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脸猫在美业 “狂飙”背后,或暗藏危机!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美业市场的剧烈变革中,“洗脸吧”这一新兴业态以精准的定位和轻量化的模式迅速破局,而洗脸猫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玩家。
自2017年创立以来,其凭借“只洗脸,不卖货”的极简定位、50-150元的亲民价格带,以及快速扩张的加盟模式,短短数年便将门店数量推向2000家,不仅覆盖国内核心商圈,更延伸至泰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
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生活美容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洗脸猫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销售目标,销售额达1.03亿元,同比增长60%,每月通过美团获得的流量占比38%,月订单量稳定在9万+,这些数据使其成为“洗脸吧”赛道当之无愧的头部品牌。
然而,在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洗脸猫的狂飙之路暗藏隐忧。中研普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美容行业总体市场规模达到7850亿元,同比增长16.3%,预计2025年将突破9000亿元大关。但赛道的拥挤、模式的短板与消费趋势的变迁,正不断向这个“美业新贵”提出挑战。
蓝海变红海,挤压与分流并存
洗脸猫所处的“洗脸吧”赛道,已从早期的蓝海迅速演变为红海。根据企查查数据,2021-2024年国内新增“洗脸吧”相关企业超过1.2万家,仅2024年就新增4300家,赛道竞争白热化。
一方面,同类型品牌如洗脸熊、洁小白、魔镜等加速跑马圈地,仅洗脸熊便在14个月内签约超1300家门店,且多数品牌均以“平价、快消、标准化”为核心卖点,服务项目重合度高达85%(《2024年轻美容行业白皮书》),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
为争夺市场份额,各品牌纷纷祭出明星代言和低价引流策略。洗脸猫签约林志颖作为品牌大使,洗脸熊邀请古天乐代言,通过明星效应强化品牌认知;而价格战更是愈演愈烈,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洗脸吧”基础清洁项目的团购均价从2022年的45元降至28元,19.9元的引流套餐覆盖超60%的品牌。
这种低价策略虽能短期内吸引客流,但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测算,当单次服务价格低于30元时,扣除人力、耗材、租金成本后,门店利润率不足5%,长期持续将导致服务质量缩水。
2024年下半年,某消费测评平台对10个城市的20家低价“洗脸吧”暗访发现,很多门店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如将标准30分钟的清洁流程压缩至15分钟,使用的洁面产品成分表模糊不清。
另一方面,传统美业与新兴业态的双重挤压更趋明显。传统美容院凭借多年积累的客户基础与服务纵深,正逐步下沉轻美容市场。
例如,成立30年的自然美推出“99元清洁+补水套餐”,将面部护理与肩颈按摩结合,利用既有会员体系实现转化率提升;克丽缇娜则通过“老带新”活动,给予老客户免费体验券,带动新客增长,其2024年轻美容项目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这些传统品牌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和服务体系,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能提供更丰富的附加服务,对洗脸猫形成直接冲击。
而轻医美机构的跨界渗透则更为致命。新氧数据研究院《2024年轻医美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面部清洁类轻医美项目(如小气泡深层清洁、果酸焕肤)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客单价集中在300-800元,消费者以25-35岁女性为主,与洗脸猫的核心客群重叠度达60%。
加盟扩张的红利与代价
洗脸猫的规模神话,很大程度上依赖加盟模式的推力。据其官网披露,品牌采用“直营+加盟”模式,其中加盟店占比超90%,单店加盟费约5-8万元,加上装修、设备、首批耗材等前期投入,总计约20-30万元,较低的准入门槛加速了拓店速度。
但这种“重扩张、轻管理”的模式,正逐渐暴露其短板。从品控角度看,加盟模式导致服务质量难以统一。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关于洗脸猫的投诉随处可见,其中超过3成涉及“服务缩水”(如实际流程与宣传不符、美容师手法粗糙),不分指向“产品劣质”(疑似使用三无护肤品、仪器清洁不到位)。据了解,这些消费者投诉的问题,大多发生在加盟门店。
图源:黑猫投诉
某曾加盟洗脸猫的店主透露,总部虽提供培训,但仅为期3天,内容以营销话术为主,技术操作培训流于形式;而总部对门店的巡查频率为“每季度1次”,难以实时监管。
这种松散的管理导致消费者体验参差不齐,某社交平台上“洗脸猫”相关评价中,好评率远不及行业平均水平。
服务标准化的缺失进一步放大了管理难题。洗脸猫的核心服务依赖美容师手工操作,但美业从业人员流动性高是普遍现象,据《2024年美业人才报告》,美容师年流失率达40%,洗脸猫部分门店甚至高达60%。为应对人员缺口,部分门店缩短培训周期,新员工仅经过1-2天简单培训便上岗。
更值得警惕的是,洗脸猫过于依赖线上流量。洗脸猫38%的流量来自美团、抖音等平台,为维持曝光,其需持续投入高额推广费用。
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洗脸猫在美团的年度推广费用居高不下,而在平台佣金率堆高的同时,其经营利润也毫无疑问会受到侵蚀。
而平台算法的变动可能直接导致流量断崖。据了解,2024年8月,某平台调整本地生活板块权重,将“到店核销率”纳入核心考核指标,洗脸猫部分门店因核销率较低,单周订单量骤降40%,暴露出其线下获客能力的薄弱。相比之下,传统美容院通过会员体系实现线下引流,会员贡献的营收占比超70%,受平台算法影响较小。
消费变迁与行业规范掣肘下,适应者方能生存
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正倒逼美业业态迭代,而洗脸猫的现有模式似乎难以跟上节奏。CBNData《2024年美肤消费趋势报告》显示,80%的消费者更青睐“个性化定制”服务,65%会优先选择“能提供肤质分析”的机构,但洗脸猫的项目仍以标准化套餐为主,如“元气泡”“小气泡”等,缺乏针对敏感肌、熬夜肌、油痘肌等细分需求的解决方案。
某美妆KOL对洗脸猫的体验视频显示,美容师仅通过简单观察便推荐项目,未使用专业仪器进行肤质检测,这种“一刀切”的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精细化需求。
同时,“成分党”崛起推动消费者对产品透明度的要求提升。小红书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洗脸吧 产品成分”相关笔记超5万条,其中30%是对产品安全性的质疑。
洗脸猫虽宣称“使用院线级护肤品”,但未公开具体品牌及成分,在黑猫投诉中,有消费者反映使用后出现皮肤泛红、刺痛,要求查看产品备案信息却被门店拒绝。
相比之下,竞品“洗脸医森”明确公示所用产品的成分表及药监局备案号,并提供过敏测试服务,其小红书好评率自然也更胜一筹。
技术迭代的滞后则让洗脸猫在效率竞争中渐显乏力。传统手作服务虽具亲和力,但在清洁深度、效果持久性上难敌科技设备。例如,搭载超声波技术的洁面仪清洁效率是手工的3倍,且能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损伤,这类设备已被“魔镜洗脸吧”等竞品普及,其门店设备也大面积更新。
由此可见,行业竞争与技术掣肘,让洗脸猫的优势并不明显,未来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结语
洗脸猫的崛起,是美业轻量化、快消化趋势的缩影,其通过精准定位和加盟模式实现快速扩张,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但狂飙式发展中积累的问题,也折射出新兴业态的共性挑战: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经营模式的粗放化、消费需求的迭代化,都在考验着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这些挑战,洗脸猫需从三方面破局:一是强化品牌差异化,从“低价引流”转向“价值竞争”,例如推出针对细分肤质的定制服务,公开产品成分与来源,建立“透明化”信任体系;二是重构加盟管理体系,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培训督导与数字化管控,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三是平衡线上线下流量,深耕会员体系与社区营销,例如推出“季度皮肤管理卡”绑定客户,通过社区团购、邻里推荐等方式降低对平台的依赖。
万亿美业市场的机遇仍在,但唯有直面挑战、主动变革,才能让“洗脸猫”们在浪潮中站稳脚跟,从“现象级网红”成长为“可持续品牌”,真正在美业的长跑中赢得未来。期待洗脸猫未来能够扬长避短,走出眼前的发展困境,在行业始终拥有一席之地。