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现金“护体”,中概股康迪科技“机器人+换电”双牌加成能否迎来价值重估?
据悉,8月19日,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概股康迪科技(NQ:KNDI))就要交出2025年中成绩单了。比起往年,这次财报的看点格外多——一边是市场紧盯的营收下滑传闻,一边是公司账上近3亿美元现金储备(相当于市值3倍)的“底气”,更有机器人、换电两大新业务的进展吊着投资者胃口。这家靠智能电动低速车打响北美市场的中国企业,如今想靠“AI+新能源”翻身,能成吗?
押注北美痛点!康迪科技的机器人生意不一般
今年6月,康迪科技悄悄和“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搭了伙,一出手就是两个针对性极强的项目,全是瞄准北美市场的“高价值痛点”。
一个是“安防巡检四足机器狗”。去过北美的人都知道,当地人工成本高得吓人,普通工人时薪都超30美元,工业厂区、大型园区的安防巡检要是靠人,成本根本扛不住。康迪这款机器狗不只是“会跑”,还装了自家研发的“云-边-端”智算系统,复杂环境也能应对,相当于给客户省了一大笔人工开支。
另一个是“智能高尔夫球童机器人”。高尔夫在北美是高端休闲刚需,康迪本来就做高尔夫球车,这次把云深处的运动控制算法融进去,未来机器人能实现自主导航、避障,还能跟着用户走,约等于一个“不用发工资的专属球童”。
关键是,康迪没走“从零开荒”的路。它在北美早就铺好了渠道——Lowe's、Costco这些大零售商里,上千家门店都有其产品。现在把机器人塞到现有渠道里卖,省了一大笔开拓成本。同时,背靠中国产业链,康迪的机器人在成本上比波士顿动力这些国际巨头有优势,运动控制算法成本能低40%。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高达328亿美元,这波红利康迪显然不想错过。
抱上宁德时代大腿!换电业务踩中三重利好
就在财报发布前一周,康迪还放了个大招:全资子公司中换电和宁德时代签了《框架采购合同》,正式成了宁德时代换电站设备供应商,首个重卡换电站订单都已经对接上了。
这并非简单的“供货合作”,背后隐藏着三重业务利好:
首先是“政策利好”。工信部预估8月30日将发布换电新国标,重卡换电设备得统一接口,到时候旧设备改造需求会集中爆发,康迪正在合适的时机入局。
其次是“需求利好”。7月新能源重卡销量已经止跌回升,新换电站数量比过去12个月的平均值还高,已到需求爆发的节点。宁德时代提出的“万站计划”,今年就要建不少于500座换电站,康迪作为供应商,订单量层面有一定保障。
最后是“现金流利好”。伴随着宁德时代加快付款节奏,8月承兑汇票贴现余额到年内高位,这对康迪来说,相当于现金流更稳了,无需过分担忧“账期压资金”问题。
更长远来看,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骐骥底盘换电”此类解决方案,康迪都能参与合作共同推进重卡换电标准化。换句话说,康迪不只是卖设备,而是深度绑定了宁德时代的换电生态,这在行业里可谓稀缺资源。
财报不用慌?3亿现金+反关税操作够“抗打”
虽然市场都在猜半年报可能会有收入下滑,但康迪的“抗风险能力”其实藏在细节里。
最直观的就是现金储备。账上3亿美元现金,同时是市值的3倍!要知道同行涛涛车业的现金市值比才15%,康迪就算好几年没收入,光靠这笔钱也能支撑新业务研发。而且之前康迪还以每股2.05美元(比现在股价高60%)回购了189万股,管理层用自己的钱押注,这波操作也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面对北美关税这些贸易风险,康迪也早有准备。它在中国台湾合作生产,还布局北美组装线,用“原产地规则”避关税;和中比能源合资的美国电池厂,本土化率超50%,符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对比之下,涛涛车业靠越南出口,海运要45天,还得面对东南亚人工涨价、关税政策多变的风险,康迪这波“本土化布局”稳健许多。
当然,财报里还有几个点值得重点关注:和云深处合作的机器人有没有开始交付、订单量多少;宁德时代换电站首站能不能在年内建好;研发费率能不能维持在12%以上——这些都是康迪“转型决心”的试金石。
不抢C位!康迪科技的“差异化生存术”
现在新能源行业,比亚迪“占领”乘用车市场高地,宁德时代“代言”电池标准,康迪科技,,这家成立超20年的老牌中概股,一头扎进了非公路场景、具身智能、换电设备的“非主流赛道”。
其实早几年,康迪就是靠“差异化”起来的——在市场都紧盯着乘用车时,它靠电动低速车在北美抢下了千亿市场。现在再看,康迪所选择的都是“非主流赛道”里的细分需求:北美工业安防需要低成本巡检设备、高尔夫场景需要智能辅助工具、重卡换电需要标准化设备......
观望康迪科技的下半场,如果机器人订单能放量、换电项目能快速落地,手握3亿美元现金的康迪,或将在“AI机器人+新能源”这个赛道迎来一次价值重估。毕竟在资本市场,惊喜的机会往往藏在不被热议的“小众地盘”里。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