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掌门薛臻登场,东吴基金能否改写“失落七年”?
来源|中访网
责编|何诗涵
在公募基金行业的激烈竞争格局中,东吴基金于8月8日晚间发布的一则董事长变更公告,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原董事长马震亚因到龄转任公司高级督导,薛臻正式接任东吴基金董事长一职。这一变动,不仅是公司管理层的交替,更可能预示着东吴基金未来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马震亚在东吴基金董事长任上近7年,这7年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行业总规模从十余万亿攀升至近三十万亿。东吴基金的规模增长却不尽如人意,2018年8月马震亚上任时,公司管理规模为292.15亿元 ,到2025年二季度末,仅微增至376.81亿元,非货币基金规模为263亿元,行业排名第95位。与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相比,东吴基金明显掉队,如天弘基金凭借与支付宝的合作,管理规模超1.2万亿;中银基金依托银行系股东优势,规模突破7000亿。
从经营业绩看,马震亚任期内东吴基金波动剧烈。2018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30亿元,净利润2898.29万元,尚处盈利状态。2019年却录得9532万元净亏损,到2024年,营业总收入降至1.66亿元,净利润仅375.62万元,7年累计净利润为 -3010万元,整体处于亏损。值得注意的是,2018 - 2024年东吴基金向大股东东吴证券支付的交易佣金高达4674.19万元,占佣金总额超20%。
东吴基金自成立以来,历任董事长大多与大股东东吴证券关系密切,这种治理结构虽能实现一定战略协同,但也可能削弱基金公司独立性。马震亚时代,东吴基金虽在权益投资总监刘元海的努力下,权益基金规模有所增长,但整体产品结构失衡、业绩分化严重。除刘元海管理的基金外,部分权益基金业绩惨淡,东吴安享量化基金过去五年净值跌超60%,沦为迷你基金。
新任董事长薛臻来自东吴证券,现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其丰富的履历涵盖教育、投资、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历任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教师、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这一任职背景让市场对其能否带领东吴基金突破现有困境寄予厚望。薛臻的过往经历使其具备多元化视角和丰富管理经验,或许能为东吴基金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在马震亚卸任同日,东吴基金还将旗下41只基金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变更,从侧面反映出公司试图与过去切割、开启全新篇章的决心。东吴基金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产品结构上,需进一步优化,提升权益类产品竞争力,避免过度依赖个别基金经理;投研团队建设也至关重要,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整体投研水平,是摆在新管理层面前的难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突出重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也是东吴基金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