏损规模高达1.63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仍在持续,亏损规模为3281.42万元。这样的财务表现,无疑给万兴科技的AI转型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究其原因,一方面,万兴科技在AI业务上的投入巨大,但回报却并未如预期般迅速到来。AI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而万兴科技作为一家非巨头企业,其资源相对有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万兴科技的AI业务尚未能形成足够的竞争力,导致营收占比仍然较小,仅有4.65%。

另一方面,万兴科技的传统业务也受到了冲击。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流量成本的上升,万兴科技的销售费用大幅增长,销售费用率提升至58.95%,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这种“双线作战”的困境,让万兴科技陷入了财务上的恶性循环。

在视频创意类软件市场,万兴科技正面临着来自软件巨头的严峻挑战。以视频剪辑软件为例,Adobe旗下的Premiere Pro在专业领域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其生态体系更是成为了强大的护城河。而在入门级市场,字节跳动旗下的剪映国际版CapCut则凭借TikTok平台的支持迅速崛起。相比之下,万兴科技的产品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尽管今年初CapCut被美国下架给万兴科技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机会,但这一机会很快就被其他巨头所盯上。社交媒体巨头META旗下的Instagram就在今年4月推出了视频编辑应用Edits,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在这种环境下,万兴科技的产品很难脱颖而出,更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面对财务和竞争上的双重压力,万兴科技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聚焦主业,舍弃非核心业务。这一调整虽然有助于公司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但也暴露出了万兴科技在资源分配上的无奈。

例如,万兴科技在2024年11月宣布出售墨刀母公司北京磨刀刻石科技有限公司78%的股权,持股比例降至22%。这一决定虽然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但也意味着万兴科技在在线原型设计与协作平台领域的布局受到了严重影响。与此同时,随着Figma等竞争对手的崛起,万兴科技在这一领域的市场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万兴科技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助力实现突破,但这一举措能否成功仍存在很大变数。

一方面,资本市场对AI技术的热情虽然高涨,但对具体企业的投资却更加谨慎。万兴科技需要证明其AI业务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才能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另一方面,即使成功上市,万兴科技也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实现持续发展,将是万兴科技未来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万兴科技的AI转型之路充满了坎坷与困境。在财务困境、竞争劣势、战略调整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多重压力下,万兴科技需要更加谨慎地制定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才能在这条转型之路上走得更远。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支持,而万兴科技能否在这场转型中坚持下来并实现突破,仍是一个未知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