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下1.5亿播放的童年回忆《飞天小女警》,又靠什么在二十多年后成功翻红了?

500

小熊猫丨文

“糖、香料还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在一首19世纪的童谣《What Are Little Boys Made Of》里,记录下了这个制作“完美小女孩”的配方。

500

但或许就和我们至今不知道这首童谣是谁创作的那样,创作童谣的作者估计也想不到,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有人打算使用这个配方,制作出“完美小女孩”,就比如,一位叫做尤塔尼恩的科学家。

只不过,制作过程中,他不慎加入了“化学物质X”,好在这场偶然的实验事故,并没有酿成大碍,反而意外诞生了三位拥有超能力、模样可爱、嫉恶如仇的小女孩。

500

守着卡通频道长大的动画片爱好者对这个片段一定不陌生,它正是截取自曾经风靡全球、俘获无数男女老少的卡通动画片——《飞天小女警》

500

至于它所讲述的,正是这三位小女孩:成熟冷静的大姐花花、天真可爱的二姐泡泡,还有热血暴躁的小妹毛毛,团结一心、上天入地缉拿罪犯,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

然而反差的是,在为市民们除暴安良之余,她们只是三个爱赖床、不想上学的幼儿园小朋友。

500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矛盾的双重身份,让《飞天小女警》自1998年首播后就深受小朋友的欢迎。不仅收视率断层,收获了当年卡通频道的收视冠军,还一度成为无数孩子们、特别是女孩儿们心中憧憬的存在。

而这部创作自上世纪末的动画,时隔二十多年后仍有一批属于自己的拥趸:据统计,全球至今约有1.5亿的家庭收看过《飞天小女警》。近两年,它的影响力更是不断地开始扩散。

我们能看到它在商业层面上的联名商品、快闪活动层出不穷,也与各个大牌、名人之间不断开展着合作。作品本身一些新系列的续作、真人电视剧的动向也时不时掀起风浪。

500

飞天小女警快闪

500

与韩国女团newjeans的合作

与此同时,粉丝也变得活跃了起来。最直观的就是同人二创作品的增多。其中既有其他作品与本作的融合梗图,也有基于原作所展开的创作,即便是漫展上也时不时能够见到角色Coser的身影。

500500

毋庸置疑,《飞天小女警》正在经历着一场文艺复兴。有趣的是,驱动这股热潮的主力并非是热衷动画的孩子们,而是成年观众,尤其是女性群体的推波助澜。

起初,我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女性对时尚潮流更高的敏感度。

近年来,千禧复古风的强势回潮,让Y2K、多巴胺美学等元素风靡全球。而《飞天小女警》简约利落的线条、大胆明艳的配色以及独树一帜的画风,恰与当下审美趋势契合。

500

剧集中有一集她们变成了大人模样,特别有千禧辣妹风

不仅如此,动画中甚至融入了一丝与“朋克”、“哥特”等小众时尚风格相呼应的、略带“邪典”(Cult)感的元素。

500

里面的反派就非常的朋克

于是,在时尚博主与潮流品牌的合力助推下,《飞天小女警》凭借其酷炫的美术风格,成功化身为年轻世代追捧的时尚符号,使得IP热度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粉丝内部不断涌现的剧情解析帖子,让我意识到这股复兴浪潮的根源,远不止于视觉与时尚的接轨这么简单。

事实上,动画中所传达的思潮时至今日也未曾落伍,甚至正与当下大众的精神产生着深刻共鸣。

500

毛毛说,“打扫到底有啥意义呢?反正还是会变乱变脏的”

这是正确的

在孩童眼中,它或许只是一部惩恶扬善、妙趣横生的动画片。落到成年观众眼中,它外表那层子供向的标签褪去后,潜藏着的,对官僚惰政、中产生活困境等社会现实的犀利反讽,以及对人性复杂面的深刻探讨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

而其中最值得称道、也最为直接有力的核心精神,无疑是其先锋的女性主义表达。

500

里面的变装抢劫犯

巧妙的是,故事并未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将理念自然融入角色塑造与日常叙事之中,潜移默化地打破惯性思维,传递着性别平等的价值观。一个典型的例证便是尤教授。

这位世人看来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理应将重心放在事业上,但他却一改传统家庭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陈词滥调,既当爸又当妈,包揽了日常所有的家务,料理着小女警们的日常生活。

500

反倒是小女警们,虽然只是学龄前儿童,却总把维护城市治安放在第一位,只要遇到紧急情况就抛下一切不管不顾,像极了如今为了事业而四处奔波的爸爸们……

500

又比如,剧中那位昏庸的市长先生,他对于治理城市可谓是毫无主见,很多时候行使特权都是为了一己私欲,比如说打电话给小女警寻求帮助,居然是为了给他打开酸黄瓜瓶。

500

至于小镇村的大事小事,实际上全靠他身旁那位秘书——贝伦小姐为他出谋划策,化险为夷。

贝伦小姐最标志性的形象,莫过于那身勾勒曲线的红色紧身套装与蓬松的红棕色长卷发。然而,在长达6季的剧集中,她的面容却始终笼罩在神秘之中,仅有一次得以窥见真容。

500500

小时候,我还天真地以为贝尔小姐是因为太高了,比画面的画幅还要高,所以才没办法向观众展示自己的长相。

如今再次回味时,才真正意识到其中的暗喻以及讽刺——在职场中,女性如同贝伦小姐,其能力与贡献常被外在形象所遮蔽,甚至被彻底物化。

500

在1998年的绘制图样上还特别强调了,贝伦小姐不能露脸

作为市长的秘书,她曾被市长称为“brains behind the man(男人背后的大脑)”。可即使她能力强大,承担着市长办公室的所有工作,充当着拯救小镇村的关键角色,人们的目光,依然不由自主地聚焦于她性感的身材与神秘外表,而非其卓越的智慧与价值。

即使身为场外观众的我们,也难以免俗。

500

而动画对女性主义的探讨远不止于此。在极具前瞻性的“为平等而战”一集中,作品更以犀利的笔触,对混淆视听的“伪女权”进行了批判。

故事发生在一次银行抢案中,有位叫致命女的女性罪犯,宣称自己是为了男女平等而作案,并向灌输小女警对男性的敌对意识。

500

值得庆幸的是,在贝伦小姐等成熟女性角色的引导下,小女警们最终清醒认识到:真正的性别平等,绝非基于对男性的憎恨或索取特权,而在于公正与尊重。

而作为秩序的守护者,小女警们的责任是保护所有人——不分性别。

500500

令人意外的是,这部处处宣扬着女性主义精神的先锋作品,其核心创作者竟是一位满怀热忱的男性——克雷格·麦克拉肯

500500

小女警最早的雏形,被他画在了送给哥哥的生日卡片上。

身为角色形象与动画企划的灵魂人物,他不仅塑造了标志性的视觉风格,更以点睛之笔,赋予作品一个直指核心的名字——《The Powerpuff Girls》

这一命名绝非偶然。上世纪美国橄榄球赛场,男运动员们曾以“Powder puff”(粉扑)这一充满贬义的词汇,嘲讽女性运动员的“花拳绣腿”,暗示其力量微不足道。

而克雷格却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歧视性隐喻,将“Powder”替换为“Power”,在戏谑中完成对刻板印象的漂亮反击。与此同时,另一位制作人——劳伦·浮士德的加入,则将这一内核推向新的高度。

500

劳伦·浮士德

作为深度参与创作的动画师与编剧,她丰富的从业经验,让她有了近乎革命性的理念,并以此颠覆当时“女孩动画”的窠臼:

“为女孩制作的卡通并不一定非得充满着粉红泡泡,甜心宝贝,乖乖小女生,女孩也有着真实冲突的故事,女孩也能够理解复杂的剧情,女孩并不像人人想象中那么受宠若惊。”

500

而劳伦的理念并非孤鸣。1998年《飞天小女警》首播之时,恰逢美国第三波女性主义浪潮高涨期。

彼时,新一代年轻女性迫切要求重新定义女权方向,不少新兴的艺术形式顺应时代需求,开始创造满足那一代女性的艺术表达。

最终,三位凝聚了不同女性特质的小女警们,在创作者的前瞻视野与时代浪潮的托举下,跃升为女孩儿们心中强大的代表:她们证明女孩可以勇毅、独立、掌控自身命运,打破了以往动画界对女性角色的扁平化叙事。

500

日后,劳伦在执导《小马宝莉:友谊是魔法》时,仍旧坚守着这些信念,并让它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延续着生长。

500

劳伦执导的G4应该是粉丝间评价最高的一部了

当然,除了女性主义之外,作为一部经典的动画,《飞天小女警》的非二元对立的正邪双方塑造也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正义的一方,它不像普通子供向动画那般一味将她们神化,反而用一些她们身上存在的缺点来强调她们身为人类所拥有的负面情绪。比如,在“父亲节的礼物”这一集中,动画组就刻画了一向成熟稳重的大姐花花在欲望驱使下所展现的另一幅阴暗面。

500

原本设计的三姐妹在平行世界里的邪恶版本“The Powerpunk Girls”因各种原因胎死腹中了

这集故事中,尤教授一直想要一副新的高尔夫球具,但高昂的价格让尤教授望而却步,小女警们想自己攒钱送给尤教授,可吝啬的市长却给不出多少酬金。

正在这时,反派魔人啾啾在小镇村引起了骚动,砸坏了店铺。而花花为了给尤教授送礼,挣扎过后还是顺手偷走了没人看管的高尔夫球具。

500

结果事情败露,尤教授因涉嫌偷盗要被关进监狱中。起初,花花还企图栽赃魔人啾啾,但是另外两位小女警发现花花的话语有矛盾后,花花终于承认是自己偷的,并接受了来自法律的处罚。

500

于是去坐牢了

而对于反派,动画也并非一味地塑造他们邪恶的一面,在不干坏事的时候,他们也会像正常的居民一样生活在城市中。

比如最受欢迎、也是最常出场的反派,魔人啾啾。一开始,它其实是尤教授的助手,但自从小女警们诞生后就一直受到冷落,所以才决定离家出走成为反派干坏事。

500

但他与小女警的关系却不是真正的完全对立,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彼此帮助。

500

比如吵架了会当调解员

由此可见,动画中的正邪对抗只是一个表面性的包装,故事中的生活、交际与情感才是主旋律。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部先锋之作,也难逃商业运作的桎梏。

2005年,《飞天小女警》在美国正式落幕。手握版权的卡通频道旋即瞄准潜力巨大的亚洲市场,并在2006年与日本老牌动画公司,东映动画合作,推出了《飞天小女警Z》。

500

遗憾的是,这部日美合拍作品与原作气质迥异,形神皆失。尽管剧中也出现了一些致敬原作的一些元素,但更像魔法少女与超级英雄的结合体。突兀引入的恋爱剧情,也让它渐渐倒向了传统少女漫的套路中。

因此,《飞天小女警Z》在粉丝群体中也有着较为两极分化的口碑。

500

而后续,卡通频道在2016年推出的重启续作更是让粉丝们眼前一黑。

新加入的黑皮肤角色“碧丝”(Bliss)不仅被取代花花成为三位小女警的大姐,在设定上也被粉丝们质疑为对“政治正确”的刻板迎合,严重背离了克雷格·麦克拉肯奠定的角色精神与故事初衷。

500

也难怪粉丝们怨声载道。毕竟,熟悉的标题下,记忆中的小女警已然面目全非,这种毁童年的事谁遇到了都会不开心。

但换一个角度来想,正是这种落差,反而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原作的弥足珍贵。况且,如今掀起文艺复兴浪潮的,不正是二十多年前那部带给我们无尽欢笑与深邃思考的《飞天小女警》吗?

而那颗在二十多年前射出的、满载着先锋理念的子弹,终于在二十年后,击中了当年一直守在屏幕前孩童的眉心,激荡起迟来却震耳的回响。

500

感谢飞天小女警的努力!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