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普京会晤为何草草收场?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万众期待的特普会令人意外的高开低走,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草草收场,更令人意外的是,花了很大力气促成本次会晤的特朗普居然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给这场没有任何成果的会晤给出满分(10分)的评价。
现在问题来了,为何特普会晤草草收场?
为何特朗普会给这场会晤10分评价呢?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捋一捋这件事。
1 普京的期待落空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基本事实,这场会晤是特朗普促成的,他派出特使奔赴莫斯科给普京开出俄乌停战的条件,这些条件让普京动心之后,才会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亲赴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晤。
为了这场会晤普京在动身之前甚至在国内做出政治安排,以保证即使自己去了美国之后遭遇不测,俄罗斯也不至于失控。
按:普京在国内做出的政治安排就是,安排梅德韦杰夫担任“监国”,非正式接班人久明辅助,考虑到久明皇俄倾向,一旦自己在美国遭遇不测,久明在皇俄派支持下上位对欧洲打核战,梅德韦杰夫可能压不住久明,所以又提拔尼基福罗夫上将担任至关重要的北方军区司令,控制军队。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普京对这场会晤是抱了很大期待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普京兴冲冲而来,却扫兴而去呢?
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出在欧洲。
8月10日,也就是俄美同时宣布普京将在8月15日与特朗普会晤之后的第二天,欧洲六国领导人(英法德意波兰与芬兰)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了联合声明。
这个联合声明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没有欧洲的参与,特朗普与普京达成任何协议欧洲都不会配合实施。
这个联合声明发布之后,特朗普态度立刻出现极大转变。
8月11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开始给外界泼冷水了。
他表示,未来与普京的会面定义为“试探性会议”,并且警告如果认为无法达成协议可能直接采取强硬立场。还强调“达成协议并不是我的责任”。
很明显,特朗普已经开始为未来会晤失败提前甩锅了。
本次普特会面,现场还有一些细节很有意思。
一个是派出B2轰炸机飞跃两人头顶;
一个是在机场摆出4架F22隐身战斗机;
这就带有很强武力威慑的味道了。
但是,武力威慑也要看对象,如果对方只是一个小国元首,这种方式或许还有一点效果。
但是普京何许人也?
掌控俄罗斯数十年的政治强人,别的不说,仅仅是俄罗斯拥有的核武器就足以让全球毁灭。
对于这样的人武力威慑有意义吗?
所以,特朗普的这些所谓的武力威慑的姿态很大程度是做给外界看的:
你看,我对普京很强硬!
更为关键的是,普特会晤最初是安排了两人单独面谈的(不带随员,只带翻译)。
大国元首单独面谈有多么重要这个不需要我来强调了,只有单独面谈才有可能推心置腹讨论一些核心问题,才有可能在核心重大问题上达成妥协。
但是,这个单独面谈也取消了,特朗普与普京各自携带两名下属进行会谈。
从1V1变成3V3.
这样的安排能谈出什么结果才是见了鬼!
说白一点,特朗普对普特会面的一系列的安排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打算谈出什么结果!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场与普京的会晤是特朗普花了大力气促成的,为什么事到临头又改变主意,压根就不打算谈出什么结果呢?
2 特朗普的算计
在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自己揭晓了答案。
特朗普强调,最终协议的制定,当然还是要取决于欧洲与乌克兰是否同意今天美俄对话的结果。
也就是说,特朗普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如果与普京达成协议,然后欧洲与乌克兰不认怎么办?
那丢脸就丢大了。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在全世界出丑的场面发生,特朗普才会了前面会面的一系列“精心”安排:
战斗机等所谓的武力威慑细节是为了给外界展示:
你看,我没有对普京妥协,我很强硬,当然,最后如果达不成协议,也不是我的责任。
从1V1变成3V3其实就是给普京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
抱歉大哥,前面我派出特使提出的停战条件,现在不算数了。我们只需要配合演完这场戏即可。
那么为什么在会面后特朗普又给这场会面打十分呢?
因为这场会面是特朗普促成的,普京之所以冒着风险赶到阿拉斯加来与特朗普会面,是特朗普承诺了一系列停战条件:
——默认俄罗斯占领乌克兰领土现实;
——解除对俄罗斯大部分制裁;
等到普京千里迢迢跑到阿拉斯加,结果特朗普一句话,大哥前面我承诺的不算数了。
这个责任该谁承担?
所以,特朗普捏着鼻子也要给这场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的会面打10分,以掩盖自己毁诺的事实。
那么问题又来了,欧洲6国联合声明发布后就能让特朗普态度180度大转弯,特朗普搞不定欧洲吗?
其实也不是。
本次发布联合声明的就有6个国家:英法德意波兰与芬兰,欧盟有26个成员国,英国甚至还不是欧盟成员国,也就是说欧盟绝大部分成员国都没有在这个联合声明上署名。
这说明什么?
说明欧盟大部分国家还是担心触怒特朗普,所以即便这个联合声明牵涉欧洲的重大安全利益,大部分国家还是选择观望。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欧盟内部确实是一盘散沙,内部成员山头林立,各怀鬼胎。
所以,只要特朗普舍得下本钱,分化拉拢一部分,打击威慑一部分,是完全有可能搞定欧洲的。
但是特朗普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因为不值得。
特朗普的底色就是一个商人,商人本色就是利益得失算得很清楚,赔本的生意是绝对不做的。
我们现在来捋一捋,特朗普促成俄乌停火的基本诉求是什么:
——让美国从欧洲抽身,不让俄乌战争占用美国的战略资源。
这个诉求其实特朗普上台之后已经做到了,特朗普上台之后明确表示,不会给乌克兰提供经济援助,乌克兰需要的军火可以提供,但是要欧洲买单,美国不会派出一个士兵进入乌克兰;
——兑现竞选前给选民结束俄乌战争的承诺。
这个其实也是可以操作,可以甩锅的,本次阿拉斯加会面,特朗普一系列的操作就是表演给选民看的,我很努力了,但是没有达成协议(停火)不是我的责任;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这个其实也是可以操作的。
7月底,特朗普就亲自给挪威财政部长打电话,明确表达了希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意愿,在表达了这个意愿之后,特朗普还与他讨论了贸易与关税的问题。
很明显,特朗普这就是给挪威政府施压,如果不把诺贝尔和平奖给我,那么挪威将面临未来的关税惩罚。
从上述盘点可以看出,其实特朗普对于促成俄乌停火已经没有多大的动力了(核心诉求或者已经满足个七七八八,或者也有其它低成本操作解决方式),所以,当欧洲主要国家联合声明发布之后——也就是欧洲主要国家强硬表态将不配合特朗普与普京达成的协议之后;
特朗普秒怂,态度180度大转弯,将这场精心准备的会面变成一场政治秀表演。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特朗普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决策还是随意性很强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重大事务的决策事先怎么也得准备几个预案吧:
俄乌停战条件怎么设定?俄罗斯能不能接受,不接受怎么办?接受又怎么推进?然后欧洲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条件?不接受怎么敲打欧洲等等。
但是特朗普却不管不顾这些,决策一如既往延续了过去三拍的风格:
一拍脑袋:有了!派出特使赶到莫斯科开出停战条件;
二拍胸脯:成了!普京答应来美国面谈;
三拍大腿:糟了!欧洲主要国家不同意特朗普与普京单独达成任何协议;
大国决策是如此随意,再次证明特朗普团队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另外,普京万里迢迢往阿拉斯加走一遭也不能算是白跑一趟,梅德韦杰夫向外界展示了俄罗斯拿到的结果。
最核心的就是一条:美国未来不会进一步升级对俄罗斯的制裁。
这对俄罗斯很重要。
俄罗斯目前主要财政收入主要靠着对外出售能源,能够顶着西方制裁大量公开购买俄罗斯能源就两个国家,中国与印度,其他国家买俄油都是通过俄罗斯的白手套偷偷摸摸地干。
如果美国升级对俄制裁,特别是宣布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进行二级制裁,那么除了中国之外,印度大概率是顶不住的,俄罗斯其他白手套可能也顶不住。
那么必然导致俄罗斯出口收入锐减,这对于俄罗斯目前摇摇欲坠的经济将是雪上加霜。
因为是特朗普自己毁诺导致普京白跑一趟,所以于情于理特朗普也只能对普京承诺未来不会升级对俄制裁。
当然,特朗普放弃对俄升级制裁也有充分理由——这是会面没有达成成果是因为欧洲的干扰嘛。作为美国为了斡旋俄乌和平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所以俄乌的事情我未来就不管了。
要论甩锅的本事,特朗普堪称天下第一。
最后再说几句。
阿拉斯加会面草草收场,俄乌和平看起来遥遥无期。谈判双方都谈不拢就只能在战场上见真章了,俄军目前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最大的隐忧还是经济上已经快要撑不住了,为了继续战争,俄罗斯这一次搞不好就真要割肉换续命银子了。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