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R来上海募集人民币了
风向标一幕来了。
投资界获悉,KKR旗下境内私募投资实体——开德时璞(上海)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经在中基协完成基金备案,正式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
这意味着,KKR来上海成功试水募集人民币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为开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新上海办公室去年刚刚开张。
2025东升西落,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正如火如荼。正如今天,A股市值有史以来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我们在起伏中看到了这样一支队伍——外资机构络绎不绝地出现在这里,买爆中国资产。也许这只是一个开始。
KKR首支人民币基金
落地上海
先来看看这支新基金——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显示,开德时璞(上海)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开德时璞(上海))成立于2025年6月,注册地在上海浦东市,基金类型是“股权投资基金”,币种为人民币现钞,开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开德(上海))为基金管理人,背后正是KKR。
投资界了解到,这是KKR在上海募集的首支在岸人民币基金,LP阵容浮现:包括国内头部机构平安资本旗下母基金、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曹氏家族企业“曹宝记(TPC)”,以及国际资管巨头施罗德旗下基金。
这一幕酝酿已久。早在2023年10月,上海金融官微曾公告一次会面——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会见了KKR全球合伙人、亚太区执行主席路明一行。此次会面中,路明表示KKR集团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并介绍了KKR未来在上海的发展计划。周小全则表示,热烈欢迎KKR在沪设立人民币平台,参与国内市场投资和申请上海QFLP试点业务。
后来,开德(上海)等三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沪举行集体开业仪式,并新开了一间办公室——位于兴业太古汇中心。其实KKR上海办公室在2017年就已经启用,新办公室就在此楼下。
如此种种,是KKR进一步耕耘上海的写照。
此次落地上海临港,上海临港官方表示,KKR试水募集人民币基金并落子临港,不仅是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关键里程碑,也彰显了临港作为金融开放创新前沿阵地的独特吸引力。凭借开放优势、制度优势及政策优势,临港正在成为外资机构深度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推进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枢纽。
KKR在中国
最新要买大窑汽水
目前,KKR上海办公室共有十余人。其中孙铮是开德(上海)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他早在2007年就加入KKR私募股权部,后来一路晋升到管理层,曾参与字节跳动(今日头条)、开域集团、乖宝集团等项目的投资,现任KKR投资集团合伙人。
许康为开德(上海)的总经理、投资负责人,他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后获得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在麦肯锡(上海)和黑石集团(香港)有过工作经历,2013年9月起进入KKR投后管理部担任副总裁,现在是KKR私募股权投资团队董事,投过懂车帝、迅策科技、开域集团、圣农发展、现代牧业等公司。
他们将共同管理KKR第一支人民币基金。
执掌超6860亿美元,KKR历来活跃于中国创投圈,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总投资额超70亿美元,投资了南孚电池、蒙牛乳业、雷士照明等一系列行业龙头,还买下连锁药房公司全亿健康,此外字节跳动、乖宝宠物、瑞辰宠物医院等明星新经济公司背后都有KKR的注资。
“我们倾向于选择行业相对成熟,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市场份额较为集中的行业。”年初孙铮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在这些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定价权和盈利水平以及存在一定管理和运营效率提升空间的企业,KKR更为青睐。
他也客观地指出,这两年KKR在国内的投资数量和金额比往年少。原因在于,并购交易的买方和卖方对价格的心理预期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在今天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买方相对比较谨慎,希望通过比较合理的价格实现交易。”
但整体来看,KKR认为今天市场所存在的并购机会远多于5年、10年之前,正是布局的好时机。
正如KKR在中国的最新出手——大窑汽水。据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KKR公司收购远景国际有限公司股权案”已获批,后者远景国际被指是大窑的关联公司。换言之,KKR要将国民汽水品牌大窑收入囊中了。此外,星巴克中国的业务出售正轰动全球PE圈,KKR也在激烈的竞购队伍之中。
Buy complexity,sell simplicity——期待KKR在中国的下一个big deal。
最好的资产依旧在中国
一批外资正争相来到这里。
今年,汉斯(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股东为全球知名房地产运营商Hines。这是年内又一家完成登记的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之前还有范达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淡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安耐德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等。
当中,淡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颇具代表性,背后是淡明资本。这是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旗下的独立全资子公司,曾在2023年10月宣布规模33亿美元的第一支基金True Light Fund I,投资于大中华区高质量投资机会。淡明资本上海办事处随之浮现——位于静安嘉里中心,是其全球除新加坡总部外,唯二的办公室。
如此一幕幕,是中国资产重估大潮下的一缕缩影。
历史性时刻来了——今天(8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报3740.50点,创10年新高;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这是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市场赚钱效应持续积累,外资加速进场扫货,思源电气、双环传动、华明装备、宏发股份等个股被“买爆”。
另一边港股中国资产大涨景象历历在目,外资机构纷纷入场抢筹。香港交易所中央结算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稳定型外资与灵活型外资的持股比例累计达到60.4%。
海外资金的态度发生强烈变化,他们愈发意识到——最好的资产在中国。“全球资金对投资中国的兴趣,可以说正处于过去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一位知名VC投资人分享体感。他接触的一些外资LP沟通希望拿到有关中国科技公司的更多信息,当中不少人要回到中国市场,不愿错过中国科技崛起的机会。
中国创新药回暖便是有力印证。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透露,一些国际投资人很后悔没来港股参投 中国的创新药公司,错失了这一波机会,“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一批中国创新药企业的临床数据很惊艳。业界发现,原来中国公司能做得这么好,海外药企龙头纷纷开始跟中国创新药企业合作。”
“大家已经很清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供应链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孤立是不现实的,世界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全世界。”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此前在清科年会上聊起全球变化。
世界波动起伏,想起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那句:The next China is still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