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再入白宮 「普澤會」還有多遠?
作者:深喉,自由撰稿人 。
俄乌欧美之间的共识时间不得而知,但近期这密集的元首会晤,起码留给了全球外交界很多期盼和猜想。
美國白宮18日迎來又一次關鍵會晤。
今年2月的白宮會晤,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發生激烈爭執,最終不歡而散。半年後,雙方選擇再次對話。
不同的是,這次澤連斯基主動調整策略,他一改以往的「軍裝風」,穿著較為正式的黑色襯衫與夾克,避免了因服裝問題被批評「不尊重」的爭議。在言辭上,他更是抓住機會不斷表達感謝,顯然是為了避免重演之前的僵局。
特朗普在公開環節重申,美國願意為烏克蘭提供「非常好的安全保障」,但話鋒一轉,他也強調「應由歐洲承擔主要責任」,因為戰爭發生在歐洲大陸,美國只能「協助參與」。
這一表態既延續了他在競選和執政中的一貫立場,避免美國承擔過多直接成本,也再次將矛頭指向歐洲盟友。
隨後舉行的多邊會談中,北約秘書長、歐盟委員會主席以及多名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悉數到場。儘管場面熱鬧,但分歧並未掩蓋。
德國總理默茨等歐洲領袖再度呼籲「先停火,再談判」,認為這是進入下一輪談判的必要條件。然而特朗普卻公開質疑「是否需要停火」,並表示他以往處理的衝突沒有一場是先停火的,而是直接進入談判。
這番話意味深長。美歐之間對於「談判是否應以停火為前提」的分歧,其實折射出各自不同的戰略考量。
對歐洲而言,戰火蔓延意味著安全風險持續升高,因此「先停火」至少能緩和局勢。而對特朗普而言,他更關注的是盡快推動一份全面協議,以展現「談判解決」的政治成果,而不願陷入曠日持久的停火安排。
在公開的發言環節中,「安全保障」一詞被反覆提及二十次以上,足見這是各方當下最關注的焦點。
特朗普宣稱,美國已經做好提供保障的準備,但歐洲才是「第一道防線」。法國總統馬克龍則提醒,任何有關安全的安排都不僅關乎烏克蘭,而是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因此歐洲不能缺席。
澤連斯基則把握機會再次感謝美國的「強烈信號」,同時提出戰俘交換等具體議題,試圖在會議上取得實際進展。他還特意向特朗普轉交了妻子葉蓮娜寫給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的信件,這些細節顯示出烏克蘭方面正全方位展現誠意,以維繫來之不易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多家媒體報導,特朗普在多邊會議期間突然中斷討論,起身去給普京打電話。隨後,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公開表示,他正在安排澤連斯基與普京舉行直接會晤,並計劃在此之後舉辦美俄烏三方會談。
對於長期陷入戰爭的烏克蘭而言,這樣的安排既可能帶來突破,也可能意味著更多不確定性。澤連斯基在公開發言中表示,所有敏感議題將在三方會晤時討論,顯示他並未排斥特朗普的提議,但能否真正落地仍待觀察。
即使外交場合充斥「停火」「談判」的表述,戰場上的激烈交火仍未有絲毫緩和。就在白宮會晤開始之前,烏克蘭首都基輔再次響起防空警報。
烏軍稱,俄軍米格-31戰機攜帶高超音速導彈升空,導致全境警報拉響。俄方報道,東部戰場上,俄軍持續在哈爾科夫州和頓涅茨克地區發起攻勢,擊毀烏軍裝甲,並宣稱阻止了烏軍在蘇梅方向的反攻。烏方則表示成功打擊了俄境內一處輸油泵站,迫使「友誼」輸油管道停擺。
外交與軍事兩條線路同時推進,無疑增加了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
回顧整個18日,澤連斯基的最大變化是態度上的收斂。
無論是著裝選擇還是言辭表達,他都努力營造一個「合作、感恩」的形象。與半年前的激烈交鋒相比,這種姿態轉變或許反映了烏克蘭當前的處境:援助疲勞日益明顯,美國內部對援烏爭議持續,歐洲則在如何承擔責任上分歧不斷。
在這種情況下,澤連斯基更需要用「放軟身段」來確保支持不會減弱。
澤連斯基的這種調整並非單純的外交禮節,而是一種現實選擇。他需要特朗普的承諾,哪怕這些承諾更多是政治性質而非實質資源;他也需要歐洲表態,哪怕歐洲內部難以統一立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