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外蹲了6小时,我和起诉《王者荣耀》的律师见了一面
PVP游戏永恒的命题。
文/九莲宝灯
昨天,一条名为「王者开庭」的信息顶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
是的,《王者荣耀》又打官司了。此前,他们曾在2022年起诉一家代练公司,指其规模化代练行为导致游戏匹配机制失效,破坏了游戏的公平性,结果一审二审均认定《王者荣耀》胜诉。
但同样是围绕游戏匹配机制,这次的情形却完全相反:《王者荣耀》这回居然成了被告方。
原告是一名玩家,她怀疑游戏的匹配机制有猫腻,因此她认为应该公布匹配机制的更多具体细节——既包括影响《王者荣耀》系统给玩家账号匹配队友和对手的具体因素,也包括各因素在不同游戏模式下的占比和权重大小。
这位玩家名叫孙千和,她同时也是一名律师。自今年3月底开始,她就在小红书上陆续发表帖子,表达她对《王者荣耀》匹配机制的怀疑,并计划起诉游戏。
她声称,自己每次在游戏中连胜之后,总会遭遇到一场被对手碾压的局,而连败之后,又会匹配到一场碾压对手的局——这一定是《王者荣耀》匹配机制刻意安排的!
那么《王者荣耀》又该如何应对?昨天下午,葡萄君提前一个小时赶到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沙河法庭,希望能在案件开庭之际,得到一个旁听的机会。
十分遗憾,由于旁听席极为有限,我们没能进入法庭内。但在当晚7点半,蹲守了6个小时的葡萄君,终于在法院门口等到了孙千和以及应诉的腾讯团队,并听参与者讲述了一些庭审的细节。
01
匹配机制到底有没有问题?
根据孙千和律师个人小红书账号内容,以及她在开庭前接受的多家采访来看,她起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猪队友」。
据孙千和自述,她玩《王者荣耀》已有约900多天,在多个赛季中都能打到王者段位,并且还在游戏中多次消费充值。可她发现,每当自己多局连胜之后,游戏就会给她安排一些水平极差的队友,「挂机的、不动的、不放技能的」等等,每当她遇到这样的队友,心态很难不崩。
在孙千和看来,如果自己连续输,事情又会发生反转:游戏会把很多水平极差的玩家安排到她的对面,让她「随便赢」。这让她觉得,《王者荣耀》就是在故意控制玩家胜率在50%左右,让玩家不仅赢了还想玩,输了也想继续玩。
她向《大河报》表示,「玩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下对局,希望对阵双方势均力敌,不希望被系统匹配的‘坑队友’拖垮比赛,这样才能玩得酣畅淋漓。」
在庭后,孙千和告诉我,「我可以接受最低限度的知情原则,我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个临界点,玩家们既可以(感受到)游戏公司已经公开了对自己比较重要的信息,对于游戏公司来说,也比较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商业秘密。」
她还补充表示,「我希望通过让《王者荣耀》公开机制,来倒逼他们(优化算法)。如果这个算法是不公平的,大家能看出来,这时候他们就不得不改,当然我首先要验证,如果最后公开了之后,大家发现它是公平的,真的只是因为大家各自的水平问题,导致出现了输输赢赢的情况,我也心服口服。」
但事情真能像她说的那样发展吗?显然未必。据孙千和说,腾讯方在质证环节拿出了1000多页证据,反驳她的观点。
我们从旁听庭审的人士处获悉,法官在庭上曾多次询问孙千和其具体的诉讼请求,因为「匹配机制」并非法律术语。孙千和表示匹配机制就是算法,匹配机制应该大于算法,但算法应该是一个更专业的称呼。她还向法官建议,腾讯可以参考抖音之前的案例,不用公开源代码,只公开原理即可。
但腾讯认为,公开并非法定义务,且《王者荣耀》已经对匹配机制原理给出了足够的解释,公开逻辑与抖音并无太大差别。
抖音和《王者荣耀》的算法公开程度对比
其次,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算法的具体技术细节,已经涉及到了商业秘密中技术秘密的范畴。公开这些技术细节,不仅会伤害产品,同时也会伤害更多玩家。
腾讯方担心,匹配机制的技术细节很可能会成为「黑产作弊说明书」。他们在庭上提供了大量游戏行业此前匹配机制细节被公开后,遭到部分恶意玩家与黑产滥用的证据。
他们表示,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游戏对局环境,最终会损害广大正常玩家的利益。因此,他们希望在讨论匹配机制细节公开时,充分考虑公开后的负面影响。
至于孙千和所怀疑的,「《王者荣耀》故意控制玩家胜率维持在50%」问题,腾讯也在庭上展示了他们随机抽取的多位玩家胜率情况。
其中有的玩家当前赛季71场比赛胜率达到了70.4%,全部比赛752场胜率则为76.1%;有玩家当前赛季79场胜率为68.4%,全部比赛2398场胜率71%;还有玩家当前赛季94场胜率88.3%,当前赛年472场比赛胜率81.6%等等。
腾讯表示,以上玩家胜率均不在50%左右,表明「控制玩家胜率在50%」的描述与事实不符。
还有孙千和质疑匹配机制控制胜率导致玩家沉迷的问题,腾讯认为她所说的“赢了还想玩,输了还想继续玩”,反而证明玩家是否继续游戏与匹配机制无关;
同时,《王者荣耀》已经严格落实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至于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玩家,可以自主支配时间,享有正当的娱乐权。更何况,游戏针对成年玩家也有不要过度游戏的提醒。
而对此孙千和认为,目前《王者荣耀》「防沉迷,强制下线是不够的」。
那么这件事最终结果究竟如何?截至目前,法院并未就此案给出审判结果。不过我们在咨询了一些律师朋友后发现,孙千和的主张,好像很难实现。
02
孙千和的要求合理吗?
综合多名律师的意见,此次事件的核心在于,孙千和所主张的「最低限度的知情原则」和《王者荣耀》「商业秘密」之间的边界在哪里。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若满足“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采取合理保密措施”三个要件时,即构成商业秘密。
孙千和认为,腾讯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匹配机制属于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保护也不应被滥用。但也有律师认为,匹配机制显然满足这三个要件,因此孙千和无权要求公开。
第一,该算法核心参数并未通过公开渠道披露,尽管2018年官方解释了ELO机制的基本原理,但未公开具体参数,与具体机制存在实质性区别。从被玩家起诉要求公开也可以直接印证,这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
第二,匹配机制的使用直接决定了游戏对局的公平性以及玩家的留存率,稳定且公平的匹配机制能吸引玩家持续进行游戏,为企业带来商业利益以及潜在的竞争优势。该匹配机制经腾讯多年优化,已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王者荣耀》的匹配体系,若公开游戏算法,一方面可能被玩家抓住机制漏洞,以代练、外挂等手段精准分析并找到系统平匹配规律而破坏对局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可能也会被竞争对手直接复制算法逻辑,而削弱其竞争优势;
第三,从技术层面而言,这类算法在呈现上实际体现为游戏代码,它必然会被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严格加密,以防止外部人员进行窃取。同时企业也会制定严格的内部保密制度,从内外两方面保障算法的秘密性。
还有律师表示,只要该信息被企业视为商业秘密,那就不存在“应不应该公开”的说法。类似游戏代码、内部开发日志、版本更新规划以及本案件所涉及的算法机制这些被游戏公司采取了高度保密技术手段的信息,它们能给游戏公司带来竞争利益,因此显然不在应该公开的范围。
而从法律规定角度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知情权主要集中在商品或服务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对于超出列举范围的商品内容,经营者并无法定告知义务。
由此可推出,算法的披露程度也应以用户合理的需求相适应,保证用户的基本需求即可。比如概括性说明匹配规则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及目标,就既能满足用户合理的知情需求,也能避免泄露核心竞争优势。
而2018年,腾讯在发布《匹配算法全面解析》时,已经公示过《王者荣耀》使用的匹配机制为ELO等级分系统,指出“匹配模式是完全按照ELO值匹配队友和对手;排位赛是按照段位水平和ELO值综合评判并匹配的”,并通过更新日志,如“新的算法将会更关注每条分路是否公平”、“优化方向为减小段位内实力差距”,表明了ELO值的受影响因素,履行了对玩家知情权的合理保障义务。
另从2023年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于代练案二审的陈述来看,当时法院支持了代练公司会破坏《王者荣耀》游戏的公平竞技匹配机制及游戏平衡的说法,有此案在先,法院如今或许不会突然指出游戏匹配机制不公平。
除了商业秘密和知情权的定义问题,从实际审判流程来看,也有律师认为孙千和的诉求不够明确。
如同孙千和自己所说,她希望找到一个「知情权与商业秘密之间的临界点」,但具体这个临界点在何处,她并未说明。
在庭后孙千和告诉我,在她看来,一个好的匹配机制,它可以在技术上可能会有一点偏颇,但至少没有「延长玩家游戏在线时长的恶意」。但具体怎样才算恶意,她认为「除了写代码的人没人知道」。
另据旁听庭审的人士透露,法官曾在庭上询问孙千和,她要求腾讯公开匹配机制是基于法律规定还是基于权利请求?孙千和认为两者皆有,但对于具体基于哪一条法律规定,孙千和表示,针对算法这样的新生事物,不应该一条一条去细看,应该重点领会精神。
对此,有律师向我表示,孙千和起诉《王者荣耀》的行为,在他看来属于「没有请求权基础的情况下就提出诉讼请求,浪费司法资源」,可能只是为了扩大自身的知名度。
03
结语
截至发稿,孙千和起诉《王者荣耀》的行动,已经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孙千和日复一日地主动宣传之下,不少玩家都在网络上声援她,认为匹配机制一定有猫腻。
不过,如果细看这些玩家的声援,实际上与孙千和的主张并不一致:这其中有些玩家的胜率甚至不足30%,并不是传闻中的「被控制在50%」……
在我看来, 不论是孙千和律师,还是声援的玩家们,大家真正想要的,或许并非是要剖开《王者荣耀》的肚子,看它到底吃了几碗粉,而是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对局质量,甚至让自己不会遭遇连败。
但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一来,这类游戏本身就是一种零和博弈,只要有人赢,那就一定有人输,不可能人人都是赢家,从概率上讲,连胜和连败也都会发生;二来,菜鸟和新人也需要见识高手的操作,才能获得成长的机会。
最关键的是,不同玩家的游戏胜负欲、挑战欲也有较大的不同,想让所有人都不会因为失败而感到受挫,已经是一件超出游戏,乃至关乎每个人价值观的哲学问题。
另外,如果今天《王者荣耀》公开了匹配机制算法细节,那明天是不是就要轮到其他游戏?如果一些功利的玩家更愿意根据机制消极比赛或钻空子上分,而不是研究操作本身,恐怕整个PVP品类都将因此失去竞技乐趣。
自从有网络游戏以来,PVP如何降低败者的挫败感,同时又不伤害一些玩家的挑战欲,就是这类游戏一直想要攻克的方向。
《王者荣耀》在这10年里也做了不少尝试,他们从2018年的ELO机制,逐步发展到2022年的MMR机制,再到如今的匹配机制,游戏一直在优化机制逻辑和体验,并和玩家们不断解释和沟通。倘若《王者荣耀》在这方面的体验真的差到「引起公愤」的程度,或许它也不会成为世界上日活跃人数最高的游戏。
幸运的是,这一次面对游戏,舆论并没有一边倒。界面、南方都市报等大众媒体,也都采访了多名法律领域的专家,探讨商业秘密与知情权的边界,并未草率得出「快管管游戏!」的结论。这说明社会公众对于游戏的看法,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
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孙千和的诉求能否会被法院接纳,也不知道她后面是否会有更多动作,葡萄君也将持续关注此事的最新动态。只希望类似的案件,能够真切推动游戏行业的发展,帮助更多公众厘清法律的定义,而非只是沦为一场不知所谓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