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销售体系调三次,理想汽车图什么?
作者:308
编辑:经纬
随着理想 i8 的到来,理想汽车进入了新一轮全面调整期。
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理想 i8 在发布后的第七天,进行了快速的产品价格调整,此前的 Pro/Max/Ultra 版本统一调整为 33.98 万元的标准版,后排娱乐屏套装以 1 万元的价格选装。
另一方面,在消费者感知不强的地方,理想汽车自身也在多个企业的维度进行着快速调整,包括供应、生产、销售等多个方面以及其所相应的人事、组织和部门。
其中,理想汽车最近的一次调整,涉及到销售端。
就在 8 月 14 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在内部会议中宣布调整销售和服务体系,此前在 3 月份设置的「五大战区」被撤销,而是由总部直接管理全国 23 个区。
另外,原有五大战区的中区负责人韩希担任理想销售业务负责人,向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汇报。
如果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理想汽车在销售层面的新一轮调整,当然不是孤立行为——某种程度上,它是理想汽车在进一步走向纯电战场过程中的必要之举,也是理想汽车以「成长」为核心驱动力继续向上的体现。
销售体系变革,核心是迎接纯电
理想汽车这一次变革销售体系,更像是其自我纠正机制快速反映的一种外在表现——其核心逻辑在于,自从 2025 年开始到现在,理想汽车的销售体系依然经历了数次变革。
而这些变革背后,都有一个重要背景:理想纯电战略的持续深入。
2025 年 3 月,理想汽车的「销售和服务群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变革调整——这一业务板块包括零售、售后服务、充电、质量运营、海外业务等板块,总负责人是时任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
在这次变革调整中,理想汽车对零售板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原有的 26 个战区合并成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而各个战区则对各自的销量、利润和 NPS(净推荐值)负责。
这五大战区的负责人,都向邹良军汇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调整中,原来负责总体零售业务的销售副总裁韩希被任命为中区零售负责人。在媒体报道中,这一变动被解读为减少管理层次,加强赛马。
对于这次调整,理想汽车当时回应称,此举借鉴了苹果等国际企业区域化管理的经验,推动「区域深度服务+总部能力赋能」的区域组织升级;不仅如此,通过将决策权下沉至五大区,各区域可快速响应本地用户个性化需求。
而在外界的解读中,有媒体和行业人士称,这一动作,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当年的销量目标而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纯电 SUV 的上市做准备——毕竟,在纯电和增程的产品区分下,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属性更加明显。
不过,在 3 个月后,情况迎来了重大变化。
6 月 27 日,理想汽车发布内部信,宣布原有的「销售与服务群组」与「研发与供应群组」合并为「智能汽车群组」,负责人为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向董事长兼 CEO 李想汇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调整中,原高级副总裁、销售与服务群组负责人邹良军转任公司顾问。
按照理想汽车官方的说法,「智能汽车群组」的成立,是通过研发、供应、销售、服务的端到端经营与深度协同,更好地实现面向用户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经营闭环。
对此,一位接近于理想汽车的行业人士分析称,理想汽车这次调整,本质上是为了进一步消除部门墙,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为理想纯电 SUV 的发布做好销售端布局。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理想汽车在 8 月中旬进行的这一轮变革,其实在 6 月份就已经看到先兆了。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理想汽车在销售端成立五大战区后,各个战区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这其实不利于理想汽车在销售端实现整体发力,扩展新客户。因此在三个多月的试水之后,理想汽车也已经在思索调整下一步动作。
本质上,在经历了 6 月份的组织调整之后,8 月份的销售端调整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这位行业人士表示,「这里面的核心逻辑,还是理想汽车希望第一款纯电 SUV 理想 i8 之后看看市场的反馈,而 i8 发布会后,理想汽车已经意识到,销售端的变革势在必行」。
破解「纯电+增程」双线作战的难题
对于当下的理想汽车来说,如何在产品体系正式进入到「纯电 + 增程」双线作战时代之后,继续保持原有的销售势头,成为当前公司上下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当然,眼下对于理想汽车来说最关键的车型,自然是首款纯电 SUV 理想 i8。
7 月底,理想 i8 以 32.18 万元到 36.98 万元的价格正式发布。这个价格,在与此前 35 万到 40 万元的预售价形成较大落差的同时,也凭借与理想 L8 完全一致的起售价,让外界看到了理想汽车冲击纯电 SUV 市场的决心。
然而很快,理想 i8 在发布一周之后迎来了价格调整。
具体来说,基于大定数据的市场反馈,理想 i8 以原有的 Max 版本为标准版,将理想 i8 的最新价格统一在 33.98 万元,并且以 1 万元的「后舱娱乐评套装」作为选装项目,实现了理想 i8 产品体系的简化更新。
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理想 i8 的价格更新,一位长期跟进理想的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智见 Time,这次更新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毕竟,从产品供应的角度来看,这涉及到供应链的重大调整,包括欣旺达的电池供应和地平线的智驾芯片等,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协商并达成共识。
因此,这样需要极大的魄力和执行力。
当然,从销售端的角度来看,理想 i8 在重新定价之后,其面向消费者的解释成本确实减少了一些。
一位长期从事汽车销售的行业人士告诉智见 Time,理想 i8 最初的起售价是 32.18 万元,这个价格与理想 L8 的起售价相持平,确实看起来很有诚意;但是从销售端的角度,一线销售人员需要向消费者话花大力气解释,同样是 32.18 万元,到底是该买纯电还是增程,这个还是比较难的。
也就是说,同样的起售价,其实反而增加了一线销售人员面向消费者进行价值传递的难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想 i8 统一调整为 33.98 万元起,就避开了与理想 L8 的三个版本直接对标的局面,而且 34.98 万元就能够获得与此前理想 i8 Ultra 版本完全相同的配置,对于车主来说是一个重大激励。
「这对于一线销售来说,也是好消息」,上述汽车销售行业人士称。
当然,对于理想汽车的众多一线销售来说,随着理想 i8 开始与理想 L 系列共同开始销售,「纯电 + 增程」的全新产品体系,是他们不得不重新适应的。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在纯电加入后的产品格局下,他们在面向新的潜在客户群体时,既要面向增程潜在用户传递出理想 L 系列作为增程产品的固有产品优势,也需要面向更加关心纯电的用户纯电理想 i8 作为纯电产品的价值,而且两种话术之间还不能出现彼此冲突的情况,所以这就是一线销售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么,撤销五大战区,是否会有利于理想汽车「纯电+增程」产品体系的销量增加?
对此,上述行业人士认为,短期还存在变数,但是从长期来看,肯定是有助力作用的;原因很简单,对于理想汽车来说,销售端的核心目的还是应该放在最大化开拓新客户,五大战区的模式目前已经被认定为不适用于当下的状态——但调整本身其实也是需要过程的。
「可以理解为,当前的调整,也是为接下来的理想 i6 做准备」。
理想的纯电之路,也需要从 0 到 1
在走向纯电的过程中,理想汽车和它背后的李想,其实一直都在不断在修正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024 年 3 月 21 日,在理想 MEGA 上市失利之后,理想汽车 CEO 李想发布了一封全员内部信。他信中明确表示,公司错误地把理想 MEGA 的从 0 到 1 的阶段(商业验证期)当成了从 1 到 10 阶段(高速发展期)进行经营,这是公司对于纯电战略节奏的误判。
李想还明确表示,理想 MEGA 和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理想 ONE 和增程电动的从 0 到 1 阶段。
于是,从理想 MEGA 的后续操盘表现来看,理想汽车一方面继续坚定地继续传递 MEGA 的使用价值,使之获得目标用户越来越多的认可;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用户反馈的产品问题,在原有 MEGA 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理想 MEGA Home 版本。
可以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一系列的调整之后,理想 MEGA 已经成功逆袭。一个直接的证据是,2025 年 6 月份,理想 MEGA 销量突破 2300 台,拿下了 50 万元以上 MPV 销量第一的成绩。
当然,理想 MEGA 的逆袭,并不意味着理想纯电已经走完了从 0 到 1 的过程。
原因也显而易见的——理想 MEGA 毕竟是一款定位于 50 万以上的纯电 MPV 车型,它所面向的市场空间毕竟是有限的。不仅如此,在 2024 年 MEGA 上市失利之后,理想汽车已经对其纯电 SUV 的节奏和命名方式进行了调整,MEGA 也因此成为单独的产品序列。
所以,对于理想汽车来说,真正要验证其纯电体系化能力和大规模市场效应的,自然是定位于纯电 SUV 的理想 i 系列。
那么,如何评价理想 i8 上市之后的一系列表现?
对此,一位长期跟进汽车市场的分析人士告诉智见 Time,对比来看,如果说理想 MEGA 在 2024 年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因为过度自信而导致的节奏的误判,那么理想 i8 的上市过程,其实能够反映出理想汽车对于纯电汽车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敬畏之心,「甚至有点过于谨慎了」。
正是因为这种谨慎态度,理想 i8 不惜放弃了部分毛利空间,在一开始的价格定位中采用了与理想 L8 完全一致的起售价,核心逻辑还是想用这个价格降低理想 L8 增程用户面向纯电的迁移成本,也就是「稳住自家的基本盘」。
这个逻辑其实没什么错——但问题在于它的着力点在于价格,而不是用户更加重视的类似于「冰箱彩电大沙发」这样的固有产品价值。而后者,才是理想 i8 潜在车主更在意的东西。
所以,李想才在后续的 i8 价格调整中表示,「是我们陷入惯性思维了」。
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之后,无论是李想本人,还是理想汽车上下,整个公司都已经完全明白,在经历了增程系列的成功之后,包括理想 MEGA 和理想 i8 在内,理想纯电反而是一场更具挑战、更加激烈的战争——它也将是一场持久战。
而包括 8 月份的这次销售体系调整,也是理想汽车应对这场持久战的其中一个动作罢了。
其实回头来看,纵观理想汽车一路走来的历程,它固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实打实地踩了不少坑,犯了一些错误——从总体而言,这家车企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在问题暴露之后,它能够从公司上下的意识、决策和执行层面快速面对、快速决策、快速调整。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理想汽车的底层竞争力之所在。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其实也更能够理解李想在其微博上置顶的一段话。他在那段微博中表达了一个关键意思,理想汽车的核心驱动力只有两个字:成长。当然,成长确实是一个很难具象化的词汇,但是如果理想纯电走完从 0 到 1 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将会是这一抽象词汇的最佳注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见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