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涛的秘色瓷复烧之缘

秘色瓷,这一在中国陶瓷史上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瑰宝,曾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年之久。然而,如今它却能重见天日,这背后离不开众多瓷文化研究者和工匠们的不懈努力,其中,盛涛的故事便是秘色瓷复烧之缘的精彩篇章。

500

盛涛1969年7月出生在临安县,这里曾是古代越窑的中心产区,是秘色瓷的故乡。1987 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 14 件有文字记录的秘色瓷,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如同一声惊雷,揭开了中国陶瓷史上悬而未决的秘色瓷谜底,让沉睡千年的秘色瓷终于得以重见天日。也正是在这一年,盛涛被秘色瓷的魅力深深吸引,他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要 “复活” 失传千年的秘色瓷烧制技艺。

500

秘色瓷是唐末、五代、宋初的皇家御用贡瓷,窑口经考古发掘,已确认产于越州(今慈溪上林湖和余姚一带),是越窑系的顶级贡瓷。何为秘色?皇家特定,秘而不宣,故为秘色。其色青绿,兼有翠色、艾青、青黄。故古人咏之有云:千峰翠色,无水似水,端圆缥碧,冰骨玉肌,类玉类冰,捩碧融青瑞色。秘色瓷胎质极为细腻,胎体灰色,胎坯精心打磨。胎料和釉料均精挑细选,加工制作精心规整,施釉满布纯净,烧造工艺复杂特殊,瓷质匣钵封釉单烧,与众不同。我国陶瓷创烧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秘色瓷独树一帜,引领当时潮流,尊为“瓷母”。

500

盛涛对秘色瓷的认知是从康陵的出土文物中开始的,之后又去了法门寺和上林湖参观,深入了解了秘色瓷的烧造历史。2004年至今他一直在杭州地区收集秘色瓷的老瓷片,学习秘色瓷的各种专业知识,收集临安地区的烧瓷原材料。2023年开始用临安本地的瓷土、瓷石、釉材、草木灰等等开始复烧秘色瓷。

500

釉色是秘色瓷的灵魂,也是烧制的核心难题。古代瓷器没有明确的化学常量元素比例,现代人根本不知秘色瓷上釉用的是什么材料。为了找到烧制秘色瓷的釉色配方,盛涛“摸着石头过河”,他们爬遍了上林湖的每一座山峰,采集原生态的上林湖泥石,并对几十种不同原料进行分类处理,详细记录每次配制的数据及时间。期间盛涛还拜访了很多陶瓷专家,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对秘色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无数次配釉试验后,盛涛终于用传统工艺方法成功烧制出失传千年的秘色瓷。这是在钱王故里第一次创烧秘色瓷,作品并在临安吴越文化博物馆三楼展出,至此,这是盛涛与秘色瓷48年之缘看到的一个结果,这也将是我国秘色瓷发展新的缘起。

500

秘色瓷的复烧,不仅是一项技艺的复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它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古代陶瓷艺术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工匠们的执着和坚守。盛涛与秘色瓷的缘分,是一段关于梦想、坚持和传承的故事,他们的努力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陶瓷史上,为后人所铭记和敬仰。

【盛涛,秘色瓷研究复烧者,高级经济师,万马股份、万马科技原总经理、董事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