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竖中指的他,真酷!

来源 | 摇滚客

500

今日BGM,《空帆船》,朴树

本文约2852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去年我读过一本长篇小说叫《耶路撒冷》,作者是70后作家徐则臣。

这是一本聚焦于70后命运的小说,曾在2014年获得老舍文学奖。

《耶路撒冷》中有一个叫“铜钱”的人物,他是个傻子,整天在铁路附近徘徊,嚷嚷着:“我要到世界去。”

铜钱是书中最不起眼、最边缘的角色,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连傻子都知道要到世界去。

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了电影《大三儿》,三儿也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边缘人物。

基因缺陷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左右,在别人眼中是个可怜人,因为命运如此,他注定比他人更艰难地活下来。

可三儿却不安天命,他心中有更辽阔,更大的世界。

动不动就竖中指,总是笑着说这是国际手势。

500

整个电影正是围绕他心中的世界一点点展开,最终他踏上了西藏的旅程,远赴信念中的世界。

了解三儿的故事后,我陷入思考。

小人物该如何爱?如何活?

他们可能卑微地活着,生若蝼蚁,命如野草。

可灵魂却如此洁净。

500

最早留意这部电影是因为朴树。

七年前,朴树重新录制《空帆船》,为的是宣传电影《大三儿》。         

当年朴树看完电影后,主动找到导演,要求为这部电影做些什么,这才有了电影版的《空帆船》。

他在微博写道:

“站直了活下来,朴实一点,不穿金戴银不骗人。”

500

朴师傅提出疑问:“在这个社会,为什么那么难?”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中,有太多的人用力活着。

大三儿也是一样。

大三儿真名叶云,患有侏儒症,生活在内蒙古的小县城,在家排行老三,所以身边的人都喊他三儿。

电影《大三儿》上映那年,他46岁,单身,无儿无女。

喜欢抽烟,说起话来倍儿精神。

三儿有两个哥哥,相继死于车祸。

500

后来母亲也死了。

这个家里只剩他和八十好几的老父亲相依为命。

由于从小患病,身体短小,是别人口中的”残疾人”,再加上至今没有娶老婆。

纵使四十好几了,依旧是父亲的心病。

一大把年纪的父亲,担心哪天自己撒腿一走后,小儿子无依无靠,没法好好活下去。

用外人的话说就是“命苦”。

命运如此,无缘大富大贵,连找一份工作都成了奢侈。

辗转多年,只有一家铜厂愿意给他提供个扫地的活儿。

500

一个月一千来块,生活是拮据了点,好歹勉强能吃饱穿暖。

转眼四十好几,三儿还是在小县城的工厂里,拿着跟他身高差不多的拖把,在楼道来来回回摩擦。

从走廊的一头到另一头,重复着同样的生活。

他这一生似乎就这样了,被生活钉死,没有别的可能。

只能艰难、卑微地活下去。

可能怎么办呢?

要么熬、要么死、要么拼。

500

大三儿,选择拼一拼。

他有伟大的梦想,有尚未奔赴的远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神圣的西藏,走到布达拉宫跟前,爬到珠穆朗玛峰,看一眼静谧的星空。

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对于普通人来说,无非就是金钱成本和时间问题。

但是对于大三儿来说,这是要命的代价。

500

首先他要解决经费问题,去一趟西藏对于一个收入只有千把的小镇居民来说,太过吃力。

其次是身体因素,由于患病他的心肺功能比别人要差很多。

所以当他提出想去西藏时,父亲坚决反对,约好一起去的哥们也再三劝导让他放弃这个念头。

500

西藏,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旅行。

对于大三儿,是一次革命,道路且长,路途艰辛。

最终他写下了遗书,瞒过父亲,执意走向远方。

他只是比大多数活得用力点,可是他的灵魂不简单!

500

小人物如何爱?如何活?

我从大三儿身上得出的答案,是“体面。”

这份体面里,有一份乐观、一片纯洁、一丝执着和不卑不亢。

大三儿是个小人物,对他来说仅仅是“活着”就已经很吃力。

他渴望爱,也渴望财富,关心海内外大事,心系远方。

也许只是幻想,但那又怎样?

用他自己的话说: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敢想才有可能。

首当其冲是发财梦,三儿经常买彩票,想着某一天能中5百万,瞬间脱贫。

中了大奖先买几间商业门市房,然后拿一点投资,最后留一些奢侈一回。

倍儿爽!

500

500

可现实呢?

他会因为一块钱和三轮车师傅争执,当对方反驳说生活不容易的时候,他难过地辩解:

“是,我也不容易啊,我这活着。”

500

说完还不忘继续砍价:“四块!”

他也渴望爱。

和厂里的工友闲聊打趣间, 他说自己有去医院做检查,看看身体结构是否健康,能否正常生育。

他要的爱情,简单平淡。

黄昏一起携手看夕阳,饭后一起遛弯散步,哪怕日子过得比较清淡。

500

500

但是爱情,对于他是真真切切地奢侈品。

“爱情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大三儿比谁都懂得这句话背后的无奈。

500

你看,他活得多不容易。

可活得的意义不止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如何在不堪的生活里寻找一份体面。

这是大三儿打动我们的地方。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我印象深刻。

来到珠峰大本营,大三儿第一件事是想着给厂里好友“朱朱”,寄一张明信片。

珠峰邮局,三儿很吃力才够到桌台。

工作人员怪心疼他,一再表示不收钱,但是他还是坚持给了。

“我邮明信片表达心意,不能让你垫钱。”

500

500

500

他缺钱吗?

缺!

来这一趟,靠他那点工资根本不够,手里的票子一大半都是问人借的。

在布达拉宫给亲朋好友们买纪念品时,他一个劲跟人家砍价。

500

但一码归一码,该给人家的钱,他一分不会少。

在珠峰大本营里,导演问他:

“人家都说来净化心灵,你净化了吗?”

“我啊,我心灵不纯洁吗?我今天想这个问题,我挺纯洁的了,不用,稍微净化净化。”

当剧组问他凭啥说自己心灵纯洁时,他的回答干脆直接:

“我不祸害人!”

500

他想好好活着,不祸害人。

整个电影中,朴树尤为这句话感动。

所以看完电影后不仅主动献上宣传曲,还特地制作了一段视频,乐队其他人也加入其中。

他说:

“我想好好写歌,我不祸害人。”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我们为什么而活?

大多数人从未深层次思考过这个问题?

当初导演决定拍这部电影,正是因为大三儿的一番话,他才对生活有了新认识。

导演佟晟嘉和三儿自幼相识,据他所说,《大三儿》这部纪录片起源于一个大三儿的提问。

佟导这些年一直北京生活,有一年回乡见到大三儿,被他一个问题问懵了。

“北京这个行业消失了你要怎样生活。”

导演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对三儿的提问表示出一丝不屑。

他的骨子闪过这么一丝念头,即使只有一秒,他觉得大三儿不过是个浅薄之人,怎会了解北京的世界。

但是很快他明白,三儿的思想并非“普通人”,对于这个世界,他有更深刻的思考。

回北京之后,导演决定以三儿为主角,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

历时四年,《大三儿》问世。

500

电影中,大三儿提到一件很辛酸的事情。

到达西藏后,那儿的乡亲们给他献上哈达,如此微小的事情,他却倍感幸福。

因为他生活四十年的蒙古也有献哈达的习俗,但是从来没有人给他哈达。

这么多年,别人对他的歧视,他都清楚。

500

500

当年看完这部电影,我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我们有资格歧视大三儿吗?

没有。

那么,我们有资格同情大三儿吗?

不,我们没有资格。

他不需要我们同情,因为我们的灵魂甚至都没有他洁净。

从珠峰回来,在他工厂门口停留了几分钟。

面对镜头竖起中指。

500

他常常对人说,“这是国际手势。”

镜头前,他大喊道:

“别看它小,但也标准。”

500

他要对生活竖中指,对那些歧视他的人竖中指,对不堪的命运竖中指。

电影尾声,三儿说的这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你说要认命。”

“啥叫命啊?”

“我这个人不认命。”

500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