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专利又“盯”上出海中企,吉利恐遭18国禁售

《星岛》记者 周昊 实习记者 李誉

近日,据德国专利媒体JuvePatent的报道,由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曼海姆分庭披露,通信巨头诺基亚已对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及其旗下极氪、领克、路特斯和Smart四大品牌发起专利侵权诉讼。

500

8月19日,吉利方面向《星岛》表示,很多全球科技企业都曾经历或正面临专利侵权起诉,这也是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以诉讼逼迫商谈

诺基亚此次诉讼以蜂窝通信领域专利(SEP)为核心,包括EP3799333(4G/5G前导序列分配技术)和EP4090075(5G波束切换技术)等专利。这类专利如同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任何要接入公共通信网络的智能终端都无法规避。

法律专业人士指出,诺基亚选择在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提起诉讼,其判决将在多个成员国范围内同步生效,从而形成更强的威慑效果。

此次诉讼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如果法院认定吉利侵权成立,其相关车型将在德国、法国等18国面临全面禁售。对于吉利来说,这不仅意味着要丧失欧洲市场,更直接影响其全球化战略进程。

目前,吉利正在加速海外市场的布局。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吉利全年出口汽车41.45万辆,同比增长57%,其中欧洲市场占据关键份额。截至2024年12月,领克海外出运量累计超8万辆,连续三年位列欧洲市场单车价格4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出运量第一。领克已在欧洲布局7个核心市场,计划2025年扩展至22个市场,也已在欧洲外的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地开设32家门店。

行业分析普遍认为,诺基亚的诉讼更像是一种商业谈判策略。其目的是迫使吉利就4G/5G技术使用许可费重新谈判,以获取更高的专利授权收入。

诺基亚在给IP Fray的声明中表示:“吉利多次拒绝我们提出的专利许可协议提议,这使其在已获得许可的竞争对手面前取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我们只能采取法律行动,但仍愿进行善意谈判。”

专利风险不容小觑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布局,知识产权风险持续升温。诺基亚针对中国企业的专利诉讼已非偶发事件,而是全球化进程中新常态的集中体现。此前,诺基亚曾多次因专利问题起诉中国企业。

2022年,诺基亚以OPPO和vivo涉嫌侵犯其与吉利案中相同的EP3799333等SEP通信专利为由,将OPPO和vivo诉至德国法院,法院下达禁售令,两品牌在德国市场全面停售。直至2024年初,OPPO与vivo才先后宣布与诺基亚达成和解。

2023年,诺基亚以小米部分手机产品未获完整标准必要专利(SEP)授权即销售为由提起诉讼,法院最终裁定小米在德国部分地区暂停相关产品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诺基亚委托的律师事务所Arnold Ruess,正是此前与OPPO、vivo在德国打官司的同一团队。

业内认为,诺基亚发起诉讼的根本目的是使被诉企业接受其专利许可条件并支付高额许可费。以本次吉利诉讼为例,诺基亚通过专利池Avanci向整车企业收取专利费,目前定价为每辆车49美元(包括4G约20美元,5G约29美元),以吉利2024年出口量估算,其专利费年成本即可超过2000万美元。

目前,专利授权业务已成为诺基亚的重要利润来源。

2023年全年,诺基亚负责专利授权的技术业务集团的营业利润高达7.34亿欧元(约57亿元),占总营业利润的43.4%;2024年第四季度,技术部门营业利润达3.56亿欧元,营业利润率高达76.9%。2024年诺基亚与传音、惠普、三星等企业签订新协议,专利收入超13亿欧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车企专利布局集中在电池、车身结构等传统领域,而智能网联核心技术专利储备薄弱,布局范围远落后于国际车企。

此次吉利再遭诺基亚专利诉讼,折射出中国车企出海后在欧洲等市场遭遇专利围堵的问题,而随着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提速,来自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将不容小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